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2012年厄尔尼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已有 4970 次阅读 2012-8-10 03:4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中国, 干旱, 强震, 旱涝急转

中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2012年厄尔尼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杨学祥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在2003年12月的《世界地质》和2004年6月《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上提出了检验厄尔尼诺预测理论的三个预测: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8.5的2004年海温暖年当年或隔年的海温暖年2006年;下次拉尼娜年将发生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0的2007年海温冷年;200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当年的海温暖年[1-3]。
    2004年曾一度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但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2006年8月-2007年2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8月-2008年4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4-7]。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正在经受实践检验。
    我在2012年3月28日指出,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发生,它能给我们带来强震、干旱、流感和东北低温冻害
    关注不同寻常的2012年厄尔尼诺事件,它是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
相关新闻:
中国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 秋季气候将受影响
2012-08-09 20:06:57 来源:中广网 
  中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记者温飞)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我国10天内接连遭遇的三个台风引发严重自然灾害,给东部沿海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样频繁的台风也让很多人注意到了专门制造各种极端天气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否与此相关。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今天表示,从7月份开始,我国已经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虽然近期频发的台风与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太大关系,但它仍然会通过改变大气环流进而间接影响我国秋季气候。
  气象学界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的海水表层温度比平均温度高出0.5度,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后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每隔2-7年出现一次,会导致全球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干旱和水灾等自然灾害。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我国已经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将会对我国秋季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郑国光: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后,我国的气候也将会有比较大的调整,秋季降水要偏少,另外内蒙古北部、东北北部偏低以外,其他地区秋季的气温会偏高一点。另外,厄尔尼诺状态以后,后续的效应就是秋季后台风的活动会减弱。
[责任编辑:胡连娟]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的杨学祥,从日地月等天体相互作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发生规律以及地表运动的角度,分析了厄尔尼诺形成的因素。
    首先,太阳在南北回归线的摆动可以改变地球的扁率,影响地球的自转速度。计算表明,每年4月9日—7月28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反之,1月25日—4月7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而今年在2月—3月拉尼娜不增强反而减弱,表明此次拉尼娜的发展势头已近尾声,厄尔尼诺的形成因素正在加强。
    其次,2012年3月—7月月亮近地点与日月大潮相差不过三天,为强潮汐时期,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
    此外,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时期,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反向升降40—60厘米,形成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震火山频发,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明显前兆。2012年4月11日以来印尼发生两次8级地震,智利、日本、墨西哥、菲律宾等环太平洋地震带也强震频发。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每月发布厄尔尼诺预测报告。最新一期报告对2012年5月热带太平洋的海洋及大气环流状况的监测和分析。该报告指出,目前海洋大气环流及各种指数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厄尔尼诺时期的特征。预计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正常状态,但不排除今年夏季以后在赤道太平洋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可能性。
    那么,今年厄尔尼诺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杨学祥表示,频繁的拉尼娜和厄尔尼诺交替将导致强震频发,2012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会给世界带来反常的旱涝灾害,印尼和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赤道东太平洋沿海地区发生严重洪涝。我国今年旱涝急转的可能性很大。
2012年厄尔尼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012-3-28 06:3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 地震 低温 流感 干旱
                     2012年厄尔尼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杨学祥
    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我在2003年12月的《世界地质》和2004年6月《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上提出了检验厄尔尼诺预测理论的三个预测: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8.5的2004年海温暖年当年或隔年的海温暖年2006年;下次拉尼娜年将发生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0的2007年海温冷年;200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为12,厄尔尼诺事件将发生在当年的海温暖年[1-3]。
    2004年曾一度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但没有达到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2006年8月-2007年2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8月-2008年4月发生了拉尼娜事件,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4-7]。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和海温准两年波动特征正在经受实践检验。
    2012年的厄尔尼诺正在发生,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首先,国内外研究表明,环太平洋地震的地震火山集中爆发与厄尔尼诺事件相伴生,近期频发爆发的地震火山活动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前兆。
    国外研究的证据显示从1964到1987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20oS到40oS插入式的地震活动相关。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巨大的能源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厄尔尼诺和地震群几乎同时发生。在过去最持久的6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它们在1964到1992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15oS到40oS同时发生[8]。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我国气象工作者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了统计,发现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9]。统计还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10]。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的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的最重要的外强迫因子[11]。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得到有力的支持[12]。
    东太平洋海隆有加拉帕戈斯三合点,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有活火山分布。太平洋暖池与地幔热气排放相关[13],海底火山在秘鲁和厄瓜多尔西边海域的加拉帕戈斯三合点和热点喷出会加速厄尔尼诺现象形成。Herbert Shaw等估计,海底火山比大陆火山要强烈得多,平均每年至少有100km3的岩浆溢出海底,释放的热能为4.5×1021J(10的21次方焦耳)[14]。模拟试验表明,冷水下沉和热水上升,都是沿类似热幔柱状的连续通道上下运动,与周围热交换极少,符合刘厚赞等模拟计算结果,即地幔排出的热液会很快覆盖海洋表面[15]。海底探测资料表明,东北太平洋样脊有两个地热排泄区,位于12~24oN,110oW和 40~50oN,135oW。大量岩浆由洋脊轴部溢出形成海底火山活动带。1982-1983,1986-1987,1991-1992年3次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前这两个地热排泄区(1982-1983年只有其中一个)表层海水均有持续发展的海面水温(SST)正距平区[12]。
    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的转换,使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的高度反向升降20-40厘米,重力均衡运动导致洋壳反向升降7-13厘米,形成太平洋地壳的跷跷板运动。这是拉尼娜向厄尔尼诺转换期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发生地震火山活动的原因,强潮汐起激发作用[16-18]。
    其次,在拉尼娜年次年和厄尔尼诺年的当年中国发生严重干旱的几率很大。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当年,我国发生干旱的可能性大(如2006年四川特大干旱)。2009年9-11月为弱潮汐时期,将加剧旱情,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19]。事实上,2009年9月开始的中国南方特大干旱一直持续到2010年3月。
    第三,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20-24]。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0-2012年连续两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已发生严重低温冻害;已发生严重沙尘暴;2012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爆发的6大气候特征即将完全具备。
    第四,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年、1969年、1972年、1976-197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和1954年-1956年、1964年的拉尼娜事件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2000年世界逐渐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2008年的拉尼娜事件已经在2008年1月给中国带来严重的低温冻害,下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将带来严重低温冷害的预期值得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最强烈的两次厄尔尼诺事件(1982-1983年、1997-1998年)没有给中国带来严重低温冷害,因为它们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19]。在这里,条件概率更能准确地描述灾害特征。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6年和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2007年、2010年、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都对应全球的严重低温冻害事件。
    入冬以来,我国平均气温为-5.5℃,为近27年来同期次低值,去年是最低值。与我国类似,欧亚大陆很多国家也正在遭遇寒冬。世界气象组织指出,对比欧洲2009年至2010年那个冬季,那时寒潮来得更早,持续时间更长,自2009年12月开始,贯穿整个2010年1月和2月的大部分时间。而2006年冬天,情况也比今年严重。国家气候中心王启认为,与近几年相比,2012年这次欧洲暴风雪和寒流造成的灾害比2007年、2008年、2009年严重得多,但还比不上2006年、2010年和2011年,其中2006年的情况基本是最严重的[25]。
    关注不同寻常的下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它是未来全球灾害的根源[26-2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0705.html

上一篇:2008年爆发禽流感的四大条件:2005年的预测与误差
下一篇:美阿拉斯加两天两次5级以上地震:干旱和暖冬是地震前兆吗?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钟炳 王涛 毛克彪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