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福岛县发生4.6级地震:关注7月17-19日潮汐组合

已有 2843 次阅读 2014-7-17 04:3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地震

快讯:日本福岛县发生4.6级地震 尚无海啸风险

2014-07-16 16:4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34人参与分享到

中新网7月16日电 据日本NHK报道,当地时间16日下午5点24分,日本福岛县发生4.6级地震,据相关部门预测目前尚无海啸风险。

(原标题:快讯:日本福岛县发生4.6级地震 尚无海啸风险)

http://news.163.com/14/0716/16/A19Q7BM900014JB6.html

2014年7月潮汐组合:关注厄尔尼诺

已有 569 次阅读 2014-6-2 15:40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潮汐预警 潮汐组合 强潮汐时期    推荐到群组

          2014年7月潮汐组合:关注厄尔尼诺

                      杨学祥

  2014年1-3月,6-10月为强潮汐时期,4-5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4年7月是强潮汐时期的第2个月,关注厄尔尼诺和地震增强。

  潮汐组合A:2014年7月5日为日月小潮(上弦),7月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07度,7月1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小,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B:7月13日为月亮近地潮,7月12日为日月大潮,1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8145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强,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C: 7月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90度,7月19日为日月小潮(下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但强度较弱。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D:7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8.93328度,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稍弱(月亮远地潮和日月大潮相隔超过3天)。

  潮汐组合E: 7月27日为日月大潮, 7月28日为月亮远地潮,7月31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13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但强度较弱。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但强度较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4年6月至2014年10月地震活动和厄尔尼诺进入高潮,两者相互激发又相互制约,可能导致冷冬。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

  2014年的厄尔尼诺还要经过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形成的考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97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87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885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912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092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12318.html

上一篇:地磁减弱和极端灾害频发的关系:全球变暖的原因
下一篇:阿拉斯加州东南部发生6.0级地震:关注17-19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0.*| 热度|

3 周少祥 钟炳 Vetaren1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