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世界经济长波的极限: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都是持续增长期

已有 4593 次阅读 2008-4-27 18:20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

新华网南宁426 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26日在南宁表示,中国经济的长波、长周期发展至少延续到2020年。陈东琪在南宁举行的“北部湾·亚洲下一站”2008中国北部湾高峰论坛上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8%,这是一个世界奇迹。陈东琪指出,“入世”以来,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的现代服务经济和全球服务经济都将会快速发展,加上新劳动力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快速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明显提高,这将对中国的总量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贡献。“不要因为当前的某一些短期的冲击就担忧中长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蓝图,我认为到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都是持续增长期。”陈东琪说[1]

 

我们在2004年指出,强厄尔尼诺事件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由于“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所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繁荣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衰退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2000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 这将使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减弱,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就是说,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度过了世界经济第四次衰退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2]

 

陈东琪介绍,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减速,一些中小企业,尤其是涉外的中低端制造企业,都面临比较大的困难[1]。美国经济的衰退趋势与美国的经济政策和战争政策相关[3]。回顾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历史性的规律,有益于对目前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陈东琪的预测与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的宏观估计不谋而合,这表明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致性。根据世界经济长波的变化规律,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还有12年的宝贵时间。我们必须珍惜这一历史机遇。

 

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1890-1924年和1947-1976年为拉马德雷的“冷位相”,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1913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1973年。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2]。战争是对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的最大威胁。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8%,这是一个世界奇迹。与此相反,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这表明和谐才能发展,战争导致衰退[3]

 

基于世界经济长波的发展规律,我们不仅要做好迎接2020年以后世界经济长波下降期的准备,而且要做好突发战争提前结束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的准备。历史曾经发生过同样的事件。详细论述见附件。

 

 

参考文献

 

1.  刘伟,王立芳。官员称中国经济长周期发展至少延续到2020年。2008042621:17 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04-26/211715435140.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太平洋十年涛动。 2004-8-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998

3.  杨学祥. 大国的忧虑: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刊发时间:2008-03-17 光明网-光明观察.随笔·杂谈。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3/17/content_749371.htm

 

附件:

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太平洋十年涛动

          杨学祥,杨冬红

(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130026; 2.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100012)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774228)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精品工程项目。

 

要:强厄尔尼诺事件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由于“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所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繁荣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衰退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2000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 这将使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减弱,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这就是说,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度过了世界经济第四次衰退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关键词:经济长波理论,厄尔尼诺事件,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太平洋十年涛动

 

在农牧业时代,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自然灾害是世界经济衰退和朝代更迭的重要原因。在工业时代,特别是在现代化大工业时代,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日趋缩小,经济发展仍受制于全球气候变化吗?

 

1.  五次世界经济长波50年周期

 

经济波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周期约为50年的经济长波是世界经济领域里的一种有规律的现象。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柳剑平、肖德、程崇祯、彭斯达、陈汉林、孙铭;执笔:肖光恩、周先平)在《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一文中阐述了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发展过程。

  原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夫1925年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把经济长波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两个阶段,每一阶段分别为20 30年。尽管此后长波理论各学派对经济长波不同阶段的划分及其作用有不同的观点,但从18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四次经济长波中我们可以发现历次经济长波上升期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一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7951825年。在此次上升期中,发端于英国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基础技术创新,推动了纺织和运输等新兴产业的出现,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纺织业增长最快,成为当时最为成熟的产业。由于生产力变革首先发生于英国,英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并迅速成为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

  第二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出现在18501873年。冶金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当时的英国率先进入钢铁时代,钢铁制造业的比重大幅攀升,成为推动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行业。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的进一步调整,产业现代化运动在世界许多国家兴起,一些经济发展缓慢的国家先后实现了经济起飞,在这次上升期中美国是最大的受益国,其经济实力接近并超过英国,世界经济重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世界经济格局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

  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1913年。电气、汽车制造等技术的创新不仅使电气、汽车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工业化国家产业的升级,并最终把汽车工业培育成当时的主要产业。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企业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垄断财团成为当时企业主要的组织形式,垄断财团的出现标志西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美国最早进入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技术和产业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转移,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也进入资本主义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发展时期。

  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1973年。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来源于更多的领域,电子计算机、生物、航天和新材料等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品向“高、精、尖”和“轻、小、薄”方向发展。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相继进入国家垄断时,世界经济重心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走上经济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同时,根据此次经济长波上升期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适时地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济腾飞,成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

  尽管学术界对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终点和第五次经济长波起点的时间尚有争议,但我们认为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1]

 

2.  太平洋十年涛动的50年周期

 

  哥斯达黎加气象协会气象分析预报部主任加沃纳·斯托茨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2000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 这将使“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加剧,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ODP)。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ODP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 “拉马德雷”一词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也正是“母亲”。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

