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科学家称全球已停止变暖:重温气候变冷预测

已有 4964 次阅读 2011-11-2 12:2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变暖, 气候变冷, 科学争论

科学家称全球已停止变暖:重温气候变冷预测
               杨学祥
    新快报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30日报道,由理查德·穆勒教授领导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表温度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朱迪思·库里对前者进行公开指责,称穆勒隐瞒了表明全球已停止变暖的事实的研究,从而误导公众。
    事实上,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注意到气候变冷的自然因素,回顾这些预测很有实际意义。
附件:
科学家称全球已停止变暖
  新快报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30日报道,由理查德·穆勒教授领导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表温度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朱迪思·库里对前者进行公开指责,称穆勒隐瞒了表明全球已停止变暖的事实的研究,从而误导公众。
  报道说此前,该小组证明地球温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升高了近1℃。这一结论曾被认为终结了对地球正在变暖的怀疑看法。
  揭发人朱迪思·库里是在美国富有声望的乔治亚科技研究所地球与气候科学部门掌门人,她表示,研究数据显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就没有再上升过。库里还表示:“不管现在看来发生了什么,全球变暖似乎并非由二氧化碳所致。”
  但穆勒在接受BBC采访时对库里的说法予以否认:“我们目前没有发现它(全球变暖)趋势减缓的证据。”
(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 金羊网 -- 新快报 ”)
http://www.ycwb.com/ePaper/xkb/html/2011-10/31/content_1244271.htm
重温气候变冷预测
2011-10-13 10:33
重温气候变冷预测
    杨学祥
    英国研究人员证实,太阳黑子周期活动规律性影响地球气候。在太阳黑子非活跃时期,北美和欧洲部分地区常遭遇极端天。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95643
    事实上,我们从2004年就开始注意到气候变冷的自然因素,回顾这些预测很有实际意义。
杨学祥:给“全球变暖说”泼点冷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0:43 光明网
    杨学祥
  近30年来,全球变暖的证据铺天盖地,人们对变暖后果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全球变暖将持续多久?真得那么可怕吗?俄国科学家最近又给全球变暖的观点泼一瓢冷水。
  争论是科学的生命
  据俄罗斯新闻网8月27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夫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在对太阳辐射情况进行持续观测后宣称,地球有可能在50年后遭遇全球性的气候变冷,而且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二十二世纪初。该天文台的哈比布尔洛•阿布杜萨马托夫博士表示:“通过分析观测数据,我们开发出了一套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程序表,即全球气候将在本世纪中叶前开始变冷,而从二十二世纪初开始,将进入下一轮为期200年的变暖周期。”普尔科夫天文台的科学家们早些时候曾得出结论称,在2012-2015年期间,全球温度将会缓慢地降低,并且在2055-2060年间达到最低值。50年后,全球气温有可能会下降到十七世纪下半叶时的水平:当时,荷兰境内的所有运河均被冻结,而格陵兰岛上的大部分居民也被迫迁移。阿布杜萨马托夫博士指出,他还从外国同行那里获得了有关全球气候正在变冷的证据。他表示:“日前,我收到了一封非常重要的电子邮件。西方的同行们指出,在2003-2005年期间,海洋上层水域的温度有略微下降,而这完全符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他认为,全球性的气温下降将在2012-2015年期间到来[1]。
  争论是科学的生命,没有争论的科学是死亡了的科学,是无法向前发展的。
  
  从科学家打赌说起
  据俄罗斯新闻网援引英国《卫报》报道,主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情况的两名俄罗斯科学家坚持认为,全球变暖的危险过于夸张,今后10年全球气候将变冷,决定下注1万美元,与反对他们观点的英国气象专家打赌[5]。
