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华中江浙有大雾:28-31日潮汐组合

已有 2968 次阅读 2014-1-31 13:3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大雾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华中江浙有大雾
2014年01月31日06:48  中国新闻网 我有话说(582人参与) 
全国雾区预报图全国雾区预报图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中央气象台1月31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预计,今天早晨到上午,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湖北东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北部、江西北部、湖南中北部、四川东部、重庆南部、贵州东部、广西、广东北部和西部等地有大雾,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

  防 御 指 南:

  1、雾霾天气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影响身体健康,居民需适当防护;

  2、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

  3、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编辑:SN091)


http://news.sina.com.cn/c/2014-01-31/064829384157.shtml 


  潮汐组合E:1月30日为月亮近地潮,1月28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19.39139度,2014年1月31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28日与31日相差3天,本次变化强度较弱,处于转型时期。


二、2014年2月潮汐组合于雾霾的对应关系


  潮汐组合A:1月30日为月亮近地潮,2014年1月31日为日月大潮,2014年2月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132度,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潮汐类型处于转折时期。

  潮汐组合B:2月7日为日月小潮(上弦),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19.30333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和气温回升,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C:2月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17度,2月15日为日月大潮,12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潮汐组合D:2月23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月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19.16922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弱暖空气活动。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和气温回升,造成区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但强度较弱。

  潮汐组合E:2月28日为月亮近地潮,3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南纬0.00068度,2014年3月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偏北风的发展有利于雾霾的清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358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54834.html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6309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3668.html

上一篇:2014年3月潮汐组合:强潮汐组合可能导致倒春寒
下一篇:江西强浓雾天气局部能见度不足50米:与28-31日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