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大量地下水

已有 6661 次阅读 2021-4-8 07:50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现大量地下水


       科学家在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实地考察时,在地下竟然发现了大量的地下水。科学家对其考察时,就发现在这片沙漠周围有着很多高山,而这些高山也阻隔了一部分湿润气候,从而在山上形成了降雪,当天气转暖时,这些积雪就会发生融化,融化后的雪水就从上而下流淌到了地下,从而汇集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形成了一坛庞大的地下水。

   我在2004313指出,在人退沙进的条件下,集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把中国西部浩瀚无人的沙漠变为淡水蓄存之地,成为中国北方的天然地下水库,实现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是改造西部沙漠、防止东部沙化和预防未来淡水危机的上策,应该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塔克拉玛干沙漠新发现,科学家考察时,发现一个巨大“宝库”

17小时前冰岚社会

塔克拉玛干沙漠新发现,科学家考察时,发现一个巨大“宝库”

沙漠环境是极其不适合我们生存的,但是在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土地都被沙漠所覆盖着。

众所周知,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近年来对于沙漠的治理,我们也在一直努力着,对于中国最大的这一片沙漠,我们也并没有放弃,相关科研人员也在倾尽全力对其进行探查,前一段时间却有消息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新发现。

科学家考察时,发现一个巨大“宝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就和我了解一下吧,据了解,科学家在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实地考察时,在地下竟然发现了大量的地下水,按理说沙漠环境是非常干燥的,那么这些水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科学家对其考察时,就发现在这片沙漠周围有着很多高山,而这些高山也阻隔了一部分湿润气候,从而在山上形成了降雪,当天气转暖时,这些积雪就会发生融化,融化后的雪水就从上而下流淌到了地下,从而汇集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形成了一坛庞大的地下水。


在这片沙漠底下发现的地下水,也使当地人欣喜不已,这一大片地下水的发现,也将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帮助,未来或许也能帮助中国最大的这一片沙漠重返绿色,这绝对算得上是一大自然宝库了,对此小伙伴们是如何看待的呢?

https://mini.yyrtv.com/r/ad7e455be5dd9463.html?from=sgxxl&page=index&area=dabiao&index=0&usid=%u5C40%u57DF%u7F51EaqL


关注青藏高原的南水北调:西部沙漠蓄水是东部可靠水源

已有 5722 次阅读 2015-12-4 06:3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生存环境, 南水北调, 沙漠蓄水, 中国地形

 关注青藏高原的南水北调:西部沙漠蓄水是东部可靠水源

                             杨学祥,杨冬红 

檀成龙为了调水入新疆,可以实现新疆突变的设想研究了多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933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940033.html

我们把三篇中国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设想再次发表,表达对网友檀成龙的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91.html

中国的地形特征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此形成长江和黄河两大主要水系,维系中华民族的世代繁衍生存。

青藏高原的冰雪是中国水系的主要源头,由于地理纬度不同,其中南部光照多融水多,北部背光融水少,由此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形成。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面积三十二万四千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介于北纬44°15′~46°50′,东经84°50′~91°20′。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中央,面积4.88万平方公里。由4片沙漠组成,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

我在2004313指出,在人退沙进的条件下,集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把中国西部浩瀚无人的沙漠变为淡水蓄存之地,成为中国北方的天然地下水库,实现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是改造西部沙漠、防止东部沙化和预防未来淡水危机的上策,应该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中国北方的干旱和沙尘暴愈来愈频繁。地形地貌、构造运动、高温、少雨和超常强烈频繁的春风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开垦、放牧、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和砍伐森林等使生态恶化的人为因素,是其形成原因,缺水是问题的关键。加强科学管理力度十分必要。

西北沙漠带地处青藏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蒙古高原之间,是北半球西风带的天然风道,有丰富的沙源,高温、少雨和过度农、牧、林业生产使湖泊萎缩,湖底砂石出露,形成类似咸海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天然风道中的强风使黄土东飘,沙漠东扩,是地质时期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青藏高原高于6000的冰山雪地集中在西南部,是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和长江的丰富水源;而青藏高原东北部较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融雪消使黄河的水源已日趋减少,源头沙化现象异常严重。

西北冰川面积达2.8km2,储水量28.5亿m3,积雪储水约361亿m3,是降水量只有100~200mm的平原地区重要水资源。在全球持续变暖和西北沙漠化加剧的条件下保存这些水资源,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

淡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漠化的严峻形势为中国治水方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宝贵的淡水资源,是存还是放?把排水型的水利工程变为储水型的水利工程,已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新趋势。问题是:我们能腾出多少空间来储存淡水?陈梦熊院士提出的“开发利用天然地下水库”方案意义重大(见:《科学新闻周刊》,第28期)。

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但过多的人口会使地球的资源不堪重负。人口的压力使恢复生态平衡的目标变得如此遥远——沙尘暴科考队的调查表明,尽管黄沙日复一日地侵吞了他们的良田和住房,由于燃料短缺,农民还是砍伐掉了唯一能阻挡黄沙的树林。如此看来,退田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还不够,必须退人还原——还给大自然一个无人为干扰的生态空间。错误的抗灾措施导致更大的灾害发生,人不退出,自然生态环境就难以恢复。在人退沙进的条件下,集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把中国西部浩瀚无人的沙漠变为淡水蓄存之地,成为中国北方的天然地下水库,实现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是改造西部沙漠、防止东部沙化和预防未来淡水危机的上策,应该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http://www.envir.cn/forum/20042686.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012.html

正如西部冰川融化是东部水源一样,西部沙漠蓄水也是东部可靠水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409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0854.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4月8日早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4月8日午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6 郑永军 檀成龙 周少祥 杨文祥 赫荣乔 柏延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0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