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近十年全球变暖受到自然力的抑制不容忽视

已有 8189 次阅读 2009-12-9 08:28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全球变暖, 自然周期, 自然力


                  图1  1850-2005年全球地表温度曲线

近十年全球变暖受到自然力的抑制不容忽视

               杨学祥

 

问题1:证明全球在变冷的显著的数据和例证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统计数据,1998年是最热的年份,地表温度比1961年至1990年的这30年的平均温度140.54,名列第一位;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高出0.48名列第二位;2003年全球表面温度高0.45摄氏度,位列第三位;2006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高出0.42 ,名列第六位;2008年平均温度高出0.31,名列第十位。由此可见,自1998年以后,全球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德国气候研究专家马杰布·拉夫提的研究结论证实:全球范围的平均气温在1998年达到了一个高峰值后再也没有出现新的纪录。英国哈德利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最新出炉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支持了拉夫提的观点[1]。北京大学教授钱维宏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指出:“实际上,1998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没有再继续上升,而是出现了一个自上世纪70年代冷期以来增暖过程中最长的平台,即温度连续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振荡,没有继续上升,甚至有下降的倾向。2008年,全球还出现了过去10年中最低的温度[2]。”

 

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认为,《科学》发表的这篇文章表明,“从1999年来的10年,全球气温并没有再升高,尽管温室气体至少增加了20ppm二氧化碳。这个现象或许在进一步强调此前有不少科学家提到过的6570年的气候周期的作用。上一个周期是从上世纪初开始升温到40年代达到峰值,尔后到上世纪70年代一直呈降温趋势,而此时段内,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正在快速增加。最近的一个周期从上世纪80年代升温到2000年前,可能已经达到峰值。接下来到2030年,很可能以降温为主。如果这样,即便温室气体增加,升温的一部分也很可能被降温的一部分抵消。关于这个周期,不少科学家都将原因归因于海洋环流的自我调整,而IPCC的报告对此却没有考虑[2]”。

 

问题2:近十年全球变暖受到自然力的抑制是客观存在的,但科学界的主流声音为什么朝向全球变暖?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大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2004年、2005年和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38.5级以上地震发生,是2008年成为近十年最冷的一年的重要原因。我们在2005年提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检验工作得到完全证实[3-5]

 

近十年全球变暖受到自然力的抑制是客观存在的,但科学界的主流声音却将“2008年是近十年最冷的一年”改写为“2008年是第十个最暖年”,目的就是隐瞒全球变暖处于停止状态的事实。迈克尔·曼对《纽约时报》说:“我们一些同事的用词容易引起误解。”说是戏法,的确是戏法,但绝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他引用德国海洋学家马丁·维斯贝克的话解释说:“我们用‘戏法’这个词,指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而不是作弊,作弊可是科学大忌。”在一封泄露出来的邮件中,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小组的主任菲尔·琼斯和他的同事们讨论上个一千年里气候变化数据图表。他暗示有一个和他一起研究的科学家“隐瞒”了全球气温在下降这一事实。另外有一些数据显示,自19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趋势停止;但有另外数据又显示,气温上升的趋势仍在继续[6]

 

事实上,人们可能对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过的气候“变冷说”记忆犹新,气候学家纷纷惊呼小冰期的到来,气候“变冷说”一度成为主流。20世纪70年代,一批欧美的著名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专门召开了一次“当前的间冰期何时结束和如何结束”的研讨会。学者们举出实例证明,目前的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从暖到冷的变化很快,如果人类不加以干涉,当前的暖期将会较快结束,可以预期不出几千年,也许只有几百年,全球冰期以及相应的环境变迁就会来临。出于对所面临威胁的忧虑,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历史资料显示,1850年以来,全球温度经历了2次降温期,第一次是从1880年到1910年,第二次从1940年到1970[2]。上世纪60-70年代的气候变冷是客观存在的(见图1),温室效应无法解释,主流气象学家并没有给出可信的解释。蓄意掩盖和回避的目的是为布莱尔的政治策略鸣锣开道。

 

气候问题的政治化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对付发展中国家的两手策略之一:军事上支持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夺取石油和战略要地,政治上利用主流气候学家的偏见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前者的横行霸道与后者的冠冕堂皇处于同一个目的:与发展中国家争夺生存空间。

 

徐冠华院士最近指出,有一些科学家对人类活动引起全球变暖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为阻止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而编造的气候灾难故事。这些科学家找出证据证明,在自然进程中二氧化碳浓度并不总是和温度正相关。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提倡多领域出发、多结论并存,给不同的声音以探讨的空间,才能更利于科学的发展、真理的发现[7]

 

与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的植物光合作用相反,动物和人类都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人类活动需要的能量把大量化石燃料转变成二氧化碳,碳排放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印度年人均碳排放量为2吨,而美国是20吨。鉴于印度的发展水平,任何降低碳排放量的举措都会导致贫困的加剧。1/3以上的印度人目前仍没用上电。眼看着西方因高碳饮食而发胖,如今印度却被要求减肥[8]。发展中国家的碳排放是生存排放和必要排放,发达国家的碳排放是过度排放和奢侈排放。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过度排放和奢侈排放,他们应该承担主要的义务和责任。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组织与国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宏源曾分析说,气候谈判归根结底是一场政治谈判,并且指出,在当今世界还未就减排责任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碳关税很可能只是一个“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借口[8]

 

问题32009年能排进历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五名并非最热

 

  中新网128电据美联社报道,世界气象组织8日在气候变化大会上表示,最近十年极有可能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天气最热的十年,而2009年能排进历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五名。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在会上表示,2000年至2009年的十年“极有可能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比19901980等年代都要热。”

 

  此外,美国宇航局的统计数字,2009年可能会取代2003年,进入历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五名。自1850年以来,另外四个最热的年份分别是2005年、1998年、2007年和2006年。

 

7日,英国国家气象局还公布了一系列数据,表示自1850年以来,全球陆地平均气温一直呈上升态势,且上升速度从1970年开始加快[9]

 

气温变化的波动性是不容否定的,温室效应无法解释。

 

 

参考文献

 

1.  顾钢。气候10年无变化?部分科学家认为地球未明显变暖。2009112608:45  来源:《科技日报》。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452963.html

2.  王静。评论:全球增温平台与增暖协议捉迷藏?——北京大学教授钱维宏谈气候变化。20091202 来源:《科学时报》。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0493167.html

3.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J].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4.  杨冬红, 杨学祥.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巨震是调节气候恒温器理论的检验[J]. 西北地震学报. 2005, 27(1): 96

5.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6.  钱克锦。“气候门”仍在发酵。2009120114:37  金羊网-羊城晚报。http://news.sina.com.cn/o/2009-12-01/143716698735s.shtml

7.  顾洁,陈晓春。全球变暖,西方国家编造的故事。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09-12-02 10:24:32 http://js.xhby.net/system/2009/12/02/010638312.shtml

8.  关键问题存在严重分歧 哥本哈根恐难如愿。20091207 02:31  经济参考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1207/02317063908.shtml

9.  世界气象组织:近十年是自1850年以来最热的十年。2009120820:11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w/2009-12-08/201116738616s.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7242.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进展:11月30日和12月7日海温异常(矩平)比较
下一篇:气象局专家:2009年是“厄尔尼诺”年已成定论(转载)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