  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 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正好相反。

  在谈到“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之间的关系时,斯托茨介绍说,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假如“冷位相”的“拉马德雷”与拉尼娜”现象相遇,那么“拉尼娜”将显示强劲的势头,出现频繁。

  “拉马德雷”现象正在引起世界各国气象海洋学家的密切关注,他们正在加紧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并密切跟踪它对全球气候的影响[2]

 

3.  世界经济长波与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对应关系

 

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为1890-1924年、1947-1976年,“暖位相”为1925-1946年、1977-1999[2]。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出现在18901913年,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发生在19451973年,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1]。对比可知,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对应拉马德雷的“冷位相”,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拉马德雷的“暖位相”。由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这一一对应的变化,明确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4.  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居住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南非的人来说,厄尔尼诺意味着严重的干旱和致命的森林火灾。厄瓜多尔、秘鲁、加利福尼亚的人则认为厄尔尼诺会带来暴风雨,然后引 发严重洪水和泥石流。在全世界范围内,强厄尔尼诺事件不但造成几千人的丧生,还会使成千上万人流离失所、数百亿美元损失。

厄尔尼诺(西班牙语为“圣婴”)这个名称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末秘鲁沿岸的渔民中间,指季节性的向南流动的暖洋流入侵,取代了往常他们捕鱼时向北流动的冷洋流,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如 今,厄尔尼诺不再指局地性的洋流的季节性变化,而是指ENSO现象中的一部分。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ENSO)指的是影响全球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大气和海洋循环变化的一种现象。厄尔尼诺指中东太平洋地区海 洋表面异常增温并与低层大气相互作用,它能产生较为显著的天气影响。

由强信风将加热后的表层海水沿赤道向西吹送并在印度尼西亚海滨堆积。这一热海水层使得西太平洋海平面抬升40-60厘米。相反,在东太平洋,暖海水层西移导致深层冷海水的上翻,带来了支持渔业丰产的营养物质。如果信风衰退,就会使西太平洋的暖水由西向东回流,使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变暖,深层冷海水的上翻受到抑制。所以,表层海水失去了一些鱼类赖以生存的营养物,造成秘鲁沿海鱼类大量死亡,渔业遭受巨大损失。这就是厄尔尼诺现象。秘鲁渔业在1972-1973年厄尔尼诺事件中遭受惨重打击。

19821983 年爆发了强厄尔尼诺事件。澳大利亚经历了本世纪最严重的灾难,大火、农业灾害和牲畜死亡造成了数亿美元的财政亏损。非洲的次撒哈拉的大部分地区遭受了旱灾,象南非共和国和津巴布韦这样的食物出口国也不得不向国际社会求援。而厄瓜多尔南部和秘鲁北部部分地区在六个月的时间里竟下了100英寸的雨,河水的流量是正常的一千倍。在整个事件中,全世界有2100人丧生,几十万人被迫疏散,更多的人无家可归,全球损失超 130多亿美元。

19971998年的 厄尔尼诺事件如同1982年到1983年的那次一样,对社会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暴风雨连续数月袭击了加利福尼亚,许多山体滑坡,危害到1400多个家庭。仅美国就有大约90人丧生,包括弗罗里达州中部39人,那 里受到了一系列看似无序的龙卷风袭击,一些人认为这跟厄尔尼诺对高空急流影响有关。印度尼西亚遭受 了森林和泥炭火灾,整个东南亚上空被黑色笼罩。在秘鲁沿岸,鱼类储量骤然跌落,也危及了当地的海豹 、海狮、洪堡企鹅、以及海鸥和燕鸥那样的海鸟。在墨西哥,熊熊大火烧焦了珍贵的云雾林。在巴拿马发生了旱灾,为巴拿马运河供水的湖水水位下降,政府被迫下令禁止船只通过运河,这种情况在15年来还是首次。

尽管这次的损失惨重,但否则还会更惨。早期的预报就警告有可能出现旱灾,所以巴西东南部的农民种植了耐旱的庄稼。洛杉矶、加利弗尼亚的居民联合起来清理疏导排洪沟渠、建筑防洪大堤、布置沙包。加利弗尼亚投保的人数从不到265000剧增并超过333000。加拉帕哥斯群岛的居民重新铺设了道路,安装了排水系统,加强了例如供水和交通的这样的基础服务[3]

