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来了!美国和中国,这个冬天谁被冻哭:2017年变冷预警

已有 3430 次阅读 2018-2-15 05:05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尼娜, 2017年变冷, 预测检验, 流感流行

美国人已经宣布,拉尼娜来了!美国和中国,这个冬天谁被冻哭?

近日,美国国家气候中心正式宣布了一位重要“客人”——拉尼娜的到来,并指出,在2017-2018年的这个冬季里,它将有大概率持续兴风作浪!2015和2016连续两年的大暖,是近20年最强厄尔尼诺主导下的产物,而随着拉尼娜取代厄尔尼诺,意味着这个冬天,北半球可能有点冷!

拉尼娜是一种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的海温异常偏高正好相反。海温的异常会反馈于大气环流中,继而造成天气和气候的异常。由于大气环流对海温异常的响应通常慢半拍,虽然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已经下降了有一段时间,但是在过去的十月和十一月里,拉尼娜的到来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NOAA的研究指出,随着拉尼娜事件持续发展,今冬北半球天气可能在拉尼娜的影响下走向另一种异常。

气候统计显示,在拉尼娜出现的年份,位于北半球的北美地区,容易出现西风带活动异常,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美国东北-西北部偏冷、多雨,西南-东南部则偏暖、干燥。

事实上,新一轮的西风带大波动已经蓄势待发,这种大波动伴随着极地极寒气团的分布位置改变——原本困在北极圈内的寒冷空气正由含蓄内敛转型为狂野奔放,它们正蠢蠢欲动,意图南下入侵中纬度地带带来严寒。这是否是拉尼娜的影响正在凸显?不得而知。

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北半球是一个广阔的区域,不安分守己的极地气团,将准备袭击的是哪里?是北美?欧洲?还是中亚和东亚?虽然NOAA的气候统计显示在拉尼娜年份,北美非常容易出现严寒天气,但是类似的故事在东亚也发生过——比如2008年中国南方的冰冻巨灾,这也是拉尼娜的影响。换句话说,拉尼娜可能冻哭北半球,但可能只挑北半球中的某个区域集中轰炸。

由于拉尼娜现象至今仍有许多机制尚未明确,天气事件和气候事件又受到许多不同的因素影响,因此,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中国,都存在危机,但冻哭谁,却是无法确定的。

此前,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权威气候专家王永光曾指出,中国今冬大概率仍是暖冬,也许今冬拉尼娜的来势汹汹,遭殃的恐怕是欧美了。

http://www.sohu.com/a/208789964_100022754

被忽视的2017年变冷预警

关键提示:新年伊始,寒潮来袭,美国多地出现低温天气,温暖的东南部罕见地出现降雪天气。13多地再次迎来降雪。自2日早上至少有11人在因寒潮造成的低温天气中遇难。

http://news.163.com/18/0104/04/D79EEHP200018AOP.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我在201726指出,2000-2035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6-2017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8-2019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9-2020年可能为太阳黑子谷年,2020年可能进入严重低温冻害时期,符合流感流行的主要条件,流感可能在2017年孕育,在2018-2019年流行。

2017年拉尼娜正在发生,2018年初寒潮暴雪正在发生,流感大流行的六大相关条件正在到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33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3474.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077.html

201710月和201711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和世界气象组织分别发布声明称,2017年有可能位列史上最热年份的前三名。多个联合国机构表示,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影响着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与高温相关的疾病或死亡的总体风险也在稳步攀升,同时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还因天气灾害被迫迁移,仅2016年就达到2350万人。

不幸的是,2018年初,带来惊人灾难的不是高温,而是美国多地打破历史最低温。全球变暖的理论无法预测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只能起到误导作用。自然的力量无法抗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808.html

谁的预测更准确?

谁的预测在误导公众?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0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9901.html

上一篇:14日拉尼娜指数快速进入下降区间:2018年2月15日早报
下一篇:我国8级以上大震发生在变冷时期的概率为87%
收藏 IP: 119.48.17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