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5年厄尔尼诺的类型和影响:变为东部型是厄尔尼诺变强的关键

已有 6733 次阅读 2015-5-16 11:1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灾害频发, 类型转变

2015年厄尔尼诺的类型和影响:演变为东部型是厄尔尼诺变强的关键

               杨学祥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介绍,2015年1月以来,伴随着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即洋面以下)暖水不断加强并东传,近期次表层异常暖水在东传过程中逐渐抬升至表层,使4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暖水不断增强。“从4月表层海温的空间分布看,暖海温中心主要位于赤道中太平洋日界线附近和赤道东太平南美洲沿岸地区,局部海温已偏高超过2.0℃。从最近一周的海温监测实况来看,Nino Z区(判定厄尔尼诺事件是否发生的主要海区)指数达到了1.3℃,较上周上升了0.1℃。”周兵分析道。

  据周兵介绍,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呈现明显的中部型特征。“5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持续增强,特别是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暖海温增温显著。不过,不排除当前中部型厄尔尼诺有向东部型,即典型的厄尔尼诺转变的可能。”周兵认为。

   我们在4月13日指出,2015年厄尔尼诺从赤道太平洋中部开始,与1982-1983年厄尔尼诺很相似,能否有相同的发展过程值得关注。

   2015年厄尔尼诺演变为东部型厄尔尼诺,是厄尔尼诺变强,中国发生南涝北旱的关键。    


相关报道:

厄尔尼诺持续“发酵”可能影响我国夏秋气候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5日20:39
分享到:


  中国气象报记者 徐文彬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表明,2014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已持续12个月,其间全球多地出现了气候异常事件。气候专家提醒,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夏秋季,可能对我国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4月全球表温度距平分布(单位:℃)

  此次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持续时间较长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首席专家周兵介绍,2015年1月以来,伴随着赤道西太平洋次表层(即洋面以下)暖水不断加强并东传,近期次表层异常暖水在东传过程中逐渐抬升至表层,使4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暖水不断增强。“从4月表层海温的空间分布看,暖海温中心主要位于赤道中太平洋日界线附近和赤道东太平南美洲沿岸地区,局部海温已偏高超过2.0℃。从最近一周的海温监测实况来看,Nino Z区(判定厄尔尼诺事件是否发生的主要海区)指数达到了1.3℃,较上周上升了0.1℃。”周兵分析道。

  据周兵介绍,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发展呈现明显的中部型特征。“5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暖海温持续增强,特别是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暖海温增温显著。不过,不排除当前中部型厄尔尼诺有向东部型,即典型的厄尔尼诺转变的可能。”周兵认为。

  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厄尔尼诺事件可分为中部型和东部型两种类型。在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整个中东太平洋对流上升运动比较强,下沉支在西太平洋;而在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中,上升支在中太平洋,下沉支中一支在西太平洋,另一支在南美沿岸。

  统计分析表明,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ENSO事件(厄尔尼诺也称ENSO暖事件)分别为1982年5月至1983年8月(极强)和1986年10月至1988年1月(强)发生的两次ENSO事件,持续时间均为16个月,且都为中部型ENSO事件;其次是1997年4月至1998年5月(极强)发生的中部加东部型ENSO事件,持续时间为14个月;此外,1991年5月至1992年5月发生的中部型ENSO事件和1957年4月至1958年3月发生的中部加东部型ENSO事件,均为中等强度,持续时间分别为13个月和12个月。“可以看出,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ENSO事件大都为中部型或中部型加东部型ENSO事件。”周兵表示。

厄尔尼诺指数逐周演变(2015年1月-5月)

  关于厄尔尼诺事件 各国评判标准并不一致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表面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其评判标准在国际上存在一定差别。目前美国以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的3个月滑动平均值连续5次大于或等于0.5℃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澳大利亚气象局将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大于或等于0.8℃且南方涛动指数小于或等于-0.8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将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0.5℃,并持续至少6个月以上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日本气象厅东京气候中心将NINO 3区连续6个月中的5个月海表温度距平滑动平均值大于或等于0.5℃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在业务上主要以NINO Z区(亦称NINO综合区,即NINO1+2+3+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作为判定厄尔尼诺事件的依据。当NINO综合区海温距平指数大于或等于0.5℃且至少持续6个月(过程中间可有一个月未达标准)则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如若该区海温距平指数大于或等于0.5℃持续5个月,且5个月的指数之和大于或等于4.0℃时,也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赤道太平洋海温监测区分布图