  俄罗斯科学院太阳地球物理研究所(伊尔库茨克市)研究员弗拉基米尔-巴什基尔采夫和加琳娜-马什尼奇认为,对地球气候影响最大的是太阳系活动的变化,而不是温室气体的排 放,地球变暖和回冷是对太阳黑子数量和大小变化的反应。由于今后数十年太阳将进入活动消极期,地球温度将会随之下降。大部分气象学家不同意这种观点,其中包括正在为日本横滨市“地球模拟器”超级计算机项目工作的英国气象专家詹姆斯-安南博士。他与俄罗斯科学家正式打赌。安南博士曾向美国气象学教授理查德-林森发起挑战,后者认为人类活动并未对气候产生强烈的影响,今后20年地球温度将会下降。林森教授表示愿意与安南打赌,但因为赌注比例问题未能正式订立赌约。英国环境保护运动积极推动者、《卫报》观察家乔治-蒙比奥特在BBC广播节目中,向全球变暖问题专家迈伦-埃贝尔发起挑战,打赌5000英镑。看来,科学界绝不会仅仅存在一种声音,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全球冷暖争论是一场长期的科学争论
  人们可能对70年代初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记忆犹新。1971年丹斯加德(Dansgaard)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6,7]。日本气象厅朝仓正在1973年3月3日《东洋经济周刊》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第四小冰期”。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Bryson)认为,地球目前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当时的“变暖说”以大气热污染为依据,代表人物有前苏联列宁格勒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布迪柯、列宁格勒大学施涅特尼柯夫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环境保护厅彼得森。他们的理论现在变为主流。
  媒体多次披露,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可谓出尔反尔。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可以不足500年,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变冷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才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8]。纵观历史多歧路,未来的主流又会是谁呢?
  不过,不同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2004年媒体披露的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称,到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2.8摄氏度,北欧下降3.3摄氏度。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2.2摄氏度。自然自有自我调节机制,争论仍在继续中。
  科学的不确定性:科学争论中的数学模拟漏洞
  李崇银院士说,现在对全球增暖最主要的依据就是IPCC的一些报告。在IPCC报告里面,就是全球增暖,各种因素对增暖的贡献,你可以看到一张图,那里面就有不确定的地方,布什就利用这个东西,应该说是这样的一个问题,由于你科学上还没有完全确定。美国因为从科学界来讲,还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不同意全球增暖是温室气体造成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有影响的科学家持这样的一种观点。我认识的很有名的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在好多年前就有他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热带的云和辐射的作用比温室气体的作用还大[9]。
  周光召院士指出,最近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另外从历史上看,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因素很多,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现在的变化是否完全来自人为产生的温室气体,还需要进一步研究[10]。
  近140年全球平均温度变化和我国近1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表明,1890-1924年是低温期,1925-1946年是高温期,1947-1976(在中国为1986年)年是低温期,1977-2000年为高温期[11]。温室效应无法解释其中的两个低温期的产生原因。在IPCC的各种因子造成的辐射强迫一览表中,有温室气体、平流层臭氧、对流层臭氧、硫化物、矿物燃料产生的有机碳气溶胶、矿物燃料产生的烟尘气溶胶、火山、太阳共8种因子。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的因子都没有考虑。
