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11月11—14日华北、黄淮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中到重度雾霾

已有 1110 次阅读 2018-11-7 07:4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潮汐组合, 雾霾, 升温

11月11—14日华北、黄淮西部和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中到重度雾霾

    

中国气象局:雾霾天气将来袭 

 

作者:任芳言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8/11/6 19:06:41 


    11月6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10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以及未来十天天气趋势进行说明介绍。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张祖强在发布会上表示,本月(11月)华北、黄淮西部和北部等地将出现中到重度雾霾。

    10月份京津冀等地共出现两次雾霾天气,相对往年秋冬季雾霾偏轻。11月后,中东部地区进入雾、霾天气多发季节。本月11—14日,华北、黄淮西部和北部等地将出现静稳天气,部分地区将有中到重度雾霾。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表示,我国未来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正常偏高,冷空气活动总体较弱,导致今年静稳天气要多于常年,不利于污染物扩散。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地可能出现空气污染物增多、能见度降低的情况,须防范对道路交通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1/419603.shtm

 

2018年11月潮汐组合:潮汐组合类型不明显

已有 714 次阅读 2018-8-20 16:37   

2018年11月潮汐组合:潮汐组合类型不明显

            杨学祥,杨冬红


    2017年11月-2018年2月、2018年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年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年11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二个月,潮汐组合类型不明显。

    实际上,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A:10月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1.28793度,11月1日为日月小潮,11月1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

    潮汐组合B:11月5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24度,11月8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11月12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1.39884度,11月14日为月亮远地潮,11月15日为日月小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D:11月1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97度,11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E:11月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1.48223度,11月3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022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4951.html

上一篇:11月6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8年11月7日早报
下一篇:汤加群岛地区发生5.8级地震 关注11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21.9.93.*|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