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海岸10米处的液态化土壤,下陷形成漩涡状
千叶市新浦安车站地面下陷
●“3·11”大地震凸显“土壤液态化”问题
●《日本沉没》作者去世,沉没话题再度大热
本报特约记者王耀伟日本现场报道
2011年7月26日,日本当地时间下午4时36分,《日本沉没》的作者,日本科幻小说界的巨匠小松左氏因肺炎,在大阪箕面市内的医院病逝。享年80岁。
1973年出版的《日本沉没》,后由小说改编为电影,受到好评。特别是在2006年,第二次上映之后,人们便真正关心起,日本列岛真的会沉没吗?
而伴随着《日本沉没》之父的去世,这一问题再次提起人们的兴趣。
1973
科幻寓言能成真?
书中写道:日本遭遇7.6级直下型地震后,高速公路的高架瞬间倾斜,车辆纷纷坠落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小松左氏曾接受了采访。小松左氏说,体验了现实的地震,会感到绝望的可怕,日本真的很危险,大地震的发生是不可思议的。
1973年,在《日本沉没》出版后,曾引起日本地震学界的一股批判潮。在这本书中,小松左氏描写道:日本遭遇7.6级直下型地震后,在通勤高峰的时间段内,高速公路的高架瞬间倾斜,车辆纷纷坠落。
这一细节被日本某大学的教授责骂为“根本不知道高架建筑基准,高速公路怎么会倾斜?”
这名大学教授的观点曾代表了当时大多数日本地震界、学界的认识程度,因而在1973年拍摄同名电影时,这一场景甚至没有被收录。
但在阪神大地震发生时,当地高架桥大面积倾斜,有的地方完全已经倒塌,用小松左氏的话来说——“比起电影,现实更可怕”。
2006
沉没要等百万年?
东大地震研究所:即使板块的运动在改变,到日本列岛沉没那天也要等上100万年
2006年,《日本沉没》再次被翻拍,这部有关日本生死存亡的电影不仅在日本国内,甚至在国外也引起极大的轰动。
在新版《日本沉没》上映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发表了当时有关日本地震最新的研究成果:日本列岛的海底根基是由数个板块运动后组成的附加体。大陆板块是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海洋中的堆积物隆起而形成的。如果板块不改变运动,那日本列岛就不可能沉没。
那么如果相反,板块在改变运动呢?对此,地震研究所解释,即使板块的运动有所改变,日本列岛沉没那天,也需要等上100万年。
2008年,在杂志《自然》上,日本爱媛大学教授入舩彻男发表论文指出,从地表到往下沉的板块,会在地下600公里左右停留。但是如果被大陆板块压迫的海洋板块的尖端部分断破,“停留理论”就会被推翻。沉没的速度就会加快——就如小松作品中描述的那样。
2011
海底正发生什么?
日本列岛周边的海底的活断层活动频繁,引发大海啸的“3·11”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4千米
日本是个岛国,更是世界上少数的多地震国家,列岛周边的海底的活断层活动频繁。也许是印证了小松左氏的话,日本在此后经历了多次天灾。
其中,离我们最近的就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超过了1923年日本关东7.9级地震和1933年三陆8.8级地震,成为日本有史以来最大震级的地震。地震引起了大规模的海啸,从海岸延伸到内陆6千米,海啸高度达8-9米。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震源深度约24千米。灾难引起了全世界的警惕,“日本沉没”这个问题又被人们提了出来。
大海啸使日本更加关注海底。作为人类知之甚少的领域,海底所发生的事情正在影响日本的安危。
“日本列岛确实可能沉没,不过在受到地震和火山大喷发的冲击时,不会迅速沉没。相反,会在地震和火山停止活动之后的瞬间开始,日本会慢慢地沉没。”这是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教授小林和男在《深海底正发生着什么》一书中提过的观点。
担心的不只是普通日本国民,地震专家也在担心日本会慢慢“溶解”在太平洋里:地震就像一个振荡器,不断搅动日本的国土,慢慢侵蚀坚固的土壤,直到它们都变成流质,沉于海底……
地震专家担心:
因为土壤液态化 日本“溶”进太平洋?
除了海啸淹没陆地,日本“3·11”大地震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现象是“土壤液态化”。
土壤液化指的是在外力作用下,原本呈固态的土壤变成液态,或者变成黏稠的流质状态。
发生地震后,地壳变动,地下水、海水上涌,与陆地土壤混在一起,造成土壤的瞬间液化,而液态化的土壤则变得不宜人类居住,靠近海岸线地区,土壤则会因此慢慢“溶解”在海里。
在3·11大地震后,日本科研人员发现,日本的关东一些地方的土壤液态化现象非常严重——“丢失”土地大约是东京面积的70%。
据调查报告显示,地震中在千叶、茨城有1万6千户人居住的土地发生了土壤液态化现象。
在震后的4月5日,千叶消防署接到一个电话,有3名人员在处理受土壤液态化影响喷出的泥土时遇难。
也是因为土壤液态化,导致钢材倒塌,位于千叶县浦安市的东京迪斯尼乐园也暂停开放。
根据日本现有的研究成果:地层中沙和土相互支撑,沙土之间的空隙中充满地下水,柔软的地壳下含有水的泥沙,由于地震的震动,像变成液体一样,泥水从地表薄弱的部分涌出,水分蒸发后地层中残留大量沙,地质松动,地层便发生不可逆转的下沉。
而日本也是世界上土壤液态化现象规模最大的国家。
离3·11地震已经过去5个月了,但余震和新的地震依然不断搅动日本,土壤液态化给日本带来的二次灾害,也有扩大的迹象。
在网站论坛上,有日本网民这样留言:“每天都余震频频,大到6级,心里恐慌不断,不知何时到来的大地震又会把灾害波及到如何严重的程度呢?而这次3·11地震是否让日本已经在沉没中呢?我们依然担心着……”
担心的不只是普通日本国民,地震专家也在担心日本会慢慢“溶解”在太平洋里……
新闻链接
应对土壤液态化 尚无好办法
“土壤液态化”作为一个日本地震名词,一直是日本研究重点。该国研究人员发现,人造土地将面临更严重的土壤液态化问题,而如今尚无较好的解决办法。
“3·11”地震后,专家发现地震造成东京湾沿海填埋地带严重液态化。东京机电大学地质学教授安田考察后发现,“停放的车辆都陷进沙子里动不了,电杆大幅度倾斜,附近学校建筑物周围地表也下沉了近50厘米。”爱媛大学地震学森伸一郎副教授则对东京台场到新木场一带的填埋地进行了调查:“窖井浮出地表,液态化现象严重。道路敷石出现断裂,建筑物外墙也有倾斜现象。液态化的土壤正顺着缓度的倾斜,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而在此前,阪神大地震时,一座人工岛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液态化现象。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国平华西都市报特约记者王耀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