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发展处于兩可之间 :南极半岛海冰接近最少

已有 3822 次阅读 2015-1-9 05:1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自转, 南极海冰, 厄尔尼诺, 海温异常

厄尔尼诺发展处于兩可之间: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接近最少

       杨学祥


图1 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接近最少,南太平洋水温热异常区域增暖秘鲁寒流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2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少,3月赤道太平洋海温最暖,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9月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大,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冷,有利于拉尼娜形成。

   这两种因素使厄尔尼诺发展处于兩可之间。

   环南极大陆的海冰资料表明,如果一年里夏季海冰偏多,则冬季海冰偏少,季节变化比较小;若夏季海冰偏少,则冬季海冰偏多,季节变化比较大[13]。其原因是,夏季海冰偏多,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变小,秘鲁寒流增强,导致向极热输送增多,使德雷克海峡逐渐变暖和冬季海冰偏少;夏季海冰偏少,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变大,秘鲁寒流减弱,导致向极热输送减少,使德雷克海峡逐渐变冷和冬季海冰偏多。这种一年内的冷热循环证实了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是全球气候冷暖的调控器,这就是德雷克海峡的海冰变化调控厄尔尼诺事件的机制,我们称之为德雷克海峡海冰的气候开关效应[4, 15]。冬季海冰多时必然导致夏季海冰也多;冬季海冰少时必然导致夏季海冰也少。环南极海冰“开关”通过两年周期“开”和“关”的转换,周期性地加强秘鲁海流、本格拉寒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形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水体在南大洋的交换,减少南极与赤道的温差,导致大气、海温、海冰和全球气候的准两年周期变化。2006年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作用密切相关[16]。

   目前,南极半岛海冰面积最少,德雷克海峡的海冰接近最少,海水通道打开,南太平洋热异常区域正在接近秘鲁寒流,未来两个月秘鲁寒流减弱,厄尔尼诺增强。

   2015年的两次日食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请注意观测。

                                                                           

[收稿日期] 2009 – 10 – 26 收到初稿.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4228)后续研究.

[作者简介] 杨冬红, 女, 1979年生, 理学博士, 主要从事地球动力、全球变化和自然灾害研究.

全球气候的准两年周期变化。2006年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作用密切相关[16]。



未来两个月内有50-60%的概率出现厄尔尼诺天气

www.eastmoney.com2015年01月08日 22:12

   美国天气预测机构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认为,在未来两个月内,有50-60%的概率出现厄尔尼诺天气,随后将恢复正常。

  美国天气预测机构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认为,在未来两个月内,有50-60%的概率出现厄尔尼诺天气,随后将恢复正常。

(责任编辑:DF145)

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65,20150108465689524.htm

澳大利亚气象局:近几周厄尔尼诺指标减弱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5-1-7 8:20:10   来源:博易大师   【大 中 小】

  堪培拉1月6日消息:据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称,过去两周太平洋温度下降,远离厄尔尼诺指标临界值。

  澳大利亚气象局称,数月来海洋温度一直在厄尔尼诺招标临界值附近徘徊,但是近几周再度回落。

  气象局称,热带太平洋中部到东部地区的海面温度异常,已经下降0.4摄氏度。赤道大部分地区的温度仍高于平均水平。许多地区海面下的温度同样回落到平均水平。

  虽然指标减弱,但是澳大利亚气象局称,气候模型仍显示未来两三个月海洋温度将持续高于平均水平。

  日本12月份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也是第一个宣布的主要气象机构。

(博易大师)

http://www.chinagrain.cn/liangyou/2015/1/7/2015178201051294.shtml

 表1  日食-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和实况(据林振山等,1999)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拉尼娜??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极区       3

2019-12-26   1               赤道      -2          4             拉尼娜??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预测误差为1-2年。??表示我们的预测。

引自文献(林振山, 赵佩章, 赵文桐. 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J]. 地球物理学报, 1999, 42(6): 732-73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731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7662.html

上一篇:密集人流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外滩踩踏事故教训惨痛
下一篇:美国多地遭寒流袭击:美国暴雪寒流是中国的前兆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