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长期预报准确 短临预报困难:地震能准确预报吗?

已有 2075 次阅读 2018-7-27 08:14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预报, 特大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 地震路线图

中长期预报准确 短临预报困难:地震能准确预报吗?

                 杨学祥


地震能准确预报吗

2018-07-27 00:15:32 科技日报 

  42年前,北京时间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度里氏7.8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唐山地震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造成242769人死亡,重伤16.4万人,实为世界级罕见灾难。

  时隔多年,科学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对地震这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人们能够准确预测地震吗?学界一致给出了否定答案。

  事实上,世界上也没有人类依靠严谨的技术手段准确无误预测地震的先例。民间时有成功预测地震的声音,但多位专家表示,民间的预测并不合理可靠,有时候是只是一种巧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老师赵克常说,每天在网络上有成千上万的民间预报信息,只因为基数大总有报对的,然后会大肆宣传,而报错了却没多少人提。

  有人说是否可以动物或者在自然界的异常行为和现象来预测地震?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副所长卢文胜教授认为,不少地震发生之前会出现地下水或某些动物的异常表现,但要说有这些征兆就必然会发生地震,目前还没有科学依据。在专业领域,有时会收集这些征兆作为地震会商的参考信息,但不能由此直接判断,必须考察地应力、地下温度传感器、小地震发生频密度等情况。

  地震是非常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震源深度一般在地表以下数十千米处,以目前的技术手段,人类很难有效监测地震的震源深处。现在,各国在对地震注重监测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点在于地震预警和预防上面。台湾和日本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地震预警系统和防范体系,日本的防震措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例如日本首创防震高楼,用特质材料打造的具有相当弹性的楼底构造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但这种楼在日本确实存在。

  地震的灾难性后果真的是难以承受之重,人类一直在努力预测、预警、预防地震。当下,在地震难以预测的现实面前,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建立全面的地震预防和震后救灾体系上面,力求把地震带来的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责任编辑: HN666)

http://tech.hexun.com/2018-07-27/193587302.html


日本可能还有更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已有 2457 次阅读 2015-6-9  04:18

日本可能还有更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5-06-09 00:49:00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据新华社电  日本小笠原群岛日前发生8.1级强震。日本气象厅6月8日说,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682公里,约40公里见方的断层最大错动了约6.6米。一些专家担忧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

  神户大学名誉教授石桥克彦说,包括日本关东地区的房总半岛近海在内的广大范围内,太平洋板块的沉降都在加速,已经充分积累了应力的地点会受到最后的“一推”,可能引发大地震。   

(责任编辑:HN666)

http://news.hexun.com/2015-06-09/176570403.html 

        我们在2011年3月22i日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3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1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1  全球1890-2011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后续地震:

17.  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18.  2011.03.11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9.0级地震

19.  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地震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5162.html 


2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12

66

0

2

2000-2030

低温期?

 活跃期

: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20150601中国新闻网报道,日本继530发生8.5级强震(日方后修改为8.1)之后,第二日又发生了6.4级地震。由于最近接连发生强震,地震学家敦促日本保持警惕,为下一场大地震的来袭做好准备。

特大地震路线图:往返于冰川消融山区和海平面上升的沿海地震带

我们在200861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年智利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2012年印尼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北京时间525下午130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5度弱(日本标准)。我们在2015526对日本大震又一次提出警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日本5308级地震再次验证了地震路线图。

20151-4月为强潮汐时期,425尼泊尔8.1级地震证实了4月进入地震高潮。由于2015年厄尔尼诺的出现,地震高潮持续到20155月。

尼泊尔毗邻中国的青藏高原,425尼泊尔8.1级地震表明新一轮的陆海地震路线图的开始。日本大震之后,美国大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80.html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有关

2015530我们指出,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和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16-2017年和2019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4-2018年预测为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年:

20155月为弱潮汐时期,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地壳原有的重力均衡,引发海洋地壳反向降升13-20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678.html

2015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日本8级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在1896.~1897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日本发生88.48.6级三次特大地震。从表2中可以看到,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预示2015530的日本8级地震可能仅仅是前兆,并非是强震的终结。

表2  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对比

 序号年月日地震地点         震级     厄尔尼诺时间拉尼娜时间

1.1854.12.23,农历十一月初四,日本东海南海道各8.4;  1854

2.1891.10.28,农历九月二十六,日本浓尾8.4;  #1891:

3.1896.6.15,农历五月初五,日本三陆8.6;  #1896.~1897,

4.1896.6.17,农历五月初七,日本本州东部8;  #1896.~1897,

5.  1897.8.5,农历七月初八,日本仙台8.1;  #1896.~1897,

6.  1901.8.9,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本本州东北远海8.2;  #1899:~#1900

7.1911.6.15,农历五月十九,琉球群岛8.2;  #1911:~#1912.

8.  1923.9.1,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本关东地区8.2;  1923

9.  1933.3.2,农历二月初七,日本三陆8.3;  1932

10.1944.12.7,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本东南海8.1;  #1944

11.1946.12.20,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本南海8.4;  1946

12.1952.3.4,农历二月初九,日本十胜近海8.1;  1951, 1953

13.1953.11.25,农历十月初九,日本本州东南远海8;  1953

14.1968.5.16,农历四月二十,日本青森县8.1;  1968~#1969

15.1969.8.11,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本北海道以东7.8*;1968~#1969

16.1993.8.8,农历六月二十一,关岛8.1;  1992-19931993-1994

17.2003.9.26,农历九月初一,日本北海道8.2;  2002-2003

18.2011.3.11,农历二月初七,日本宫城外海8.8级。2009-20102010-201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25671.shtml

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是后加的,数据来自张家诚。

张家诚.  再见,  厄尔尼诺.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冰川融化是全球特大地震的主要动力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5-6]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7-8]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7-8]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11次(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0次(0次),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特大地震频发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板块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与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1896-1897年日本三次8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1896-1897年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全球发生了6次,其中日本发生了一次。

其次,1896-1897年全球发生了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日本发生了38级以上特大地震。

第三,1854-2011年日本8级以上地震和厄尔尼诺事件有一一对应关系。

第四,2000-2030年全球重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第五,2015年较强厄尔尼诺已经发生;

第六,2015530日本已经发生8级地震。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表明,美国和日本大震在劫难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综合数据分析表明,日本目前的地震趋势和条件与1896-1897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大致相同,2015530日本8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962.html 

关注日本更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80.html  

日本可能还有更大地震:海岛大震连续发生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验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658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26128.html

上一篇:7月26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8年7月27日早报
下一篇:月全食、火星大冲 :关注7月28-30日潮汐组合
收藏 IP: 119.5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