  提出温室效应的美国科学家季林(Keeling),在2000年又提出潮汐气候效应。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为1800年。潮汐大时,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12]。潮汐有13.6天、27.21天、27.55天、29.53天、2.2年、11年、22年、55年、60.6年、220年、1800年和5000年的强弱变化周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
海啸发生后,异常寒流突袭全球。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13]。
  我们发现,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0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应该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预测, 2020年欧洲沿海城市将被上升的海平面所淹没,英国气候将像西伯利亚一样寒冷干燥。这看似对立的两种现象共存正是物极必反的辩证规律。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发生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引发全球变冷。同样,全球变暖导致云层厚度增加,阻挡太阳辐射进入地表,又导致全球变冷;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这都是大自然的自组织和自调节作用。没有考虑云层厚度、潮汐强弱、深海强震的多寡等对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因子的数学气候模拟,其可靠性应当受到质疑。
  全球变暖理论的局限性及其危害
  在中国,主张全球温度将变冷的声音非常微弱,与主张全球变暖的主流派不成比例,即使偶尔出现的一点客观报道[8,14,15],也会被淹没在一片全球变暖的喧嚣之中。问题在于,中国人感兴趣的是研究结果,而不是研究过程。这恰恰是中国长期科技落后的原因: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给出一个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真理,一切都在伴随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一切都需要人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来判定是非。单凭科普知识,无法评论科学界的争论,人们需要掌握评价科学争论的基本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符合程度[16-18]。认真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使我们能够认清人类的弱点和偏见。
  科学的规律具有对立统一性、否定之否定性和螺旋式上升性。其中,周期性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科学实践的主要依据。人类活动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只能起加速或减缓作用。有人夸张地认为,全球将进入6000万年前的大温暖期,这是误解,人类还没有这么大的加速能力。温室效应仅仅是全球变暖的一种因素,它不能解释全球气候冷暖变化的波动历史。历史上比现在规模更大的全球变暖是如何产生的?是如何消失的?目前的全球变暖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全球变暖说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近期研究表明,流感大流行有六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 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7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6次爆发[19,20]。
  按照全球变暖说,准60年周期的全球拉马德雷冷位相低温期不再出现,今后禽流感不会在人类间爆发。肯定地说,这种预测有极大的危险性。在地球进入30年冷周期的预测上,美国国防部的秘密报告与部分中国气象学家(如,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和任振球等)的观点是一致的[21],至少到2020年,低温和禽流感就会光顾人类世界。同样一个观点,由外国人说出就比由中国人说出更起作用。这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迷信。在资源和
    能源日渐短缺并成为战争根源的今天,全球变冷比全球变暖具有更大的风险,会给人类造成更多的伤害。科学的争论会减少人类更多的历史遗憾。
  
http://news.sina.com.cn/c/pl/2006-08-31/104310882681.shtml
气温低 花期晚 或与日本地震有关
 来源:城市晚报 2011年05月21日02:58
