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玛雅文化衰亡的启示:洪水中逃亡和小冰期中衰落

已有 4464 次阅读 2019-3-12 14:55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世纪温暖期, 海平面上升, 小冰期, 玛雅文明, 冷暖灾害链

 玛雅文化衰亡的启示:洪水中逃亡和小冰期中衰落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玛雅文化的兴起和衰亡

 

据网上资料,玛雅文明,是现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国家的丛林文明。虽然处于新石器时代,却在天文学、数学、农业、艺术及文字等方面都有极高成就。

 


1 中美洲和玛雅文明发源地

 

依据中美洲编年,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公元300)也称形成期,历法及文字的发明、纪念碑的设立及建筑的兴建均在此时期;古典期是全盛期(4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后古典期(9世纪-16世纪 ),此时期北部兴起奇琴·伊察及乌斯马尔等城邦兴起,文化也逐渐式微(衰弱)16世纪时,玛雅文化的传承者阿兹特克帝国被西班牙帝国消灭。

玛雅文明诞生于公元前10世纪,公元前400年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通常中美洲文明被划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300年称为前古典期,公元前300年至公元900年为古典期,公元900年至16世纪为后古典期。传说玛雅人在3000年前就开始建造宗教性建筑,最早的遗迹由一些简单的土坟组成,后来演化为金字塔(玛雅人的金字塔与埃及人的金字塔在造型上略有不同,其建筑作用有本质区别:埃及人的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统治者法老的陵墓,科学家推测玛雅人的金字塔其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则是举行祭祀与庆典祭坛)。早期的玛雅文明似乎受到更早的奥尔梅克文明的影响。

公元前200年至公元800年是玛雅文化的兴盛时期。玛雅人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又译提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10-20万居民。已发现的蒂卡尔最早的石碑,建于公元445年,记录的是一位名为"暴风雨的天堂"的国王的登基仪式。国王"暴风雨的天堂"的统治标志着蒂卡尔黄金时代的开始。石碑背面象形文字记录了公元317年到445年之间蒂卡尔王国的历史,其中包括蒂卡尔战胜二十千米外的城市瓦哈克通的故事。这次胜利标志著蒂卡尔王国的崛起,但也是和另外一个城邦,位於今天墨西哥南部的卡拉姆尔之间竞争的开始。当时,几乎所有的小城邦都臣服於这两个较大的王国,最终敌对双方发生激烈战争,并分裂成一些小的诸侯国,玛雅文明也从此逐渐衰落。

公元9世纪开始,古典玛雅文明的城邦突然同时走向衰败,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到公元10世纪,曾经繁荣的玛雅城市被遗弃在丛林之中。

此后,以奇琴·伊察为首,尤卡坦半岛北部兴起一些玛雅城邦,开始了史学上称为玛雅文明的后古典时期。奇琴·伊察城邦政权于公元1224年被推翻,继之以玛雅潘为首的城邦联盟。1450年玛雅潘政权因内乱而瓦解。当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陆时,玛雅人的地区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玛雅人创造出了令人称奇的高度文明,但是古典期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失,至今还没有确实的定论。科学家和考古学家,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人口爆炸、感染疾病、气候变化、农民起义等。

201885,英美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玛雅文明核心地带附近一个湖泊里的沉积物样本,发现在玛雅文明衰落阶段,当地的年降雨量减少了一半左右。这项发现为干旱可能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理论提供了新证据。

中美洲是强烈地震曾经发生的地方,该地区历史上曾出现震级较强的地震。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难免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对于玛雅人来说,不仅形成了威胁,使兴旺发达的玛雅人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其头领自然会思量摆脱困境的办法。"穷则思变",在无法摆脱当前困境的情况下,很自然的会考虑退却之路,经过精密的安排之后,出现了玛雅人大逃亡的一幕。

https://baike.so.com/doc/5332410-5567776.html

 

海平面上升导致玛雅人放弃低地平原向高原上迁移

 

