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自相矛盾的理论:假厄尔尼诺并不是新发现

已有 7488 次阅读 2010-1-27 14:5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全球变暖, 气候变冷, 厄尔尼诺, 拉马德雷

                自相矛盾的理论:假厄尔尼诺并不是新发现

                               杨学祥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说:“今冬我国严寒气候与赤道太平洋发生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有关,但这次厄尔尼诺实际上是假厄尔尼诺。”由于厄尔尼诺属异常气候事件,因而今冬气候是“异常”中的“异常”事件。

 

  “前期的厄尔尼诺,增温中心不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因此可以说它看起来像是厄尔尼诺,但实际上不完全是厄尔尼诺,而是假厄尔尼诺。”丁一汇说,厄尔尼诺出现时,西太平洋地区应是冷海温,但今年仍是暖海温,对流很强,这是非常异常的。假厄尔尼诺类似于拉尼娜。而在拉尼娜年,中国偏冷,且北方雨雪偏多。

 

  他说,本世纪以来极端冷事件在我国发生过三次。首先是2004年至2005年冬季的两次寒潮致使东部地区偏冷,其次是2008年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而后是今冬华北地区的低温寒潮暴雪事件。但是这些冷事件,是全球变暖总趋势中的一次极端冷事件。

 

  丁一汇认为,全球气候变化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来自外部强迫和气候系统内部变化两个方面。其中,外部强迫因素包括太阳活动周期、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量等,而气候系统内部变化因素则包括大气环流、海洋温度和环流变化等。

 

  “入冬以来北半球接连出现几次寒流可能与多个因素演变的气候背景有关。”丁一汇说,火山最近二三十年爆发频繁,火山活动活跃,气温会下降。此外,目前太阳活动周期处于最低点,太阳黑子不活跃,冷的风险增加,再加上北大西洋涛动负位相和赤道中东太平洋增温不明显等,这些都构成了寒冷事件多发的气候背景。

 

  “但这不会改变全球变暖的趋势。从全球平均温度值来看,地球并没有变冷。比如,现在北半球偏冷,但是南半球多雨偏热。地球气候的变化今后还会出现冷暖交替和干湿波动,但是这种年代际波动是叠加在全球变暖趋势上的。”丁一汇说。

 

  丁一汇表示,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相应之,突发性的极端冷事件出现的随机性增大,产生的风险自然也会增加。原来可能百年不遇的极端低温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发生。

 

极端冷事件增多,人类到底又该如何适应呢?丁一汇说,极端冷事件多发给我国敲响警钟——全球变暖下,一定要做好极端冷事件的防范。比如林业部门在引进树种时应该考虑既能耐寒又能耐暖的树种;东北地区低温冷害频繁应种植耐暖、耐干能抗拒低温品种的作物[1]

 

在理论上坚持全球变暖的立场,在实践上强调预防频繁发生的低温冷害,防暖防冷两手抓,这确实是一个万全之策。那怎么理解热带动植物向两极地区扩张的证据,一次突发冷事件不就大规模灭绝了?

 

本来遏制全球变暖的工作是给地球降温,科学家创造了很多给地球降温的方法,包括温室气体的减排。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全球变暖又会导致低温冻害频发,给地球降温将加强低温冻害的强度,造成人为的低温冻害。按照这一创新理论,减排温室气体应该是今年低温暴雪的罪魁祸首。

 

上帝能创造一块他拿不动的石头吗?若回答:不能,这说明上帝并不万能;若回答:能,这也说明上帝并不万能——他拿不动这块他自己创造的石头!

 

全球变暖万能吗?当然,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使全球平均温度升高,而且使得高温、干旱、寒潮、暴雪、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增加。相应之,突发性的极端冷事件出现的随机性增大,产生的风险自然也会增加。原来可能百年不遇的极端低温可能在几十年内就会发生。也就是说,全球变暖既能导致极端热事件,也能导致极端冷事件。

 

既然如此,相应的矛盾就会随之发生:如何遏制全球变暖?给地球降温会加剧冷事件的强度,给地球增温会加剧热事件的强度,两种情况都使天灾变成人祸,我们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相信全球变暖万能,如果相信全球变暖的大趋势永远不变,即使研究者成为神仙,成为上帝,那也不能自圆其说。

 

事实只有一个:

 

       1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2008

 

丁一汇院士在2008年指出,因为中国全国范围的可靠气象资料是从1951年或1949年开始的,所以,科学的说法,说2008年这次雪灾是“五十年一遇”是可以的,虽然从某些单项指标来看,有些超过了1951年来的极端值,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中国东部气象记录约有120年左右的历史)的所谓百年一遇。我国的气候历史记录显示,自1951年以来,南方最严重的一次冷害发生在1954年冬天,这是发生在夏季长江最为严重的大洪水之后的冬天,雪区和冻雨范围和今年的雪灾差不多。根据记载,当年南方许多地区积雪深度为2030厘米,最深处厚达1,除长江干流外,大多数江河湖泊全面封冻,冰层普遍厚1625厘米,最厚处冰层达到1。淮河流域温度在-18-21,长江以南在-5-8,普遍降温在15左右。而今年的冷害尽管灾情严重,却没有关于江河封冻的报告,降温幅度南方平均也只在4左右。1976年至1977年也是一个严寒的冬天,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中国几大湖都封冻,达710天。这都是历史上很罕见的。但2008年“大雪灾”的某些指标,说是“百年一遇”,也不为过,例如湖南,湖北省雨雪冰冻天气的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超过了历史极值。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历时29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1955年到1984年(历时也29年),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结束时间后延了8年;1977-1999年为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历时22年),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1985-2007年期间(历时也22年)一次也没有发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年,时间间隔的对应性非常准确。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高峰值从2008年开始,开始时间后延了8年,依照规律,结束时间也应后延8年。

 

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峰值,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谷值,这对预测今后低温冻灾有借鉴意义: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未来30年中国低温冻灾可能频发。

 

所谓的假厄尔尼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频繁发生,1957196919721976年都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它们对应中国北方的严重低温冷害,1957196919721977年对应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的峰值,与暖冬无缘。1957196919721976年是不是假厄尔尼诺?

 

1中还可以看到,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超过4天次数共7次,1955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5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196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日月同纬)、1969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高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1972年(厄尔尼诺年)、1977年(厄尔尼诺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1984年(拉尼娜年,太阳黑子低值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拉尼娜、厄尔尼诺、太阳黑子极值、潮汐强度与长江中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有很好的相关性。

 

拉马德雷冷位相是假厄尔尼诺形成的原因。太平洋十年涛动的理论研究表明,冷位相增强拉尼娜,暖位相增强厄尔尼诺。这是厄尔尼诺发生在暖位相时对应暖冬,发生在冷位相时对应冷冻的原因。

 

假厄尔尼诺并不是新发现。查一下气候变化的历史就知道了。

 

 

参考文献

 

1.  郭起豪,徐丽娜。今冬气候是“异常”中的“异常”。2010-01-27 08:37:54 千龙网。来源:北京日报。http://tech.qianlong.com/33443/2010/01/27/71@5470337.htm

2.  丁一汇。透视“大雪灾”[EB/OL]。日期:2008-02-24 来源:文汇报。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0802/t20080224_176846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90635.html

上一篇:北方多冷空气活动局部将降温14℃ 与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立春近,冷暖空气交战:关注1月30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 热度|

2 钟炳 唐常杰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