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为什么6500万年前的恐龙会突然之间全部消失?

已有 3375 次阅读 2019-6-10 15:05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恐龙灭绝, 超级火山, 小行星撞击, 大冰期, 气候变化

为什么6500万年前的恐龙会突然之间全部消失?

                         杨学祥


关键提示:


      化石记录的一种解释显示, KT分界线前 1000万年至 300万年,近 40%的恐龙种类灭亡。到小行星撞击地球前 300万年时,恐龙物种已经出现生存危机。大约在 KT分界线前 50万年,地球碰上了历史上最猛烈的火山活动期之一。到处是喷发的火山,温室气体造成气温急剧上升,上升幅度达到 8摄氏度。这意味着巨大的灾难--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降雨模式的改变和气候突变。

五次物种大灭绝的地质年表

1  地球自转周期与地质旋回

Table 1  Earth’s rotation periods andgeological cycles

时间

/Ma

地球

自转

全球

气候

生物灭绝事件

 

火山喷发

形成物体积/106km3

480

高峰

温暖期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437

低谷

大冰期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4.5亿年前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370

高峰

温暖期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3.77亿年前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280

减慢



北美火山活动减弱

248

减慢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2.51亿年前

西伯利亚暗色岩 5

230

低谷

大冰期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2.03亿年前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160

加快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40

加快



香港超级火山

139

加快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120

高峰

温暖期

不明显 (水下喷发)

翁通爪哇海台 36

120




北美火山活动高峰

110

高峰


大规模生物灭绝

凯尔盖朗海台

97




三大洋底重大裂解作用

65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0.65亿年前

德干暗色岩 超过1.3

55



陆生哺乳动物灭绝

北大西洋火山边缘

25

低谷

低温



15

加快

变暖

大规模生物灭绝

哥伦比亚河溢流玄武岩 1.3

10

高峰

变暖



0

低谷

大冰期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北美火山活动低谷

 

相关报道

为什么6500万年前的恐龙会突然之间全部消失,到底有什么秘密?

原创要旅行我带你走3小时前

我要分享

在人类还未出现的时候,地球就已经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生命,也有很多生物逐渐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便是6500万年前全部消失的恐龙了。

恐龙是出生在中生代的一种巨型爬行动物,曾经是称霸地球的一代统治者,如果当时人类和恐龙同时存在,那么地球上至今将不会有哺乳动物。而电影中《驯龙高手》只是导演对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刻画。

可是这种巨型生物这样离奇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也形成了生物史上一个未解之谜。由此许多科学家都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研究。有疾风骤雨说,火山喷发说,物种老化说,气候变化说等。

而相对至今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巨大的爆炸和爆炸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连环效应导致了恐龙灭绝,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都难逃此劫。

对此地质学家还发现了在世界各地的矿山和露头,都可找到 6500万年前形成的岩石。在这一岩层之下存在大量恐龙化石,在其之上却找不到一副恐龙骨架。这一岩层被称为 KT分界线。

化石记录的一种解释显示, KT分界线前 1000万年至 300万年,近 40%的恐龙种类灭亡。到小行星撞击地球前 300万年时,恐龙物种已经出现生存危机。大约在 KT分界线前 50万年,地球碰上了历史上最猛烈的火山活动期之一。到处是喷发的火山,温室气体造成气温急剧上升,上升幅度达到 8摄氏度。这意味着巨大的灾难--生物栖息环境的改变、降雨模式的改变和气候突变。

所有证据显示,由于环境恶化,它们的数量开始锐减。即使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大规模火山运动和海平面下降也会把它们推向灭亡。但是,小行星撞击--确实至少清除掉了世界上最后残余的恐龙。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MEeOfz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84150.html

上一篇:太阳出现16天“异常”空白:2019年太阳黑子极小值
下一篇:6月10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9年6月10日晚报
收藏 IP: 222.168.41.*|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