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弥天大谎:短短四天格陵兰岛冰川几乎全部融化?

已有 9675 次阅读 2012-8-26 06:4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冰雪, 格陵兰岛, 冰盖

弥天大谎:短短四天格陵兰岛冰川几乎全部融化?
          杨学祥
    有网友说,上海平均海拔太低了,不到5米。上海境内最高的两座山:辰山和佘山,都不到100米高。
    当人们谈论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时,格陵兰就会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如果有人将其形容为“转折点”,那是再恰如其分不过的事了。21世纪人类的命运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岛上的冰。如果这些冰完全融化,那么全球的海平面就会上升7米。格陵兰冰盖的消失是人类首当其冲要面对的潜在气候灾害。
    格陵兰冰盖的融化已经在毫无争议地、同时又是剧烈地进行中了。冰川就像下水管道中的老鼠一般涌向大海,带去了大量的冰山。在冰川封冻的表面上形成了巨大的湖泊,大量的水通过冰与冰之间的缝隙注入了冰盖中,由此可能会加快冰川滑入海洋的速度。在过去的4个夏季中,平均每年流失3800亿吨到4900亿吨的冰,超出它在冬季所能获得的冰量1500亿吨。
    这个数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这个数目和格陵兰290万立方千米的总冰量(相当于2900万亿吨)比起来至今还算不上什么。如此巨大的冰量使得格陵兰冰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不会出现冰盖突然消失的情况。但是如果存在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那么第一个消融的就会是格陵兰。格陵兰本身可以说是最近一个冰河时期留给我们的“遗物”,在当时造就它的气候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使排除人为的变暖因素,如果目前的格陵兰冰盖行将消失的话,那么以当前的气候状况,格陵兰岛上将不再会有冰盖形成。
    这就是说,上海和格陵兰冰盖将同时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4791.html
    有网友发来令人震惊的资料:格陵兰冰川在四天内全部融化,并给出了网址。可是,世界并没有关于海平面上升7米的相关报道,是谁制造了这弥天大谎?
    据科学家介绍,一般在夏季,格陵兰岛上的冰雪会融化一半。即使全部融化,对海平面的上升影响也很小。
    表面冰雪融化和整体冰盖融化是两个不同数量级的概念,宣传全球变暖不要夸大数据,制造人为恐怖。是翻译错误还是误导宣传?请有关部门作出解释。
相关报道:
史无前例 短短四天格陵兰岛冰川几乎全部融化

2012年07月26日17:19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格陵兰岛的卫星照片

  近日,格陵兰岛冰川迅速融化,引起了全球关注。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25日报道,美国宇航局发布了格陵兰岛的卫星照片,照片上的融冰情况让科学家目瞪口呆。

  据报道,格陵兰岛原先覆盖的冰雪在本周内几乎全部融化,这被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称为“史无前例”。据科学家介绍,一般在夏季,格陵兰岛上的冰雪会融化一半。

 
融化中的格陵兰

已有 1161 次阅读 2008-9-2 10:49 |个人分类:环境|关键词:冰盖消融, 格陵兰, 气候变化

Alexandra Witze 文 Shea 译

北极最大的冰盖当真正在不可逆转地消融吗?

    当人们谈论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时,格陵兰就会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如果有人将其形容为“转折点”,那是再恰如其分不过的事了。21世纪人类的命运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岛上的冰。如果这些冰完全融化,那么全球的海平面就会上升7米。格陵兰冰盖的消失是人类首当其冲要面对的潜在气候灾害。

    格陵兰冰盖的融化已经在毫无争议地、同时又是剧烈地进行中了。冰川就像下水管道中的老鼠一般涌向大海,带去了大量的冰山。在冰川封冻的表面上形成了巨大的湖泊,大量的水通过冰与冰之间的缝隙注入了冰盖中,由此可能会加快冰川滑入海洋的速度。在过去的4个夏季中,平均每年流失3800亿吨到4900亿吨的冰,超出它在冬季所能获得的冰量1500亿吨。

    这个数字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不过这个数目和格陵兰290万立方千米的总冰量比起来至今还算不上什么。如此巨大的冰量使得格陵兰冰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不会出现冰盖突然消失的情况。但是如果存在来自外界的干扰因素,那么第一个消融的就会是格陵兰。格陵兰本身可以说是最近一个冰河时期留给我们的“遗物”,在当时造就它的气候环境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使排除人为的变暖因素,如果目前的格陵兰冰盖行将消失的话,那么以当前的气候状况,格陵兰岛上将不再会有冰盖形成。因此这一片冰盖其实就是一份遗产,只是这份遗产在时间上来的有点尴尬,而且相当的脆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090-3704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6043.html

上一篇:流感病毒“发威” 小患者急诊室:关注流感爆发的6大气候特征
下一篇:虚惊一场:错误报道源自缺乏科学常识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钟炳 曾庆平 毛克彪 陈儒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5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