  城市晚报讯 “我记得每年5月下旬,长春市已经挺热了,出去穿一件衬衫绝对可以,但是今年我咋还得穿毛衣呢?”昨日,长春市的气温受到冷空气影响再度下滑,最高气温只有15℃,加上中午下了一阵小雨,走在外面,风一吹,很多衣衫单薄的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市民小张也提出了质疑,觉得今年天气冷得不像话。
  不少市民还穿毛衣
  昨天已经是5月20日,但是除了年轻人之外,长春市内穿着薄毛衣或厚外套外出的中老年人和小孩不在少数。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她前几天也换过单衣,但是昨天早晨一开窗户,就觉得外面的风特别凉。“都说春捂秋冻,我就把还没洗的薄毛衫穿上了,本来以为往马路上一走,我穿得厚挺扎眼的,但是一看还行,大多数人都穿得不少,外面也确实不暖和。”刘女士说,她对今年天气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冷”字,每年此时,家里的毛衣早就洗好收起来了,但是今年还没有洗,虽然5月份过了大半了,但是,时不时地大幅度降温,让毛衣始终没得到“下岗”的机会。
  牡丹花期晚了近10天
  这天气到底有多冷,人的感受可能还不十分明显。记者昨日从长春市牡丹园管理所获悉,每年在5月10日前后就该绽放的牡丹花,受到温度影响,花期比往年晚了将近10天。长春市牡丹园内,今年第一朵牡丹花在5月19日绽放,长春市牡丹园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大片的牡丹将在最近几天里陆续开放,盛花期在5月23日—27日之间。本报提醒长春市民,牡丹花期短暂,下周可别忘记去赏花。
  记者从吉林省专业气象台获悉,5月16日—22日的这一周,吉林省全省平均气温为13℃,比常年同期15.1℃,整整低了2.1℃。翻阅气象资料,记者也发现,2008年的5月20日,长春市的最高气温为21℃,2009年同一天长春市的最高气温为31℃,2010年的5月20日,长春市的最高气温也有24℃。可以说,最近几年以来的同一天,长春市还没有出现过最高温度只有15℃这样的天气。
  针对最近一段时间气温偏低的原因,记者采访了吉林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老师。杨老师表示,今年我国北方气温确实比较低,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四点。
  原因一>>
  拉尼娜事件造成北方低温
  “2010年7月爆发的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的影响就是造成北方低温天气的出现。”杨老师说,从今年1月开始到5月,我国北方一直持续低温,而南方冬季低温,目前则是冷热不均,这就是受到了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原因二>>
  全球处拉马德雷冷位相阶段
  此外,目前全球又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阶段。拉马德雷现象的周期是55—60年,专家普遍认为,拉马德雷现象中冷位相与暖位相的周期各持续30年左右。1977年—1999年,是全球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气温普遍较高,而从2000年到现在,都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预计这一时期,中国北方的气温一般会比较低。
  原因三>>
  与太阳黑子的活动有关
  杨老师表示,低温天气与太阳黑子的活动也有关系,众所周知,太阳黑子活动有11年的周期,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此之外,太阳黑子还有200年的极小期,极小期对应的就是气候变冷。“上一个太阳黑子极小期出现在15—17世纪,那也被称为小冰期,当时的气温比现在可能要低1℃—2℃。”杨老师说,2009年,曾出现过太阳黑子急剧减少的现象,太阳活动变得相当弱,这种情况在本世纪乃至上个世纪都是少见的,而去年也有国外的学者提出千年极寒理论。“我认为,全球总的趋势还是变暖的,千年极寒不可能出现,而且从太阳黑子的200年波动周期看,这次的低温情况也不如前一个小冰期,但是在这个大的变暖的趋势下,有20年和60年的气候波动。所以,目前这样气温偏低的趋势还会持续十几年,要到2030年拉马德雷现象冷位相结束时才能结束。”杨老师说。
  原因四>>
  日本强震引发气温偏低
  杨老师说,现在也有国内专家提出深海巨震降温说,提出今春我国北方的低温,可能是由日本这次强震引发的。“国内有专家认为,海洋或海洋周边发生大地震,引发海啸,海啸会把海底的冰冷海水带上来时,因为海底的水温一般只有2℃左右,当这些冰冷的海水被翻上来时,海水表面的温度就会降低,从而引发周边地区气温的下降。”杨老师说,按这个说法推断,我国北方在地理位置上与日本比较近,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也可能是造成最近两个月气温持续较低的原因之一。
  (记者 王昕/报道)
  作者:王昕
(责任编辑:Newshoo)
http://roll.sohu.com/20110521/n308138313.shtml
 
 
十月暴雪 美东迎罕见白色万圣节
2011-10-31 04:20:22 金羊网-新快报 | 我来说两句 (2)
  ■29日,在华盛顿特区,万圣节打扮的孩子们冒着雨雪,出发前去挨家挨户讨糖吃。

  “看看你!好恐怖哎!”(非设计台词)“你才恐怖,你跟你老婆都恐怖……”(设计台词)■29日,奥巴马和妻子米歇尔在白宫门廊外冒着雨夹雪向孩子们派万圣节糖果。