  厄尔尼诺可能影响我国夏秋气候

  其实,2014年形成的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对全球气候产生了影响:2014年6月,南美洲多国遭遇洪涝灾害,巴拉圭、阿根廷等国36万多灾民被迫背井离乡。一直被认为水资源充沛的巴西发生了1930年以来最严重旱灾,936个城市水资源告急,巴西农业区遭受1965年以来最大损失。在刚刚过去的冬季,美国中东部先后多次遭受大范围暴风雪袭击,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45℃,波士顿累计积雪达2.6米,均突破历史纪录;而在南半球的2014年夏季,澳大利亚持续高温,突破历史极值。2015年以来,南美洲多国的部分地区,如巴西南部、智利和阿根廷北部等地区均遭受暴雨洪涝的袭击。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前期影响表现为2014年登陆我国的台风只有5个,较常年(7—8个)偏少,其中8月没有台风登陆;2014年夏季,我国东部主要多雨带在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出现“南多北少”特征;2014/2015年出现暖冬,特别是在1月和2月,全国平均气温均创历史新高;近期表现为2015年入春以来华南地区降水偏少、华南前汛期入汛偏晚,广西、广东等地出现较重气象干旱。

  针对未来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可能影响,周兵指出:“当前的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夏秋季,将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可能导致2015年夏季江淮流域到江南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局部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华北降水较常年偏少,干旱较重;登陆或者明显影响我国的台风个数较常年偏少,但是平均强度大。”

(责任编辑:唐淼)

http://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1505/t20150515_282531.html

2015年厄尔尼诺的类型和影响:东部、中部还是混合?

2015-4-13 18:4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类型

         2015年厄尔尼诺的类型和影响:东部、中部还是混合?

                        杨学祥

   1982/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在出乎人们意料的情况下发生的。一方面这次事件的前期特征与过去的时间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因为1982年3月墨西哥厄尔·奇冲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影响了卫星观测的结果,乃至厄尔尼诺已经爆发了,科学家们还在讨论当年会不会有厄尔尼诺发生。在此之前所观测到的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过程中海温增温一般都是从东太平洋南美沿岸开始,但这次事件却从中太平洋开始。

http://www.weather.com.cn/climate/2014/06/qhbhyw/2142945.shtml

    自2014年3月以来,美国国家气象局一直预测即将出现厄尔尼诺。不过,这种现象直到现在(2015年3月)才出现。气候预测中心副主任迈克·哈尔珀特说,他不知道此次厄尔尼诺为何没有像预测的那样形成,“今年有点令人困惑”。

   根据西部及中部赤道太平洋海面温度的持续升高和海面气压的变化,NOAA 的专家MikeHalpert 说他们确信厄尔尼诺确实来了。很多气候预测模型都显示虽然威力不大,但会持续到今年夏天。

http://tech.gmw.cn/2015-03/09/content_15039983.htm

    2015年厄尔尼诺从赤道太平洋中部开始,与1982-1983年厄尔尼诺很相似,能否有相同的发展过程值得关注。

   袁媛等人利用1951-2009年线性最优插值全球海温资料,NCEP/NCAR再分析大气资料,以及中国160个站的降水资料等,重点分析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海温演变特征及对应的热带大气的响应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可能影响。根据厄尔尼诺事件发展达到盛期时海温距平的分布特点,将195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分为东部型、中部型和混合型。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海温演变及后期的发展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对应的热带太平洋上空向外长波辐射距平分布及热带印度洋一太平洋上空的沃克环流异常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在厄尔尼诺的次年夏季,通过影响850hPa风场、水汽输送及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东部型、中部型及混合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分别导致中国雨带呈现南方型(III类)、中间型(II类)和北方型(I类)的分布特点。

   东部型厄尔尼诺,其次年夏季中国东部地区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而东南沿海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少。

   中部型厄尔尼诺,其次年夏季中国长江和黄河之间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大,而黄河以北和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小。

   混合型厄尔尼诺,其次年夏季中国有两条雨带。主要的降水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另一条雨带位于华南,而江南至黄河以南地区降水偏多的可能性较小。

   1982/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虽然从中太平洋开始,但却是东部型厄尔尼诺。

   朱乾根,葛旭阳,矫梅燕根据NMC客观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1976-77年及1982-83年这两次ElNino事件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70年代末赤道西风异常背景场、SST背景场及其准4年周期振荡均存在年代际变化;SST背景场冷(暖)、80°W-0°E赤道区域850hPa纬向风异常西(东)风以及赤道太平洋SSTA准4年周期振荡东传型(西传型)共同决定了这两次事件的强度与类型的差异,即1976/77年事件为较弱的东部型EINino事件,而1982/83年事件表现为很强的西部型EINino事件。

   2015年厄尔尼诺演变为东部型厄尔尼诺,是厄尔尼诺变强,中国发生南涝北旱的关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209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0588.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强度创一年来新高: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预测
下一篇: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关注11-15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