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持续低温天气将再次延长拉尼娜寿命:2018年1月21日晚报

已有 1824 次阅读 2018-1-21 15:2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拉尼娜, 潮汐组合, 南极海冰, 持续低温

持续低温天气将再次延长拉尼娜寿命:2018121日晚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20161117开始的拉尼娜指数通报的检验结果表明,日食发生在赤道或低纬地区、地球季节性自转变化、南极半岛海冰变化、潮汐组合双周循环、寒潮强弱变化、地震火山活动和飓风台风,对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理论预测基本符合实测数据,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预测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和依据,请相关部门检验和利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6069.html

   潮汐组合影响海温变化的理论计算得到实践证实。

   潮汐组合类型转换具有13.6天周期,即双周循环,这在图1-2中都有明显的表现。除此之外,两周之内厄尔尼诺指数往往出现两个峰值和两个谷值,即次一级的7天周期。这一周期在气温变化中也有明显的表现(见图)。

   潮汐不仅有13.6天周期,而且存在7.1天和9.1天周期。1921年杜德生对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位进行了严格的调和级数展开,在展开中约有90项长周期成分。其中振幅超过这90项长周期振幅之和的0.5%的共有20个,在这20个中就有9天项和7天项(见图1)。


图1 201812018厄尔尼诺指数为-0.734,比201812012厄尔尼诺指数-0.696减速0.038,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201811912厄尔尼诺指数-0.583为峰值。201811518厄尔尼诺指数-0.552为峰值,寒潮降温作用接近尾声。201811006厄尔尼诺指数-1.645201710月以来最低谷值。15-17日潮汐组合使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区间,接近峰值。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导致秘鲁寒流减弱,拉尼娜减弱势在必然。这证实了我们的预测:21-26日持续低温天气将再次延长拉尼娜寿命,在23-25日潮汐组合配合下,拉尼娜指数将进入新的谷值。


图2 201812100厄尔尼诺指数为-0.762,比201812018厄尔尼诺指数-0.734减速0.028,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201811912厄尔尼诺指数-0.583为峰值。201811518厄尔尼诺指数-0.552为峰值,寒潮降温作用接近尾声。201811006厄尔尼诺指数-1.645201710月以来最低谷值。15-17日潮汐组合使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区间,接近峰值。南极半岛海冰减少导致秘鲁寒流减弱,拉尼娜减弱势在必然。这证实了我们的预测:21-26日持续低温天气将再次延长拉尼娜寿命,在23-25日潮汐组合配合下,拉尼娜指数将进入新的谷值。

https://www.tropicaltidbits.com/analysis/ocean/nino34.png

   2南极海冰面积进入极小值,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2月是拉尼娜的大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71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4771.html


2018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1424 次阅读 2017-8-14 10:26

2018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81-2月、6-9月、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83-5月、10-11月为弱潮汐时期。20181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一个月,潮汐组合类型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46, 47]。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潮汐组合A12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0323度,12为月亮近地潮,12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B18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3度,19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116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0.0257度, 115为月亮远地潮,117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123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125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E 129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0.0143度, 130为月亮近地潮,131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1022.html


相关报道

“速冻模式”开启吉林省迎来持续低温天气

时间: 2018-01-1916:38:33      来源:新华网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20日开始吉林省气温自西向东明显下降,21-26日气温持续偏低,全省平均气温为-24左右,比常年明显偏低。23-26日早晨,北部和东部山区最低气温一般可达-37℃~-33,部分地方可达-39左右,其它地区一般为-32℃~-28

2223日,吉林省东部有小阵雪,降雪量不足1毫米。

  此外,24-25日,延边地区有5级左右西北风,瞬间风力可达6级,其它地区有34级西北风。

  据悉,本次低温严寒是去冬以来最强一次冷空气活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范围广,对吉林省群众生产生活影响较大,需要积极应对。

  吉林省气象专家表示,一是各地要加强设施农业管理,及时对棚室采取防寒保温措施,预防棚室作物冻害;对于室外的经济动植物也要加以防护,以防冻伤。二是要对供水、供暖、供气、供电等城市设施加以保护,预防管道爆裂等事件。三是各供暖企业和单位要加大供热力度,确保严寒期间所有单位和居民用户室温达标。四是城乡群众外出要增添衣物,室外作业人员更应注意防寒,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五是要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特别是内蒙东部至吉林省的煤炭油运输车辆要注意防寒防冻,确保行车安全。(吉林省气象局)

责任编辑郭聪

http://www.jl.xinhuanet.com/2018-01/19/c_1122285221.htm

寒潮超长待机局地将现极寒天

作者:责任编辑:贾丕锐 2018-01-19 20:16:08 来源:正北方网-北方新报

 进入“四九”后,内蒙古大部气温回升,天气似有转暖的趋势,部分地区从18日气温回升至零摄氏度以上。但是,目前毕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小幅升温只是暂时的“假象”,更猛烈的冷空气已经在路上了。

 据内蒙古气象部门预计,受冷空气影响,119~25日全区大部地区将迎来一次“加长版”的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呼伦贝尔市、通辽市等东部地区将在19日率先迎接冷空气的“洗礼”,呼伦贝尔市气温将下降8~10摄氏度,局地可降12摄氏度或以上,大兴安岭林区北部最低气温零下43摄氏度到零下45摄氏度、牧区北部和林区南部为零下38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其余地区为零下30摄氏度到零下32摄氏度;期间伴有4~5级西北风、阵风可达6级。呼伦贝尔市和通辽市气象台已于119上午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此次冷空气过程降温持续时间较长,气温低、影响范围广,大兴安岭林区大部、呼伦贝尔牧区北部将再次出现“极寒”和“冰雾”天气。从20日开始,根河市、额尔古纳市、牙克石市、图里河镇等地的最低气温将连续5天都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局地在零下45摄氏度或以下,会对当地供暖、供电、交通等产生一定影响。

http://www.northnews.cn/2018/0119/2744873.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96040.html

上一篇:持续低温天气将再次延长拉尼娜寿命:2018年1月21日午报
下一篇:美洲地震进入活跃期:关注1月地震高潮
收藏 IP: 119.48.169.*|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