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热异常、地震、暴雪和低温冻害

已有 5130 次阅读 2014-2-17 06:5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火山, 地震, 暴雪, 热异常, 地下排气

                  热异常、地震、暴雪和低温冻害

                            杨学祥,杨冬红

 

通过对地下排气、地震、火山、热异常、地震带和潮汐组合对比,我们在201412824指出,目前的增温区可能与地下排气有关。分析表明,增温区主要集中在欧亚地震带和北美环太平洋地震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2845.html

热异常、地下排气、地震带和地震比较结果表明,欧亚地震带的116-30日热异常区和希腊26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澳大利亚东部热异常与克马德克群岛地区6.4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美国西海岸的热异常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亚洲东部(特别是日本)热异常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值得特别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217.html

厄瓜多尔火山喷发和印尼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1号喷发都在海温热异常区;克马德克群岛地区6.4级地震和南桑威奇群岛地区6.3级地震都发生在海温热异常区;

美国纽约降大雪、匈牙利遇低温大风和中国多地区降温将超10都发生在热异常区。

20131118以来全球7级地震没有发生,连续近两个月的能量积累导致热异常的陆海分布不均和地震火山活动频发,2-3月强震将进入活跃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4356.html

目前北美洲和欧亚大陆冷暖异常分布显著,特别是中国大陆热异常区缩小到新疆于田地震区周围附近,进一步证实地震与热异常的对应关系。这表明地震被限制在一个更小的区域,低温暴雪和严重冻害成为主要趋势,中国的暴雪和倒春寒可能性更大。

20132-3月,20139-11月,20144-5月,201411-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20134-8月,201312-20143月,20146-10月,20151-4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42月为强潮汐时期的第三个月,可能导致冷冬。201312月至20143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312月至20143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可能导致冷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133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8178.html

上一篇:法国风暴170公里/时美国暴雪60厘米厚:中国暴雪的前兆
下一篇:美国奥古斯塔地区遇4.1级地震:在美国热异常区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3 周少祥 钟炳 shijienant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