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城镇化不是大搞造城运动:7 年前的警钟被忽视

已有 2881 次阅读 2013-6-30 10:3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水资源, 资源危机, 均衡发展, 造城运动

城镇化不是大搞造城运动:7 年前的警钟被忽视
             杨学祥

   我在2011年指出,造城运动应该降温:警钟在7年前敲响。

   2004年3月2日,我在光明观察发表文章: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文章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发展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证据[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13122.html

   2013年6月29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委员表示,城镇化绝不是把农村改造成城市,必须有产业支撑,如果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其结果必然是人去楼空一身债。

相关报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城镇化不是大搞造城运动
2013年06月30日03:39  新京报 我有话说(3151人参与)
  新京报讯 (记者宋识径)昨天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委员表示,城镇化绝不是把农村改造成城市,必须有产业支撑,如果超越经济发展水平,其结果必然是人去楼空一身债。

  一些地方建大规模农民城

  乌日图委员说,据测算,2003年-2008年,中国平均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约产生5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而且农民变市民后,吃、住、行等对经济都有巨大的拉动,现在一些地方看到了这个“好处”,出现了建大规模的农民城,不顾自身经济实力大搞造城运动。

  对此,乌日图说,城镇化绝不是把村庄改造成城市,而是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是资源要素集聚和经济发展上的城镇化。

  他举例说,墨西哥和巴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城镇化率就超过了50%,但由于产业发展跟不上,出现了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就业困难、城市配套公共服务严重不足、贫民窟涌现等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病”。

  何晔晖委员提到,目前城镇化的水平确实不是很高,有的地方只是人进城了,但进城之后要不没事儿做,要不没地儿住。比如鄂尔多斯城建起来了,成了空城。只有项目摆在那了,经济发展起来了,人才能跟着过去。

  委员们还认为,城镇化不是集中建设大城市。有委员批评说,近年来,很多地方领导都热衷于扩城拓市,小城市要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变成特大城市,建设风格上青睐高楼大厦,追求全国第一,全球第一,各种配套设施跟不上,很多城市成为“堵城”。


  严以新委员提出,要尽可能地走市场的城镇化道路,避免以城镇化为目的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

  城镇化应做“农业影响评估”

  据统计,从1980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的土地面积增长了9.2倍,常住人口增长了3.5倍。对此严以新担忧,怎样在城镇化的同时保证1.8亿亩的耕地?

  乌日图也注意到,大批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城务工,造成部分农田的撂荒。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刘佩琼认为,要防止城镇化破坏粮食和农业保障。她建议,在做城镇化规划时,要对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评估,做一个“农业影响评估”,等破坏以后再进行补救就很难了。

  刘佩琼提醒说,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变为城镇都是好事,一些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就让它以农业分散经营存在,这对于整个环境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不要把现在一些非常美丽和非常好的农村生活破坏掉。

(原标题:“城镇化不是大搞造城运动”)

(编辑:SN047)

http://news.sina.com.cn/c/2013-06-30/033927534156.shtml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批城镇化报告贪大求快
2013年06月29日22:37  新华网 我有话说(9844人参与)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 题:城镇化究竟靠市场,还是靠市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城镇化建设报告痛批“贪大求快”

  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新型城镇化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两手配合,但要防止政府成为‘闲不住的手’而过度干预。”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29日上午分组审议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不少委员认为,城镇化总体势头良好,但当前也存在一些盲目性。政府应主要致力于城镇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和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创造条件。

  “我们搞的是市场的城镇化,还是市长的城镇化?”严以新委员认为,要尽可能地走市场的城镇化道路,避免以城镇化为目的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

  彭森委员说,现在很多人希望在城镇化过程中能够拉动内需,成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新引擎。这可能就会出现一些不顾客观规律,用行政手段人为推进城镇化的情况。

  对城镇化进行过调研的彭森委员说:“现在一些地方已开始把城镇化的指标层层下达、层层加码。有的地方把重点放在扩大城市规模、新增城市人口方面,认为城市的规模扩大了,开发强度增加了,大广场搞起来了,道路搞宽了就是城镇化。”

 
  “近年来,很多地方热衷于扩城拓市,小城市要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变成特大城市,建设风格上青睐高楼大厦,追求全国第一、全球第一。”乌日图委员说,城市不是越大越好,城市太大,不仅资源难以承受,也会降低效率。所以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形成相互配合的城镇群,在其中有一个合理的产业分工。

  辜胜阻委员提出,推进城镇化,必须统筹“人、业、钱、地、房”五要素。他提出了城镇化建设要防范五大误区,得到很多委员的赞同。

  辜胜阻认为,一要防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避免缺乏产业支撑使新市民变游民、新城变空城;二要防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避免一哄而起搞“大跃进”,一味追求城镇化的高速度和规模扩张,陷入速度至上陷阱;三要防城镇化的“房地产化”,过度依赖土地财政,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价,陷入卖地财政陷阱;四要防地方政府以地生财,消灭村庄,大量农民“被迫上楼”,陷入掠夺式发展陷阱;五要防特大都市的“大城市病”,避免只重视“物的城镇化”而轻视“人的城镇化”。

(原标题:城镇化究竟靠市场,还是靠市长?)
http://news.sina.com.cn/c/2013-06-29/223727533254.shtml

造城运动应该降温:警钟在7年前敲响(论文汇编)

2011-2-15 10:55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城市发展 资源危机 水资源    推荐到群组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城市化不能“大跃进”》的文章,其中披露的中国城市国际形象调查推选结果显示,有655个城市正计划“走向世界”,200多个地级市中有183个正在规划建设“国际大都市”。
 
   我在2004年3月2日指出,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的过度开发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大量物种的灭绝,而且危及农村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的生存基础。大城市的扩大应该受到地方资源的严格限制。失去农村支撑的城市将是一座死城,中国西部沙漠化过程就是证据:中国的沙漠随都城的东迁而东移,埃塞俄比亚首都随土地沙漠化和干旱而八次南迁,都表明人类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
 
   7年前的预言在西南旱灾中得到证实: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亮起了红灯!盲目满足大城市的过度需求可能导致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危机。与其耗资巨大实施调水工程,不如地区、城乡均衡发展。以破坏农村生存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建设必须停止。农村生存环境破坏之日,就是城市自身生存条件消亡之时!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1]。

  强国要发展,资源现危机。淡水资源的短缺决定了中国城市水准的最高极限,这一观点在西南干旱面前显得尤为重要。水资源危机为大城市发展再度亮起了红灯!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131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03939.html

上一篇:美国高温:2013年与1913年的惊人相似
下一篇:相近的预测:台湾未来2年或将发生8级以上地震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9 曹裕波 陈楷翰 赵美娣 钟炳 杨文祥 anran123 cly85 lbjman fumingx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