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气温变化的三大因素:2014年高温记录的启示
杨学祥
2008年我们提出影响全球气温的三大因素:厄尔尼诺、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导致气温增加;拉尼娜、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海洋巨震导致气温下降。
我们在2008年《地球物理学进展》发表的文章指出,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1997-1998年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95-1997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是主要原因。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2005-2007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产生的强潮汐南北震荡、1998年6月至2000年8月的强拉尼娜事件(1999年全球强震频发)和2004-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3次8.5级以上地震是主要原因。下一次月亮赤纬角最小值2014-2016年产生的弱潮汐南北震荡有利于气温相对升高和中国北方的干旱;而2009-2018年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却可能使气温下降。
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全球最热年、中国雾霾、世界强震、云南地震的影响不容忽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86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8837.html
最新观测表明,2014年的高温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缺席。
之前被认为是全球气候记录中最热的3个年份——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得益于名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气候现象的推动,该现象能够提升气温。
厄尔尼诺现象的明显标志是使东部赤道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当海洋温度较高且太平洋信风较弱,进而能够使水中的热量进入大气层中时,便会发生这种气候现象。
尽管太平洋温度在2014年依然很高,然而去年的大气条件并没有促使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气候科学家Michael Oppenheimer表示:“在没有强烈厄尔尼诺现象的一年出现破纪录的气温真的让人感到惊讶。”他强调,这一发现表明地球温度正在迅速升高。
2014年高温纪录证实了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的增温作用。
2014气温在无厄尔尼诺的情况下破纪录
图片来源:David Paul Morris
本报讯 日本气象厅于1月5日报告说,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1891年以来最热的一年。据JMA表示,去年的平均气温比1981年至2010年的基线平均气温高了0.27摄氏度。
这并不令人感到意外——去年12月,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从1月到10月的全年气温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很可能是一个破纪录的年度。
英国气象办公室当时表示,它的数据与此一致。而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将于1月16日发布的该局最终分析结果预计将报告相似的发现。
2014年的高温还有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那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缺席。
之前被认为是全球气候记录中最热的3个年份——2010年、2005年和1998年——得益于名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气候现象的推动,该现象能够提升气温。
厄尔尼诺现象的明显标志是使东部赤道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当海洋温度较高且太平洋信风较弱,进而能够使水中的热量进入大气层中时,便会发生这种气候现象。
尽管太平洋温度在2014年依然很高,然而去年的大气条件并没有促使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
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气候科学家Michael Oppenheimer表示:“在没有强烈厄尔尼诺现象的一年出现破纪录的气温真的让人感到惊讶。”他强调,这一发现表明地球温度正在迅速升高。
新的高温年出现在全球温度上升速度放缓的十多年之后。伴随着一场特别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这种所谓的升温中断大约在1998年前后出现。
从1951年到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每十年升高0.12摄氏度,相比之下,1998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的平均气温仅升高了0.05摄氏度。
尽管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全球气候变暖,但一些研究人员认为,1998年的强厄尔尼诺现象改变了太平洋的热吸收,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减速。
而其他研究人员则不同意将这段温度上升减缓称为中断。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所首席预报员Anthony Barnston表示:“这并不是一次中断,实际上升高的温度被收集到了海底中。”他说:“但这很难被分辨,因为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测量。”
科学家表示,2014年破纪录的高温并不意味着全球持续变暖的趋势会出现一次大的变化。
Oppenheimer表示:“我们需要记住,正在讨论的这一温度纪录与上一个纪录之间区别很小,这一点非常重要。”
JMA的数据显示,2014年的平均温度仅比之前的纪录高了0.05摄氏度。
尽管如此,Oppenheimer认为:“这一发现足以告诫那些利用过去10年的数据否认气候变化正在发生的怀疑论者。它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正在两个方向上发生着:升高或降低。”(赵熙熙)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311305.s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7: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