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到来

已有 5691 次阅读 2012-7-5 10: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点评:多国期限机构预测7月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期市气象站:厄尔尼诺现象即将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5日 08:25  期货日报
  龚萍
  厄尔尼诺可能在今年7—9月爆发
  近期众多气象机构称厄尔尼诺现象的脚步日益临近。6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更改了上月相对保守的预测,最新报告认为全球可能在2012年7—9月遭遇厄尔尼诺现象,尽管其强度尚不能确定。7月2日,美国气象局监测到Nino3,4海域(北纬5°至南纬5°、西经120°至170°)的SST(海水表面温度)距平首次超过0.5℃,且太平洋(6.77,-0.13,-1.88%)中东部海温上升的趋势仍将延续。美国气象局一般以Nino3,4海域的SST距平连续3个月高于0.5℃作为厄尔尼诺爆发的标志。7月3日,澳大利亚气象局也表示多数模型预测赤道太平洋海温的状态正向厄尔尼诺现象转变,今年8—10月厄尔尼诺现象将到来。
  近两年,全球气象灾害频发,拉尼娜现象是推手之一,今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到来又将增加全球天气变化的不确定性。厄尔尼诺现象通常会令巴西和阿根廷作物主产区降水偏多,在不爆发洪灾的前提下,这有利于2012/2013年度南美大豆、玉米、甘蔗等作物增产。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通常会使印尼和澳洲降水偏少,不过由于2010—2011年上述地区频繁暴雨,因此如果此次厄尔尼诺现象强度不特别大的话,旱灾风险相对较小。厄尔尼诺还会使美国南部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较正常潮湿,但如果厄尔尼诺现象推迟到来,雨水可能无法惠及美国2012/2013年度的作物。
  美国今夏可能异常炎热
  由于美国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的天气趋势从春播开始一直持续至今,截至6月26日,美国大部均出现中至重度干旱,范围覆盖了美国玉米、大豆、棉花主产区,仅春麦区相对较好。美国农业部全面下调了玉米、大豆、棉花、春小麦的生长优良率,其中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对高温干旱天气最为敏感。截至7月1日,玉米48%和大豆45%的优良率数据均为1998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
  本周,美国降水增多,不过中西部地区累积一周的降雨量大概只有1英寸左右,且高温天气持续,天气依然对作物有不利影响。从本周六起,美国中西部地区有望由北至南逐渐降温。预计下周,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最高气温将降至30—32℃的正常水平,但是当周的降水情况可能不佳,降水偏少的概率超过50%。
  今年美国“炒天气”行情提前到来,一方面是美国的不利天气较为“配合”,旱情迅速发展和扩大。去年同期美国的干旱范围还仅局限在南方地区,直至8月初中西部地区才开始出现中旱。此外,由于播种提前,目前美国已经有25%的玉米开始授粉,26%的大豆进入开花期,处于以上阶段的作物对天气的敏感程度大增,高温少雨的天气将影响未来的单产水平。
  现阶段的不利天气对于玉米的影响更大。玉米在抽雄授粉期的适宜温度通常为25—28℃,高温会直接令花粉丧失活性,导致结实率偏低。大豆对水分的要求更高,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花蕾发育,未来容易落花落荚,而多成荚是大豆高产的前提。
  对于整个7月的降水预测,美国气象局认为伊利诺州、爱荷华州、密苏里州一带降水偏少的概率可达40%。气温方面,美国大部气温偏高的概率都将超过了50%。如此看来,今年美国夏季异常炎热的概率较大,美玉米恐怕要重演去年减产的历史,不过最终产量要综合考虑种植面积大增的影响。
  我国南方晴热北方多雨
  未来10天,我国南北天气形势逆转。此前多雨寡照的南方地区可能出现4—7天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高温少雨天气,这对早稻灌浆、棉花现蕾开花和晚稻播种育秧不利。而干旱的黄淮地区则可能旱涝急转,预计今明两天山东大部、苏皖北部有大到暴雨,7—11日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大部地区还将有一次中到大雨过程。旱情缓解对当地玉米幼苗的生长更为有利,棉花则需防范短时暴雨洪涝对花蕾的不利影响。
  (作者单位:永安期货)
2012年7月2日厄尔尼诺进展

2012-7-3 04:0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厄尔尼诺    推荐到群组

anomnight.7.2.2012

2012年7月2日厄尔尼诺进展
    厄尔尼诺将在2012年下半年7月28日以前形成,在2012年11月18日至2013年1月23日达到高潮。
    当太阳的位置由南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太阳引潮力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此时日长增量0.27ms(毫秒),相当于1/3704s,它是春分和秋分时的地球自转速度小于夏至和冬至时的自转速度的原因。当地球由远日点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引潮力的强度增加10%,得日长增量dT= 0.07ms,相当于1/14286s。这使远日点的地球自转速度大于近日点的自转速度,从而使远日点处的增减速时间变长,近日点处的增减速时间变短。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地球各圈层潮汐形变的规模不相同,大气圈的起伏约为80m,海洋圈的起伏大约为60cm,固体地球的起伏约为20cm,比例为400:3:1。当日食在赤道,日月大潮在赤道处形成最大潮汐高潮区,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扁率变大,自转变慢。其中,大气圈旋转最慢,水圈次之,加强赤道东风,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日食在两极正好相反。

6月28日海温矩平

7月2日海温矩平

anomnight.7.2.2012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83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89071.html

上一篇:中国教育甘愿俯首称臣:男生已被女生全面超越
下一篇:潮汐是小地震的动力和大震的激发因素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许培扬 王号 钟炳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