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太阳活动的55年大周期和拉马德雷现象

已有 5505 次阅读 2012-12-15 15:45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马德雷现象, 太阳活动, 55年周期

太阳活动的55年大周期和拉马德雷现象

                                                                  杨学祥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1976-1977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气候年代际突变现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才开始对引起这种现象原因予以关注。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气候的温暖期对应暖位相,寒冷期对应冷位相。PDO的周期为50-70年,平均周期为55年左右(见表1

 

1  太平洋十年涛动51-56年准周期

         合成周期名称

   周期年数

   倍数

  倍数周期

近点月与月亮视赤纬角合成周期

交点月与月亮视赤纬角合成周期

近点月与交点月合成周期

月亮赤纬角与日月大潮合成周期

交点月与朔望月合成周期

近点月与朔望月合成周期

日食和月食的沙罗周期

2.0538年与2.2014年合成值的2

2.0538年与2.2087年合成值的2

2.0606年与2.2014年合成值的2

月亮赤纬角周期

潮汐合成周期

太阳黑子周期

1.0303a

1.0176a

2.0538a

1.1043a

2.2014a

2.2289a

18a

9a

9a

9a

18.6a

11a

11a

50

50

25

50

25

25

3

6

6

6

3

5

5

51.515a

50.88a

51.345a

55.215a

55.035a

55.723a

54a

54a

54a

54a

55.8a

55a

55a

 

欧洲饥馑和经济危机55

 

1979年,东京大学物理学家吉村宏和发现了太阳活动的55年大周期。他发现,欧洲饥馑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跟太阳活动的55年大周期惊人一致。拉马德雷周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特大地震55年周期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PDO“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PDO冷位相与低温冻害对应的物理原因。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流感世界大流行55年周期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4]。第7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一特征(见表2)。现在,至少在20世纪50-70年代,我们发现了禽流感爆发与沙尘暴高峰的一一对应关系。1900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见表2)。1997-2004年的禽流感因为发生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而未形成全球爆发。

2000-2030年为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冻害,2008年为太阳黑子谷年,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流感大流行。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增强的可能性存在。

 

2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

 

 

 

  

首发地区

1890-

H2N2

EI

英格兰

1900-

H3N8

EI

英国

1918-

H1N1

SI西班牙流感

美国

1957-

H2N2

亚洲流感

贵州

1968-

H3N2

香港流感

香港

1977-

H1N1

EII

俄罗斯

1997-

H5N1

Al

香港        

1999-

H9N2

Al

中国

2004-

H5N1

Al

越南

2009-

H5N1

 

墨西哥

 

全球气温变化55年周期

 

2002郭增建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

郭增建等人指出,9级和9级以上地震与北半球和我国的气温有很好的相关性。1868年以后的北半球温度下降与1868年和1877年间的智利两个Mt9.0级大地震有关。1900年以后的北半球的温度下降可能与1906年厄瓜多尔Mw8.8级大地震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周围大量Ms8级以上的大地震的数量特多有关。1952年之后的温度短时下降以及1960年以后的明显的长时段下降可能与1952195719601964年的4Mw9.0~9.5级的环太平洋大地震有关。由于1960年智利特大地震为Mw9.5级,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为Mw9.2级,所以1960年以后北半球和中国气温下降明显,而且持续时间也很长1833年苏门答腊9级地震、1837年智利瓦尔的维西9.25级地震和1841年堪察加9级地震组成一个9级以上地震小高潮,对应1833年之后气温的低水平段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中的流感爆发。《世界地质:英文版》 2010年第13卷第2 104-107页。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日)岛中雄二 著,周维宏 译。太阳活动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2012-12-15 07:07:00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太阳景气经济学》,东方出版社,(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http://news.163.com/12/1215/08/8IOIB5QG00014AED.html

 

太阳活动如何影响经济周期?()

2012-12-15 07:07:00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太阳景气经济学》

 

(日)岛中雄二

 

周维宏

 

东方出版社

 

    2008年的经济危机改变了很多事,比如欧元的下挫、金砖国家的崛起、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同时经济危机也改变了很多小事,有些人破产了,有些人失业了,也有极少一些人发财了,当然也有一些人对这场危机并没有什么感觉,对于他们,“经济危机”仅是一个概念而已。

 

    2008年这场危机对于经济学界却大有“国家不幸诗家幸”的意味。自危机以后,各种关于危机的论著层出不穷,探索的、反思的、指责的、辩论的、叫嚣的、乐观的、悲观的不一而足。而其中最有意思的一种就是有人会跳出来说:“我早在N年前就预测到了2008年会有经济危机”,不过这种马后炮一般不太让人信服,你说你预测过,你什么时候说过?拿出证据来。

 

    于是还真就有人拿出证据来,日本人岛中雄二就把他1987年出版的一本《太阳景气经济学》拿出来重印,证明自己当年的预测确实是正确的。

 

    本书写成于1987年,那年10月发生了源自美国的“黑色星期一(股价暴跌)”事件,世人惊呼“不好了,世界经济危机又来了”。2008年,世界又一次陷入了全球性经济危机,以至于格林斯潘认为这是“百年或50年一遇的事态”。

 

    就在同一时期,被称为地球一切生命力源泉的太阳活动,也发生了称得上是百年一遇的异常变动。太阳活动大致11年为一周期,其标志性的太阳黑子数量反复增减。然而上一次的极小期过去了12年之久,仍不见黑子数量增长。甚至进入2009年后,太阳黑子的静止状态仍在延续,根据日本国立天文台的观测,观测到有太阳黑子的天数,1月为4天,2月仅1天,相当静寂。

 

    实际上,早在19世纪,就已经有经济学家对此进行研究了。而他们的研究与分析,都颇为新奇。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思,1878年就发表了论文《商业危机和太阳黑子》。在论文中,他发现当时推定平均为10.45年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和他计算出的1721-1857年欧洲经济危机周期的10.466年大体一致。

 

    1914年,美国的亨利·穆尔发现,因为太阳黑子的活动,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降雨量和收成以8年的周期联动,这与物价和经济景气循环的变化一致。

 

    1979年,东京大学物理学家吉村宏和发现了太阳活动的55年大周期。他发现,欧洲饥馑和经济危机的发生,跟太阳活动的55年大周期惊人一致。

 

    太阳是如何影响经济景气的?

 

    一是农林水产品收成说。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太阳、气象循环导致某个地区农林水产品的供给周期性地减少或增加,会产生因原材料价格上涨或下跌,工业部门企业利润也就会下降或增加。同时,该地区的进口能力也将减弱或增强,而工业地区的出口也会减少或增加。

 

    二是人类心理说。太阳黑子数量的变化,使电磁平衡错乱并引起人类生理变化,导致包括企业家在内的大众对未来前景乐观和悲观的心理周期性地变动,从而左右投资、消费和估价。

 

    三是能源需求说。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冷暖变化,引起维持人类体温所需的卡路里的摄取量的变动,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石化燃料消费和农林水产品需求的稳定。自然也影响了初级产品整体的价格变动,进而波及经济整体。

 

(摘自《太阳景气经济学》)

 

作者:摘自《太阳景气经济学》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http://news.163.com/12/1215/08/8IOIB5QG00014AED.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2937.html

上一篇:尼尔群岛发生6.0级地震:关注12月潮汐组合
下一篇:今日长春飘雪降温:关注19-20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5: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