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国家气候中心会商“千年极寒”:低温冻害三大原因

已有 4717 次阅读 2010-10-13 09:3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低温冻害, 拉马德雷现象, 千年极寒

国家气候中心会商“千年极寒”:低温冻害三大原因
               杨学祥

    有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等地今年的低温天气不可避免,同时将波及亚洲地区,一时间,“千年极寒”的说法甚嚣尘上。对此,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指出,出现  “千年极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目前没有可靠的手段去做这方面的预报。

    我在2010年10月9日指出,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周期为1800年。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潮汐还有2.2、11、22、55年周期变化。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

    我们在2010年5月根据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地球自转周年特征和2010年潮汐组合特征,预测2010年9月将发生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给中国带来低温冻害,在以下条件有较大的发生几率:

    首先,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如1947-1976年和2000-2035年;

    其次,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

    第三,秋、冬、春季处于强潮汐组合时期。

    气象预报人员要认真研究拉马德雷现象(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英文缩写为PDO),因为至今未有气象学家将目前的气候异常与拉马德雷现象相联系。

    请参阅一下三篇文章:   

我国北方和中东部遭受入秋来最大规模降温
国家气候中心会商“千年极寒”

首席专家称,人类目前仍无能力预测极端气候,“拉尼娜”或致今冬我国东北偏冷

http://www.nbd.com.cn  2010-10-13 01:41:48

核心提示:欧洲等地今年的低温天气不可避免,同时将波及亚洲地区,一时间,“千年极寒”的说法甚嚣尘上。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国庆长假后,我国北方和中东部也迎来入秋来最大规模降温。全球今年将现“千年一遇寒冬”的消息甚嚣尘上。资本市场上,煤炭股和燃气股更是借此蹿火。究竟,“千年极寒”会否出现?“拉尼娜”现象又会对今冬我国天气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为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专家。

        国庆长假甫一结束,我国北方地区和中东部地区遭受到今年入秋以来的最大规模降温,最高降幅达到20摄氏度,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内蒙古锡林郭勒等地,迎来了今年的头场降雪。

        与此同时,英国、俄罗斯等国的气象预报专家纷纷指出,今年冬天将会出现罕见的低温,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年1月到2月或才能结束。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始作俑者是拉尼娜现象。

        有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等地今年的低温天气不可避免,同时将波及亚洲地区,一时间,“千年极寒”的说法甚嚣尘上。对此,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昨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出现  “千年极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目前没有可靠的手段去做这方面的预报。

千年极寒或难出现

        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国东部、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但进入三季度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要比往年偏低。

        英国独立气候预报机构称,今年会出现猛烈暴风雪,可能会持续到明年2月份,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测得的零下22摄氏度的记录。而俄罗斯气象水文中心的预测表明,当地最低温度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将出现零下25摄氏度的气温。

        气象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受到拉尼娜的影响,具体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今年上半年席卷中国大部的高温干旱也主要受此影响。

        昨天下午,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向本报称,“千年极寒”的说法出来之后,国家气候中心专门在10月9日、10日对此进行了讨论,最后的一致意见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认为,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首先是预报手段,现在对于平均状态的预报技术相对成熟,而对极端天气的预报,全球都没有可靠的手段去做。另外拉尼娜现象将会直接影响热带的太平洋地区,而对欧洲的信号不是太强。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也于近日指出,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学者的预测理由并不能站住脚。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

        任福民在  《拉尼娜事件期间2007/2008年冬季全球平均气温与常年值差分布》中指出,受2008年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中国在1月至2月出现了冰冻雨雪灾害,而彼时,欧洲等地的气温反而升高了1~4摄氏度,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

今冬东北地区明显偏冷

        今年被称为拉尼娜年。有专家指出,该现象可能于今年10月出现,今年上半年出现的极端天气,与拉尼娜现象有着紧密的关系,该现象常会带来反常的干旱、洪涝、暴雪等。

        宋连春表示,就目前来看,“拉尼娜”正处于发展状态,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

        谈及今年冬天我国的气候情况,任福民指出,拉尼娜现象是必须考虑的因素,我们经过分析,今年我国东北地区的气温较往年明显偏冷。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此前曾撰文称,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真的发生,那么2009年~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

