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是低碳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3)

已有 4212 次阅读 2012-3-7 10:07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

 

4         小冰期周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气候变冷导致饥荒和民族大迁移的观点早在1998年由外籍华人学者许靖华提出。许靖华根据历史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周期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证明全球小气候最适期人类社会繁荣发展而全球小冰期导致农业减产,饥荒和民族大迁移。他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有1200年的周期循环,与人类历史兴衰一一对应。古气候研究表明,近4000年以来发生4个全球气候变冷时期,即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400年及公元1600年左右的几个世纪——这种准周期性与太阳活动周期性变化有关。全球温度变化影响了地区降水形式:在气候变冷期,欧洲北部变得更潮湿,而中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干旱。这两种变化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生产。历史记载表明,历史上民族大迁移是由于庄稼歉收和大面积饥荒,而不是逃离战争,公元23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的大迁移就是一个例子 [30]

从公元850年起,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已发生5次,它们与潮汐最大值和气候变冷对应,与中国历史朝代更迭对应。

 

3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1038-1227   变冷    1010-1110         1062

           金   1115-1234   变暖    

沃尔夫  1280-1350  元   1279-1368    变冷    1165-1360         1264

           明   1368-     变暖

史玻勒  1450-1550        -1644  变冷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清   1644-     变冷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1911  变冷    1790-1915         1770

21世纪  2007-                         变冷?  1996-           1974

                                                                           

 

5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飓风、严重低温冻害、严重旱涝灾害和全球流感伴随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接连有序发生,我们称之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全球灾害强度不断增大。我国2002年灾害造成的损失为670亿人民币;2003年我国自然灾害重于常年,全年因各种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886亿元。2004年我国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2250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602.3亿元。2005年中国自然灾害比较严重,各类自然灾害造成2475人死亡,导致直接经济损失2042.1亿元。2006年全国因灾死亡3186人,直接损失2528亿元。2008年的灾害最为严重,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52亿元,比上年增加4.0倍。其中,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全国因地震和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约16万人。2011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

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2008年全球有23.6万人在300多起自然灾害中丧生,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仅次于2004年印度洋海啸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其中纳尔吉斯飓风在缅甸造成了13.8万人的死亡,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8.7万人死亡,这两场灾害的死亡人数就占全年因灾总死亡人数的93%2008年全球受灾人口有2.13亿,其中中国冰冻灾害受灾人口7700万人,四川地震受灾4600万人。2008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1810亿美元,其中中国四川地震造成的损失850亿美元,就占了约一半。居第二位的是艾克飓风在美国造成的315亿美元损失。中国南方冰冻灾害造成了210亿美元损失居第三位。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是多灾且因灾遭受损失最严重的国家。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40年来第一次把传染病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别六级。2011年全球发生重大自然灾害302起,2.06亿人受灾,至少近3万人丧生,造成3660亿美元经济损失。2010年,这一数字为1090亿美元。

 

5.1   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PDO“冷位相发生6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PDO“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PDO“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7)次,在1978-2003PDO“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1PDO“冷位相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9级特大地震发生在前17年。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3  海平面变化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原有的地壳均衡,导致失去冰盖的大陆上升和增加海水的大洋下沉,由此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被称为冰川地壳均衡运动和水均衡运动,从而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大规模发生[5]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5]

 

5.2   2000-2030年是全球低温冻害频发时期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719691972197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引发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冻害;1955196420082010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和1957196919721977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引发中国长江下游冬季连续冰冻天数超长。规律表明,PDO冷位相时期是全球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PDO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低温期。

2006年发生了弱厄尔尼诺事件,2009年发生了强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2011年发生了弱拉尼娜事件,与寒流频发对应。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导致低温冻害。

 

5.3   2000-2030年是全球流感频发时期

世界范围内的流感大流行曾在1918年、1957年、1968年以及2009年造成大量伤亡。美国研究人员20121月在美《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撰文指出,流感大流行可能与拉尼娜现象有关。这一现象我们在2006年就已经发现。

我们在2006年和2007年相继指出流感爆发的6大统计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7年和2009年的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40]

 

5.4   拉马德雷现象与世界经济发展长波的对应性

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为1890-1924年、1947-1976年,“暖位相”为1925-1946年、1977-1999年。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1913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1973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41, 42]。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10年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战争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人为调整,它提前于自然调整,突出了社会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区别。在现代经济结构中,不仅农牧业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渔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电力、通讯、航空、航海、保险、生态、环境、资源等等,都会在自然灾害中遭受巨大损失,从而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1913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1890-1924年。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表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一定的差别,某些人为因素可能导致社会违背自然规律,面临倒退和灾难。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下降期(1914-1942)长达近30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5.5   灾害链预测

201220152018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20142016-2017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它们对应严重低温冻害。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年可能发生严重旱灾和气温偏高,与前者形成冷热突变。

2013年和2026年太阳黑子峰年和2022年太阳黑子谷年可能爆发流感流行。

2014年和2018年可能爆发9级以上特大地震,2012-20188.5级以上大震频发。

4最早发表在2006[40, 43],?表示预测。1900年以来的地震资料取自国外金森博雄修订的数据, 标在括号内。截止到2011年,8.5级以上地震已发生5次,证实了该表预测的精度。2008年的厄尔尼诺和流感暴发预测延迟在2009年发生,关键在于天文学家按太阳黑子11年周期,预测2007年为太阳黑子谷年,实际上,太阳黑子周期长度突然延长到13.5年,2009年为谷年。这显示太阳活动异常减弱,将进入200年周期的低温期,强度弱于道尔顿极小期。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7年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和强沙尘暴,2008-2009年发生严重低温冻害,2009年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满足流感爆发6大气候特征,2009年世界流感爆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947.html

上一篇: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是低碳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1)
下一篇:认识气候变化规律是低碳经济管理的重要前提(4)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