1997~1998年强厄尔尼诺对世界气候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太平洋东岸的智利北部和中部、秘鲁、厄瓜多尔、阿根廷、巴西南部、乌拉圭、巴拉圭等地暴风雨(雪)成灾,先后多次洪水泛滥,大片农田被淹,道路、桥梁被冲毁,很多人被洪水夺去生命,经济损失巨大。而加勒比海的洪都拉斯、海底、巴拿马、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等国却发生了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巴西东北部也发生了近15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在太平洋以西,泰国北部遭受了近9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越南中部高原干旱为百年未遇;菲律宾南部自去年以来几乎没有降水,近百万人遭受饥荒;印度尼西亚东部发生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伊里安查亚省去年至少有500人死于干旱引起的饥荒和疾病,干燥的气候还导致了大范围的森林火灾。澳大利亚的严重干旱给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巴布亚新几内亚河流干涸,庄稼枯萎,有四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饥荒。印度洋西海岸也受到厄尔尼诺的影响,199710月以来,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家多次引发严重洪水,造成大约2000多人死亡,数十万人被迫离开家园[4]。历次厄尔尼诺事件详尽的经济损失资料在文献[5]

如果“暖位相”的“拉马德雷”与“厄尔尼诺”相遇,将使其更强烈,出现的次数更频繁[2]20世纪最强烈的两次厄尔尼诺事件(1982-19831997-1998)都发生在拉马德雷的暖位相,它们和世界经济长波的下降期对应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这也表明,全球变暖影响世界的经济发展[6]

 

5.  经济波动发展是自然规律

 

美国在三十年代所经历的大萧条显然比七十年代中期开始的苏联危机要严重得多,但是并没有导致政治经济崩溃。世界资本主义虽然在大萧条中受了沉重打击,但是所有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设法生存了下来,接受了改革,但并不触动基本制度[7]。这一时期就是1925-1946年的拉马德雷的“暖位相”时期,即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下降期(1914-1944)。

1950年到1975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4.8%,而美国同期的增长率为3.3%。西方的统计还表明,在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大大快于西方国家[7]。这一时期就是191947-1976年的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即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1945-1973年)。

1975年到1989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慢,这是相对于前几十年而言,并没有崩溃。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是1990年夏开始的。1991年,苏联经济下降13[7]

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衰退并不是苏联经济的独特现象。世界经济自1973年以来遭遇一系列事件,如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拉丁美洲债务危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苏东集团解体等的冲击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停滞、80年代的低速经济增长和90年代初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低速增长的时间已持续20多年,这个时间数字和长波下降期的时间数字基本相符,过去的20多年可以认为是第四次经济长波的下降期[1]。这一时期对应1977-1999年的拉马德雷的“暖位相”时期,即第四次世界经济长波下降期(1974-1999年)。

以上对比可知,世界经济发展受经济制度自身的缺欠和自然变化的影响呈波浪式的变化规律。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家忽视了经济发展的波浪式规律,片面地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应该不断高涨,因而在自然规律形成的经济衰退面前张皇失措,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出现了问题,导致苏联最终解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教训[8]

在大卫·科茨看来,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了,这并不说明社会主义已经失败,也不证明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更优越。相反,要把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工业化社会,最优越的制度仍然是社会主义制度,这已为1917年苏联十月革命后的历史所证实。人民选择社会主义,不仅在于更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在于这个制度有利于实现最大范围和最高程度的社会公正。同苏联的改革相比,中国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多数人口在20年间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中国经济改革的措施是把国家的有效控制和市场结合起来,到目前为止,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成功的模式[7]

据最新气象卫星云图预测,从2000年开始,“拉马德雷”正在进入“冷位相”阶段, 这将使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减弱,全球灾害将逐渐减轻。这为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的观点提供了客观证据: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应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也就是说21世纪头20年是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的上升期[1]。这就是说,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地度过了世界经济第四次衰退期,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胜利[8]

 

参考文献

 

1.  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柳剑平、肖德、程崇祯、彭斯达、陈汉林、孙铭;执笔:肖光恩、周先平)。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http://www.gmw.cn/content/2004-07/27/content_65180.htm

2.  中国海洋信息网。专家告诫:关注“拉马德雷”现象。资料来源:《中国海洋报》2000-5-12http://www.coi.gov.cn/hyzh/ernn/ernn32.htm

3.  追踪海洋和大气的涛动。http://www.qmzx.net/xkjx/dl/dlzhishi/new_page_14.htm

4.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著, ’98中国大洪水与气候异常.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8P102~103

5.  M.H.格兰茨.变化的洋流——厄尔尼诺对气候和社会的影响.王绍武,周天军 等译.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

6.  杨学祥。气候变化周期与世界经济长波。光明观察周刊,2004年第29期,总第145期。http://www.gmw.cn/03pindao/guancha/2004-8/3/2196001.htm

7.  〔美〕大卫·科茨。美国人对苏联解体的分析。http://www.cccpism.com/tl/tl/teen.htm

8.  杨学祥。经济发展也要遵从自然规律。2004-8-4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2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3174.html


下一篇:对空头政治家的再次警告:惨重的缅甸热带风暴灾害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8 00: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