        根据杨多年的分析,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年份为2011年、2012年、2015年、2018年、2022年等,而发生拉尼娜现象的年份为2010年、2013年、2016年、2019年等,据此,2010年等都是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年份。

千年极寒

◎进入三季度后,北半球气温开始骤降,比往年偏低◎英国独立气候预报机构称,今年会出现猛烈暴风雪,可能持续到明年2月◎俄罗斯气象水文中心预测,当地2011年1月将出现零下25摄氏度的气温◎国庆长假后,我国北方和中东部遭受入秋来最大规模降温.

【 作者: 每经记者 李泽民 发自北京 】  (责任编辑:祝裕)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1013/20101013014148268.html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0-12 4:44:20  
 
“千年极寒”无科学依据 低温冻害可能发生

                           杨学祥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最近指出,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学者的预测其理由并不能站住脚。“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其次,“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 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就目前来看,“拉尼娜”正在发展状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但稳定性较弱,位置变化幅度较大,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1】。

我们在2010年5月18日和25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2-4】。

我在2010年10月9日指出,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周期为1800年。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5】。潮汐还有2.2、11、22、55年周期变化。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2】。

2008年初中国南方的低温冻灾被称为50年一遇的突发灾害,在严重的灾害损失面前,有人可能心存侥幸,以为50年后才能再次遇到同样的灾害,丧失了预防灾害再次发生的警惕性。这是非常危险的。根据历史规律,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频发。

研究表明,中国严重的低温冻灾集中在20-30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而在20-30年的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强度较小。50年前的1954年12月至1955年12月湖南严重冻灾发生在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8年初南方的低温冻灾发生在2000-2035年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间间隔53年。

统计表明: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如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南方的严重低温冻害都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太阳黑子低值年和拉尼娜年(或厄尔尼诺年),如1954年12月15日至1955年1月21日湖南发生严重低温冷害,1964年2月8日-26日湖南发生低温冻害;1977年1月21日,湖南雨雪日数持续10天,强寒潮冷空气入侵,其来势凶猛,不仅带来大雪,还使得降温剧烈,各地最低温异常低,降到-10℃至-18℃,且以武汉的-18.1℃为历史最低,纪录一直保持至今。

依照1952-2008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统计表,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1977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为5次,即平均5年发生一次;而1985-2007年期间一次也没有发生。

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为共7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9年。

1946-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1955年到1984年,开始时间后延了9年,结束时间后延了8年;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2008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8年。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未来30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2010-2040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为2011-2012、2015、2018、2022、2029-2030、2033、2036-2037、2040年;可能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为2010、2013、2016、2019、2023-2024、2028、2031、2034、2038年【6】。因此,2010、2011、2013、2015、2016、2018、2019、2022、2023、2028、2029、2031、2033、2035年都是低温冷害发生的可能年份。

根据太阳黑子11年周期,2013、2024、2035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2020、2031、2041年为太阳黑子谷年。严重的低温冷害可能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拉尼娜、厄尔尼诺的叠加年份。

太阳黑子实际变化周期为9-13年,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发生也有两年误差。必须根据太阳黑子、拉尼娜、厄尔尼诺事件实际发生年份及时矫正,才能准确预测严重低温冻害的时间。

根据统计规律,本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的预测和预防形势严峻,低估或忽视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7-10】。

2008年初中国南方罕见的冰雪冻灾,2009-2010年冬季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2010年北半球高温和南半球低温,都表明全球气候冷暖的变迁不是单向的,异常变暖之后,会有异常变冷出现。

四川省气候中心专家称,欧洲夏季特别热,预计冬季会特别冷,这个预测符合能量守恒的规律。能量守恒的规律是对全球而言的,即地球每年接受太阳的能量大致恒定,全球每年平均温度的变化仅有零点几度的差别,不会很大,所以,夏季特别热,冬季会特别冷。这并不排除个别地区有异常的表现【11】。

