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超强台风“三巴”将影响吉林:关注9月16-19日潮汐组合

已有 2935 次阅读 2012-9-17 02: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吉林, 朝鲜半岛, 超强台风

超强台风“三巴”将影响吉林 局部地方有大暴雨
发布日期:2012-09-17 00:38 来源:城市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
 
 
原标题:超强台风“三巴”今明影响我省
    城市晚报讯 告别了双休日的晴暖,今天开始,我省又要经历一场暴风骤雨了。据气象部门介绍,今年第16号超强台风“三巴”17日至18日将影响我省,届时,吉林东部将出现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大风天气。气象部门提醒我省各地需注意预防大风、局部洪涝、地质灾害等,并做好水库蓄水工作。
    台风“三巴”今明两日过境
    据悉,今年第16号超强台风“三巴”16日10时中心位于韩国济州岛南偏东大约680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预计“三巴”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逐渐向朝鲜半岛南部沿海靠近,并可能于17日下午到夜间在这一带沿海登陆;18日夜间可能从朝鲜半岛进入我国东北地区东部或从东北地区东部擦过。
    据我省气象部门预计,受“三巴”北上影响,17日至18日,吉林省东部将有一场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降水集中在17日午后至夜间,其中通化地区东南部、吉林地区东部、白山、延边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地方有大暴雨,过程降雨量为40-70毫米,局部地方可达70-110毫米。
    水库可抓紧时机蓄水
    据了解,受台风影响,延边地区有6级左右东南风转偏北风,瞬时最大风力可达7级,其它地区大部分有6级左右偏东风转偏北风,瞬时最大风力可达8级。我省气象部门提醒政府及相关部门注意提前做好预防,特别要预防玉米等作物倒伏及温棚大风灾害,并注意做好城市广告牌匾、树木等防风工作。
    由于此次过程我省东南部雨量较大,气象部门建议当地做好中小河流、交通干线、桥涵和水库险工险段的巡查和维护工作,避免灾害发生。同时,提醒有关部门和群众积极预防由暴雨洪水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并做好城乡积水和低洼农田内涝的防御工作。
    此外,目前我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尚有较大空间,因此这次明显降雨对水库蓄水十分有利,建议有关部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做好大中型水库蓄水工作,积极储备水资源。
(记者 王昕/报道)
 
【编辑:金婉】
http://news.jwb.com.cn/art/2012/9/17/art_247_1446042.html
“三巴”已加强为台风 或北上影响东北地区:关注16-19日潮汐组合
2012-9-14 19:2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关注 为 黑龙江 国家防总 超强台风
“三巴”已加强为台风 或北上影响东北地区:关注16-19日潮汐组合
                  杨学祥
    据国家防总14日消息,今年第16号超强台风“三巴”未来将进入东海并北上,可能给中国东部部分地区带来大风、巨浪和强降雨。
    网友zecrio留言:关注超强台风三巴未来的路径。这个台风很有可能延续之前布拉万台风的路径,从我国沿海一路北上在韩国或朝鲜登陆对东北三省造成严重影响,给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中东部带来狂风暴雨,目前看复制布拉万路径的可能性存在,但不排除位置略偏东的可能。随时关注!关注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C:9月16日为日月大潮,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75度,19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较强,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台风若在16-19日强潮汐组合期间登陆,将增大自然灾害的强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887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61279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13470.html

上一篇:中国部分城市2025年上下进入衰落期:楼兰古城的阴影
下一篇:上海广州等地鸣响防空警报加强国防教育:提高沿海的安全意识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