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年和22年是太阳活动、潮汐变化和厄尔尼诺的共同周期
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早在2007年通过计算发现,潮汐有1.1、2.2、5.5、11和22年周期变化,与厄尔尼诺事件的2.2、5.5、11、22年周期相对应,与太阳活动的11、22年周期相对应。
月亮近点周期27.55天,朔望周期29.53天,月亮视赤纬角变化周期为27.3天。计算表明,通过两两叠加,潮汐有1.0303、1.1145、2.0538、2.0606、2.2014、2.2087、2.2289、18.6年的基本周期。由此衍生的周期有3.1、3.34、4.1、4.9、5.5、5.57、9、9.2、9.3、9.5、9.9、9.98、10、11、11.137、18.6、、19.96、22、22.3、27、29.95、30、33、44、54、55、55.7、55.8、60、77、90、110、179.6、182.4、186、200、205、220年,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性。表1中,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75项,与潮汐周期相同的有66项,占88%,表明潮汐是影响气候现象循环的重要因素。
拉马德雷冷暖位相51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和活动的余波能够影响地球,导致地球太平洋热带出现类似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现象。在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借助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和超过百年的海洋温度数据,在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这两者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相关文章发表在本月出版的《气候杂志》上。这为太阳活动、潮汐变化、厄尔尼诺事件的共同11年和22年周期提供了新证据。
参考文献
1. E. 布赖恩特.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M]. 刘东生, 等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11.
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3.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4.
5. 飘雪。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变化存在内在联系。转载
附件:
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变化存在内在联系
飘雪 转载
太阳活动高峰可引发太平洋类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
通过在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全球气候之间建立起的重要关联,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领导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和活动的余波能够影响地球,导致地球太平洋热带出现类似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现象。
这项新的研究成果有望为人类预测气温和降雨铺平道路。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为11年,在整个周期中,太阳到达地球的总能量变化仅为0.1%。数10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将抵达地球的太阳能量的变化与地球的自然天气和气候变化关联起来,同时将太阳能量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区别开来。
在过去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借助全球气候计算机模型和超过百年的海洋温度数据,在太阳活动周期与地球气候这两者之间建立起内在的联系。相关文章发表在本月出版的《气候杂志》上。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学家吉罗德米尔认为,他们的研究所建立的新机制能帮助了解太阳活动高峰时对太平洋热带地区的影响。事实上,太阳释放的能量处于峰值时,它对热带地区的降雨量和世界许多地区的天气体系具有微妙但长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太阳活动高峰期,太阳加热上空无云的太平洋地区导致海水蒸发加剧,从而增强了热带降雨和刮风,同时导致东太平洋降温。虽然
此外,在类同于拉尼娜现象发生后一年至两年间,随着缓慢移动的海流用较暖和的海水取代东热带太平洋的冷水,由太阳活动高峰引起的类拉尼娜现象将演变成类厄尔尼诺现象。同样,海洋产生的反应强度也只有典型厄尔尼诺现象的50%。
真正的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与东太平洋海水表面的温度变化相关,这两种现象均能影响全球的天气分布状态。米尔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似乎具有相异的机制,但是太阳活动高峰本身便可引发较弱的拉尼娜现象。如果体系的走向是出现拉尼娜现象,那么它将有望是一次更大的拉尼娜。
http://popul.jqcq.com/technic/2010-10/286586600.html
表1 有关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据E. 布赖恩特,2004)
现象 周期/年
欧洲南风 2.1- 2.2
热带对流风 2.2
北半球上层西风的强度 2.2
厄尔尼诺事件 2.2
北大西洋压力场(1871-1974年) 2.2
欧洲温度(1760~) 2.2
北美东部温度(1900~) 2.2~2.5
更新世冰纹层 2~3
北美东部降水量 2~3
北半球阻塞 2~3
欧洲降水量,(1800~ ) 2~2.5
波罗的海海冰,(1900~1950) 3
北大西洋压力场 (1871~1974) 3.4
北太平洋压力场(1871-1974) 5
英国降水量(1896-1975) 5
太阳黑子数量 5.5
厄尔尼诺事件 5.5
波罗的海海冰(1900-1950) 5-6
英国降水量(1727-1927) 9.5
尼罗河洪水 9.5
副热带高压的纬度范围 9.5
大气臭氧 9.6
北美风暴轨迹 9.6
巴黎大气压 9.7
加拿大哺乳动物的丰度 9-10
北美鸟类的丰度 9-10
南非排水量 10
北大西洋压力场(1871-1974年) 11
全球暴雨 11
中国干旱(1440~) 11
新西兰地区的气压 11
印度干旱 11
戴维斯海峡浮冰群 11
厄尔尼诺事件 11
太阳黑子 11.2
北极对流层臭氧 11.2
北极对流层温度 11.12
北半球气压 11~12 更新世冰纹层
波罗的海海冰(1900-1995) 11~14
加拿大平原干旱(1583~) 18.6
美国大平原干旱(1805~) 18.6
中国北部干旱(1582~) 18.6
巴塔哥尼亚安第斯山干旱(1606~) 18.6
尼罗河河谷干旱(622~) 18.6
副热带高压的纬度范围 19
南非降水 20
太阳黑子(黑尔循环) 22
中国干旱(1440~) 22
印度洪水 22
厄尔尼诺事件 22
波罗的海海冰 21~24
英国季节压力差异 18~23
北半球气压 18~24
德聂波盆地干旱,1650BC~ 20~25
北半球陆地温度 40~50
格陵兰海冰 71~77
尼罗河河谷干旱 77
格陵兰冰堆积物的δ18O 78
西伯利亚高压的纬度 80-85
太阳黑子(格莱斯堡循环) 80-90
北大西洋高压的纬度 85-110
欧洲的寒冬(1215-1905) 90
太阳黑子 178
格陵兰冰堆积物的δ18O 181
英格兰降水量 170-200
放射性碳 200
英格兰西南风(1340-1965) 200
中国的夜云,(2300BC~) 400
放射性碳 2300
热带和亚热带全新世干旱 2300
格陵兰冰堆积物的δ18O 2500
冰期 约19000~23000
冰期 约40000~41000
冰期 约96000~100000
注:本表取自澳大利亚气象学家E. 布赖恩特编著的《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中译本,未作任何改动。该书由刘东生院士等人编译,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