从大约公元300年开始,玛雅文明进入了一个考古学家称之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神庙和纪念碑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玛雅文明的人口也急剧膨胀。大约在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崩溃:在随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南部低地的玛雅人放弃了他们繁华的城市。居住在四面八方的玛雅人,不约而同地离开了繁荣的城市和肥沃的耕地,向荒凉的深山老林迁移。这种背弃文明,回归蒙昧的做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关键问题是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大约在公元910世纪,美洲大陆发生了最后一轮地质大变动,大陆升降剧烈,引起了玛雅人的极大恐慌。于是,人们就纷纷放弃了低地平原上的城市,向高原上迁移。从大约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的隋唐时期是第三个温暖期,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导致玛雅人向高山老林转移。

中世纪温暖时期的气候十分不正常,当时正值欧洲的中世纪,大约在8世纪至13世纪,气温在公元700-1100年达到峰值(见图2)。从图3 中可以看到,全球海平面在中世纪有一个高于平均海面1.5的峰值。

玛雅人的居住地处于中美洲狭长条形带,南北都面对大海,面对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洪水,只能放弃了低地平原上的城市,向高原上迁移。海平面上升破坏了海洋地壳均衡,加载的海洋地壳下沉导致大震的发生。


公元0-2000年气温变化曲线(中世纪温暖期和小冰期对比)

 

从公元250900年,古典期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到了公元1000年玛雅文明的神秘消亡,800年内气温变化不到0.4。这为当代人类敲响了警钟。

 


3 一万年以来鹿回头地区全新世海平面变化曲线

 

      小冰期导致玛雅文化的消亡

 

15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周期为1800年。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


潮汐强度变化1800年周期(据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2000

 

1  太阳黑子和潮汐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极小期

时间(年)

潮汐极大年时间

时间差

全球气温

奥特极小期

1040-1080

1062

超前22

 低温

麦蒂威密讷极小期

1150-1200

1120

滞后30

 低温

沃尔夫极小期

1270-1350

1264

滞后6

 低温

斯玻勒极小期

14301520

1425

滞后5

小冰期

蒙德极小期

1620-1710

1629

超前9

小冰期

道尔顿极小期

17871843

1770

滞后17

 低温

21世纪极小期

2007- ??

1974

滞后33

 低温?

注:太阳黑子数据取自文献[21],潮汐资料取自文献[17]。最后一栏是作者加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44896.html

 

2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奥特极小期(Oort minimum)(1040-1080

麦蒂威密讷极小期(Medieval Minor Minimum)(1150-1200

      沃尔夫极小期 Wolf Minimum 1270-1350

      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

      蒙德极小期  Maunder Minimum)(1620-1710

      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17871843)

     21世纪极小期 21th Century Minimum (2007-20??)

 

[/IMGA]


850-19006次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低温期

5  公元850 -1950年太阳黑子变化曲线

 http://bbs.lqqm.net/thread-64619-1-1.html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见图4)。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178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玛雅文化衰亡的启示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与玛雅文明最繁荣时期的公元291-717年相同,处于潮汐强度较弱和全球气温较暖的气候适宜期。公元800年以后,玛雅文明逐渐消失,与气候变为最暖和海平面上升一一对应(见图1-3)。

2133-2540年是现代社会最鼎盛时期,2744年强潮汐时期全球将进入类似玛雅文明消失的同样阶段。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达到最大值,沿海城市被淹没,人类退居到高山和高原,任何“减排计划”都无法阻挡这一自然变化趋势。

3107年是潮汐最强时期和小冰期最盛时期,人类生存面临考验。多次200年周期的气候变化使全球再次进入小冰期,准备不足的人们将面临灭顶之灾。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将驱赶人类从沿海城市退居到高山高原,接踵而来的全球变冷又会把人类赶下高山高原而到低地平原寻求温暖。证据表明,恶劣的气候导致玛雅文明的消亡。如果不汲取教训,没有做好准备的人类也难以幸免。

玛雅文明消失是现代社会在下次小冰期之前走向衰亡的警钟:变暖和变冷反复交替,大洪水和大干旱将接踵而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9494.html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5181445589635319.s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97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6950.html 

 

相关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6.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9. 杨冬红杨学祥.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Australia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10. 杨学祥陈殿友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7118.html

上一篇:3月11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9年3月12日午报
下一篇:3月12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9年3月12日晚报
收藏 IP: 58.244.11.*|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2: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