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个可能爆发疫情的国家:集中在北半球低纬度以外地区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
意大利:当地时间2月23日,为防新冠肺炎疫情扩散,意大利北部多座城市开始“封城”。 BBC报道称,截至当地时间23日上午5点,意大利国内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79人,其中2人死亡。截至2月24日12时04分意大利国内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157人。
美国:近日,视频网站上一名昵称为“Dr。 Paul Cottrell”的博主发视频称,据CDC内部线人的消息,美国目前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人数已经超过1000例,数量比公开数据多几十倍,为了维持社会稳定,CDC在故意隐瞒实情。尽管美国并未发布令民众恐慌的消息,但FBI悄悄紧急订购口罩、手套、消毒液的事情却被媒体曝光。爆料人在疫情发生后开始频繁更新,基本都在科普病毒原理,讲解疫情现状。不少网友也对他的观点给予信赖,视他为“吹哨人”。
美疾控中心国家免疫与呼吸疾病中心主任称,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在全美发生大流行。
日本:2月22日,日本新确诊了26名新冠肺炎患者,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达到769例(位居世界第二),这其中,“钻石公主”号邮轮上就有634例。截至2月24日12时04分日本国内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838人。
韩国:23日下午,韩国总统文在寅宣布政府决定把新冠疫情预警上调至最高级别“严重”,并强化应对措施。文在寅说:新冠疫情面临重要分水岭,接下来几天是重要关头,央地政府、防疫部门、医务团队、全民要团结一致,全力战疫。
疫情预警级别上调的背后,是近几日韩国新冠肺炎感染者人数疯涨十几倍的现实,这是韩国“不容乐观”的“严重”现状之一。
截至当地时间23日上午9时,韩国新增123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确诊病例,累计确诊增至556例(位列全球第三,超过80%出现在大邱市,55.6%的病例与韩国邪教组织“新天地教会”有关),死亡病例增至4例。要知道,19日之前,韩国仅有31例确诊病例。短短五天,就翻了近18倍。截至2月24日12时04分韩国国内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763人。
伊朗: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尤其对伊朗的新冠肺炎发展趋势表示了关切,形容这种情况为“严重”、“非常令人担忧”。
就目前来看,伊朗的确诊病例数跟日韩并不在一个“量级”上,但赫然出现在“全球担忧榜”上,肯定有它的原因。
从2月19日宣布有两例确诊病例开始,短短几天,伊朗的数据变化实在是触目惊心——截至22日,确诊28例!死亡6例!
此前一片静好的伊朗在19日突然宣布库姆市有两例确诊;20日,新增确诊3例;21日,新增13例,伊朗首都德黑兰首次出现4例;22日,新增10例……
除了攀升的确诊人数,最让人震惊的是伊朗的死亡率。截至22日的28例确诊病例中已经死亡了6例,超过20%的死亡率高过了武汉和湖北。截至2月24日12时04分伊朗国内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43人。
印度:1月最后一天,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时,当时印度出现至少6起疑似新冠肺炎病例。不少媒体认为,包括印度在内,南亚和非洲各国的公共卫生应急状况均不容乐观。
2月3日,随着第3例确诊病例出现,印度喀拉拉邦(state of Kerala)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政府给出的用药建议也饱受诟病。“印度南部疫情疑似爆发”的担忧声甚嚣尘上。
令人意外的是,2月21日,印度政府宣布第3例——也是境内确诊的最后一例——患者已治愈出院。目前除“钻石公主号”上感染的8名印度籍乘客外,印度暂无新增确诊病例。截至2月24日12时04分印度国内累计确诊新冠病毒感染者3人。
印度与疫情爆发擦肩而过,新冠病毒未能侵入印度尼西亚,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地处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有关,高温和强紫外线不利于病毒的繁殖和传播。
图1 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亚的地理位置对比
美国兰德公司亚太政策研究中心流行病学家、乔治城大学全球健康系终身教授黄志环(Jennifer Bouey)在接受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中国以外大规模爆发、甚至转变为全球性流行病的风险性至少为“中等”,而该病毒在新加坡的传播情况将成为衡量这一风险的关键点。她同时表示,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料较2003年的SARS为轻,但其持续时长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将可能超过SARS。
黄志环分析表示,一方面新加坡气温较高,可观察高温环境能否让该病毒自然消退,不过,鉴于新加坡可能已出现社区内传播,高温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判断还为时过早。另一方面,新加坡具有发达的公共卫生系统,尤其对感染病例的追踪体系十分完备,倘若在此背景下疫情仍然在该国出现较大规模爆发,则非洲、拉美等不具备发达完善的卫生保健系统的国家将面临很大风险。
高温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判断还为时过早的结论为时并不过早。不同的是,不仅是高温,强紫外线也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判断正在得到验证。
请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在北半球赤道以外地区的快速发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