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今年年底会有80%左右的可能性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中外预测对比

已有 3032 次阅读 2014-5-22 19:3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预测

今年年底会有80%左右的可能性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中外预测对比


加州寄望于厄尔尼诺现象来缓解严重旱情

译者: dyslee 原作者:Brian K. Sullivan

发表时间:2014-05-22浏览量:91评论数:0挑错数:0


   根据美国气象预测机构周四提供的消息,未来五个月加利福尼亚都不大可能会降雨。要想缓解干旱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今年太平洋上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

   “整个国家都处在干旱之中。根据美国干旱监测中心的数据,受影响地区的范围达到美国本土面积的38.1%。由于加州传统的雨季已经结束,所以在10月或11月之前,情况都不大可能得到缓解。”位于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内的美国气象预测中心代理主任Mike Halpert如是说道。

   Halpert在一次与记者的电话会议中表示,考虑到加州已进入旱季,下雨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想要缓解干旱,只能等到今年冬天,借助厄尔尼诺现象的帮助了。

   作为美国农业最发达的州,加州的干旱助长了美国南部野火的火势.同时由于缺水导致无法耕种,一些农民可能被迫要舍弃他们的农田.

   根据位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市的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和历史同期相比,2014年前四个月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自1895年起最高的.

   1月到4月间,美国西部气温较高,而东部则比往年平均气温偏低0.4华氏度,是自1993年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年..

   在讨论和展望今年年初和夏季气候时,Halpert还指出今年年底会有80%左右的可能性产生厄尔尼诺现象。然后,预测其强度却并非易事。

   今年3月,赤道附近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为有记录以来最高,甚至超过有强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1997年。从97年至今,还没有更强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研究人员也不确定今年的厄尔尼诺的强度是否比得上97年的那次。

   厄尔尼诺现象可以让美国南部更加湿润,同时使北部各州的冬天更加温暖和干燥。

   厄尔尼诺现象的界定标准是海洋表面温度比正常值偏高至少0.5摄氏度,以及相应的海洋上方大气压发生变化。Halpert认为,虽然上周的气温已经达到了形成厄尔尼诺的临界值,但是时间还没有长到可以断言厄尔尼诺已经形成了。

   Halpert补充道,如果相应的气温如果能保持到5月末甚至继续升高的话,下个月美国就有可能宣布厄尔尼诺现象正在形成。

   除了展望预测厄尔尼诺现象和干旱情况之外,气象预测人员还推测,6月到8月间,美国东部、西部和墨西哥湾沿岸的气温会比正常值偏高;同时落基山区东部各州的降雨量也会比平均值偏高。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470127/409288 


   我在评论中指出,今年夏秋季或有中等强度厄尔尼诺:最强厄尔尼诺不会重演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统计资料表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一般持续20年左右,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一般持续30年左右。2000年开始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才经历15年,绝不会因为厄尔尼诺的发生而半途终止。

   改变客观规律以适应全球变暖理论,这显然是学派的偏见,必须得到纠正。

   面对两种2014年厄尔尼诺预测,相关管理部门如何应对?

   实践检验是最终的判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27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3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52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6801.html

上一篇:暴雨地震前后袭台:关注21-23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加罗林群岛发生6.1级地震:关注21-23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2.168.40.*| 热度|

4 许培扬 周少祥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