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今明河北北部有风雨 暂无持续性雾霾:关注3月潮汐组合

已有 2393 次阅读 2014-3-3 20: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雾霾, 风雨

今明河北北部有风雨 暂无持续性雾霾

2014年03月03日11:05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受冷空气影响,今天(3日)白天到夜间,河北北部地区将有小雪或雨夹雪;明天中北部地区将有4~5级偏北风,驱散雾霾。当地公众需注意防寒保暖,交通管理部门要继续做好雾霾及降雪天气的防御工作。

   上周,河北大部地区持续出现雾霾天气,其中26日,全省有64个县(市)最小能见度在1000米以下,平泉最小能见度仅有40米。3月1日~2日,南部地区再次出现雾霾,其中3月1日,邯郸、邢台南部有23个县(市)能见度低于1000米,肥乡、广宗、临西最小能见度不足50米。

   河北省气象台预计,本周影响河北省的冷空气较弱,其中3月3日白天到夜间,北部地区将有小雪或雨夹雪;4日,中北部地区将有4~5级偏北风。未来一周,周前期(3月3日~7日)河北无明显的、大范围强雾霾天气,周后期(8日~9日),中南部地区雾霾天气将有加重趋势。

   专家建议交通管理部门要继续做好雾霾及降雪天气的防御工作,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驾驶人员要减速慢行,确保交通安全;各地要及早安排麦田早春管理工作,适时查苗查墒,对土壤出现龟裂的麦田,应适时锄划,促进冬小麦萌动返青。

   另外,未来一周,河北各地早晚气温依然较低,公众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卫生部门要做好流感等冬春易发病的防控工作。

(中国天气网)

http://weather.news.qq.com/a/20140303/016208.htm 

   潮汐组合A: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

   潮汐组合B:3月8日为日月小潮(上弦),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9.08122度,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 3月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5度,3月17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

   潮汐组合D: 3月24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8.9943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3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41度,2014年3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北方沙尘和雾霾的形成。

   本月为强潮汐时期,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238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2779.html

上一篇:日本冲绳群岛附近海域发生6.7级地震:3月地震进入高潮
下一篇:共识:研究称京津冀雾霾形成“内因是排放,外因是气象”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3 周少祥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