  综合新华社报道 美国东部地区当地时间29日迎来多年罕见的早雪,600万人口将迎接一个“超乎寻常”的白色万圣节(今日万圣夜,明日万圣节)。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导致该地区270万用户断电,大量航班延误。
  美东地区今年下半年屡逢异常自然灾害,8月份先后遭“极其罕见”的里氏5.8级浅层地震和“历史性”的飓风“艾琳”袭击。
  百万户断电州长家也受害
  美国国家气象局已经向东部多个州发布了冬季风暴预警。据该机构预测,这一风暴将给美国中大西洋和东北部大部分地区带来降雪和大风。同时,由于空气湿度较大,湿重的降雪可能压垮树枝并影响供电。
  美国雅虎新闻网称,当地这样的大雪一般多发生在2月份,10月暴雪极其罕见。而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抢修十分困难,部分断电地区恢复电力可能需要一周。截至30日,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以及纽约州部分地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断电地区主要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州,康涅狄格、纽约、新泽西、马里兰等州也有部分用户断电。其中康涅狄格州有75万用户断电,突破今年8月份时飓风“艾琳”袭击东海岸时的断电纪录。天气越往北部越糟糕,马萨诸塞州成雪灾重灾区,该州普莱恩菲尔德录得最深近70厘米的降雪量。新泽西州有60万用户断电,其中就包括该州州长克里斯·克里斯提家。
  “这种情况实在太不寻常”
  “这天气有点儿吓人。我的意思是,现在才10月份!”马萨诸塞州西部居民克莱格·布洛多说。“现在还没到万圣节呢!怎么就下雪了?”纽约州居民科罗尔·夏普德30日抱怨说。宾夕法尼亚州气象预报员约翰·拉科特称:“这种情况实在太不寻常。”
  沿海城市情况稍微好点,华盛顿特区有雨夹雪,上一次这么早下雪要追溯到1925年;纽约市则打破了史上最早下雪日期的纪录,而自1869年以来,纽约仅有三次在万圣节前下雪(降雪量可测量),且降雪量从未超过1英寸(约合2.5厘米),但当天降雪量已达3厘米。
  另外,大雪还给交通带来不便,大量航班延误。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抵达航班的平均延误时间超过5个小时。同时,陆上交通也受到影响,一些高速公路被关闭。美国国家气象局警告,夜间出行将“非常危险”。
  截至30日,大雪造成3人死亡,宾夕法尼亚一名84岁老人在家中睡觉时被不堪积雪负荷、砸穿屋顶的大树压死;康涅狄格州发生一起由于道路湿滑引发的交通事故造成1人死亡;马萨诸塞州一名20岁男子在围观警察与消防人员抢修电路时“站错位”遭电击死亡。
  史上最衰运美总统?
  奥巴马宣布灾害次数破纪录
  新快报讯 2011年气候之异常,甚至可以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人身上即可看出,有数据显示,今年还没过完,奥巴马已经先后宣布了90次灾难,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新纪录。
  据美国广播公司(ABC)29日报道,来自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奥巴马共宣布了81次灾难,已经打破此前纪录。
  在当政的前3年中,奥巴马已宣布了229次严重灾难,几乎比之前任何一位总统在整个4年任期中宣布的灾难还多。只有一位例外:奥巴马的前任小布什在他第二届任期中宣布了238场严重灾难。
  而史上任期内最风调雨顺的美国总统莫过于艾森豪威尔——在1958年至1959年间,只宣布过7次灾难。
  相关新闻
  科学家称全球已停止变暖
  新快报讯 据英国《每日邮报》30日报道,由理查德·穆勒教授领导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表温度项目”小组的主要成员朱迪思·库里对前者进行公开指责,称穆勒隐瞒了表明全球已停止变暖的事实的研究,从而误导公众。
  报道说此前,该小组证明地球温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来升高了近1℃。这一结论曾被认为终结了对地球正在变暖的怀疑看法。
  揭发人朱迪思·库里是在美国富有声望的乔治亚科技研究所地球与气候科学部门掌门人,她表示,研究数据显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就没有再上升过。库里还表示:“不管现在看来发生了什么,全球变暖似乎并非由二氧化碳所致。”
  但穆勒在接受BBC采访时对库里的说法予以否认:“我们目前没有发现它(全球变暖)趋势减缓的证据。”
责任编辑:NN118 (本文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http://news.21cn.com/hot/int/2011/10/31/9613862.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03809.html

上一篇:今冬处于弱潮汐时期:不会出现极寒
下一篇:全球持续变暖预测的第六次修正:全球已停止变暖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0 杨正瓴 张学文 许浚远 赵建民 鲍得海 周少祥 钟炳 赵亮 niubizationl niming0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