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沉积和灰霾沉积:雾霾的远距离输送
杨学祥,杨冬红
1944年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任职的马溶之就在《地质论评》9卷12期上发表研究论文“中国黄土之生成”,首次提出了“中国黄土南北同源”的观点,指出中国黄土的生成是风力所为,地区形态差异源于各地成土作用的不同。马溶之将中国黄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华北平原的马兰黄土,土壤肥美,开荒最早,二是包括南京在内的长江中上游下蜀黏土和成都黏土,三是结核性黄土,它是介于马兰黄土与黏土之间的一种过渡性黄土,因富含石灰结构核而得名。马溶之提出的“黄土风成说”,后被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刘东生研究证实。刘东生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研究了黄土的分布、颗粒组成及其空间变化,分析了黄土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鉴定黄土中的动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与马溶之的观点不谋而合[1]。
黄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吹到黄土高原上堆积而成的,灰霾是否也是西北地区戈壁、沙漠中的更细粒物质被风吹到中国东部而成的?在历史上这一过程难以找到证据,但理论上应该是成立的:在沙尘暴由西向东传送的过程中颗粒大的物质先沉降,颗粒小的物质后沉降,直到最小的颗粒物质沉降到大海。这应该是灰霾远距离传送的大背景。静稳天气有利于大气中灰霾的沉降,并与当地的大气污染相配合,形成严重的雾霾灾害。这是严重雾霾集中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原因。
中国地形为西高东低,从西到东有4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50米以下的华北平原。西风由西向东而过,气流横截面积逐渐扩大,流速不断缩小,漂浮颗粒物质由大到小逐段沉降,先细沙,后微尘,中间是黄土。
中国西部的开发,导致西部大城市大气污染加剧,西风远距离输送是导致东部城市雾霾加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一模型,兰州和西安的雾霾强度在相同天气条件下与河北正相关。
蒋大和教授最近指出,实际上空气污染物在被排放后直至消失(如果难以消散,就会像二氧化碳那样有累积了)的生命周期包括来源(排放),输送过程(风吹、扩散、化学转化等),和沉降(重力沉降、干沉积、湿沉降),或者还有分解(很少讨论)和衰减(放射性物质)。重力沉降主要指尺度比较大的粗颗粒物,即PM10中尺度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及大于PM10的颗粒物。PM2.5等细颗粒物因为空气阻力等原因,一般不考虑它们的重力沉降。湿沉降是指雨滴在成型时已经包含的污染物,和从云底降下过程中又冲刷空气中的污染物。干沉积只发生在地面,因为污染物和地表接触,发生吸收和吸附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不再介入输送,因此被从大气中“清除”。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4613363996715958.s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