今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波兰学者据此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国家也可能出现寒冬。这一说法缺乏确切的理论和资料作依据,但是60年一遇的低温却有很大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  王晨。气候专家:“千年极寒”论无科学依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 2010年10月11日 19:08:00 http://www.cma.gov.cn/qxxw/xw/201010/t20101011_79539.html

2.  杨学祥。今冬遭遇“极寒”的可能性有多大:潮汐1800和55年周期。发表于 2010-10-9 8:08:5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249

3.  杨学祥。今年9至10月份北半球可能会迎来拉尼娜事件。发表于 2010-5-25 8:00:3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10

4.  杨学祥。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2010年05月18日 13:43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5/1813437483113.shtml

5.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6.  杨学祥,杨冬红. 2010至2040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 发表于 2010-9-16 14:43:50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644

7.  杨学祥。防灾不能心存侥幸: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频发。2008-02-24 14:42科学网论坛。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6764.aspx

8.  杨冬红,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国低温冻害频发. 上传日期:2008-2-28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34.htm

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10.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2010-01-12 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11.              杨学祥。千年一遇低温和能量守恒:冷静分析。发表于 2010-10-9 11:54:0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51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2344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0-11 4:32:19 
 
提前入秋入冬和2010年7-9月强潮汐时期对应

        我们在2010年5月18日和25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

        我们在2009年12月指出,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和2010年7月至11月为强潮汐时期。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逐渐加强,可激发冬季和早春的寒潮,使流感爆发达到高潮。

        7月4日,长春入秋,较常年偏早46天,拉开了今年大城市入秋的序幕。从版图上看,目前,我国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和贵州、云南等地已经进入秋季(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22℃,第一天作为入秋的开始),秋色占据“半壁江山”。已经入秋的省会级城市达到15个:哈尔滨、长春、沈阳、呼和浩特、太原、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贵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济南。

        九月以来,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势力渐强,内蒙古大兴安岭、黑龙江呼中、青海五道梁等出现九月飞雪,瑞雪飘飘,与绿叶相映成趣。9月26日,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北部、青海南部、川西高原北部部分地区已率先走入冬季,四川出现夏秋冬三季并存的景象。

        今年6月吉林省气温持续偏高,6月1日~6月24日,吉林省平均气温为22.3℃,比常年同期高3.3℃,比2009年同期高5.3℃,是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高温的第一位。长春也从6月3日开始,进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夏天,比2009年整整提早了21天。不过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经历了这样炎热的6月之后,7月初,长春出现连续降水,7月4日~7月8日,长春平均气温忽然低至20.1℃,从气象学意义上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小于或等于22℃,第一天作为入秋的开始。所以从7月4日开始,长春又早早进入了气象学意义的秋天,较常年偏早46天。

         5-6月气温偏高,与2010年4-6月弱潮汐时期有关,7-10月入秋入冬提前与7-11月强潮汐时期有关,拉尼娜事件的发生增强了气候变冷的规模和速度。

        潮汐强弱对气候变化的调节作用值得重视。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今年9至10月份北半球可能会迎来拉尼娜事件。发表于 2010-5-25 8:00:3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28310

2.  杨学祥。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2010年05月18日 13:43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5/1813437483113.shtml

3.  宋世锋。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中国可能难以幸免(图)。2010-10-07 03:11:00 来源: 扬子晚报(南京)。http://news.163.com/10/1007/03/6IC3METU00014AED.html

4.  杨学祥。防灾不能心存侥幸:未来30年内低温冻害频发。2008-02-24 14:42科学网论坛。http://bbs.sciencenet.cn/showtopic-6764.aspx

5.  杨冬红,杨学祥.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国低温冻害频发. 上传日期:2008-2-28 上海热线 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8/200812234.htm

6.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2010-01-12 来源: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8.  杨学祥,杨冬红. 2010至2040年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预测的最新结果. 发表于 2010-9-16 14:43:50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644

9.  杨学祥. 2016年太阳黑子将消失 气候变冷学说风靡全球. 发表于 2010-9-21 2:55:06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514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0473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98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72785.html

上一篇:春花秋叶
下一篇:未来一周连来三股冷空气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