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缅甸暴雨致地基软化佛塔沉入河中:关注地壳均衡导致的城市沉没

已有 1990 次阅读 2017-7-26 10:1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壳均衡, 海平面上升, 城市沉降, 佛塔沉没

缅甸暴雨致地基软化佛塔沉入河中:关注地壳均衡导致的城市沉没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2017724日报道,缅甸近日受暴雨侵袭,不少地方发生洪水。位于中西部的马圭省灾情严重,暴雨令河岸附近土地结构变得松散,一座佛塔的地基软化,最终下沉入河中。

类似的事件在中国也有发生:据2007033104:19 东南快报报道,在厦门东渡港区内,一座巨型铁矿山,将地面压沉6米多,约200平方米的水泥地被拱起,推倒一座岗亭,运货铁路轨道也变了形。这正是大面积异常重物累计造成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港务管理人员不顾我们的再三警告,终于酿成重大损失。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

历史上,城市和村庄沉没于海底的事件时有发生。

相关报道

缅甸暴雨致地基软化佛塔沉入河中

2017.07.25 07:10:24


1 / 8

724报道,缅甸近日受暴雨侵袭,不少地方发生洪水。位于中西部的马圭省灾情严重,暴雨令河岸附近土地结构变得松散,一座佛塔的地基软化,最终下沉入河中。

http://slide.news.sina.com.cn/slide_1_2841_191887.html#p=1

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和经济风险预警正在被证实

作 者:杨学祥,杨冬红  上传日期:2007-3-31

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和经济风险预警正在被证实

                杨学祥,杨冬红

330上午5点多,在厦门东渡港区内,一座巨型铁矿山,将地面压沉6米多,约200平方米的水泥地被拱起,推倒一座岗亭,运货铁路轨道也变了形。“当时就听到连续几声巨响,地面瞬间下陷,地下石块被拱起来,有3层楼高的铁砂往塌陷那边倒,瞬间变成一层楼高,紧接着路旁保安岗亭也被石块推倒”,一曹姓目击者称,他正开车进去找人,看到整个过程。曹称,当时铁道旁没车辆也没工人,保安亭里有没有人受伤则不清楚。据工人介绍,该座铁矿砂山是前天由一艘轮船运来的,暂时堆放在那里,事发后,几辆推土机开来转移铁矿砂,由土方车运到附近一处空地搁置[1]

http://news.sohu.com/20070331/n249099197.shtml

宏观的研究表明,在潮汐准60年的周期变化幅度上,1977年至1999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全球迅速变暖;2000年至2030年,处于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将进入低温期;2031年至2060年又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全球又将迅速变暖[2]

在潮汐1800年周期变化幅度上,目前正处于变暖的峰期。从15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3]。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气候周期是一致的。当日、地、月排成一线且相互距离最小时,日月引潮力相互加强而变为最大,地球海洋潮汐规模也最大,这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3-5]

10万年冰期与间冰期转换周期中,目前处于地球轨道偏心率相对较小的间冰期,距今12.9万年与11.6万年间的气象记录,与现在的气候状况是相似的,都处于典型的迅速变暖过程。历史的经验是值得注意的[5]

我们在2004年就指出,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了风暴潮灾害,增大了洪涝威胁,减弱了港口功能,并且引发了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和海岸侵蚀等问题,导致了沿海湿地的损失和动物的迁徙,使按原设计标准建设的沿海城市市政排污工程的排污能力降低,对环境和人类活动构成直接威胁,严重影响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辽东湾、莱州湾和海州湾等岸段就因为海平面的升高而加重了其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盐渍化和洪涝灾害。沿海灾害加剧带来生产成本的提高和经济投资的风险[45]

中国巨灾是由多种效应叠加而成,是局部地壳均衡累加为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剥蚀沉积、冰雪消长、地热梯度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气压变化、海平面变化、潮汐振荡、旱涝交替、水库蓄水量变化和大城市建设等微力累加作用不可忽视。沿海城市无限制的扩大,将带来地面沉降、环境污染、海洋灾害、淡水危机等环境风险[4-7]

在厦门东渡港区内,一座巨型铁矿山,将地面压沉6米多,约200平方米的水泥地被拱起,推倒一座岗亭,运货铁路轨道也变了形。这正是大面积异常重物累计造成整体地壳均衡的产物。港务管理人员不顾我们的再三警告[4-7],终于酿成重大损失。

  滨海城市遭遇灭顶,农耕地区酷热难挡,热带疾病肆虐蔓延,洋流紊乱,冰川融化:温室效应能够给人类带来难以胜数的苦难。目前严寒地区变暖,产生出数量巨大的适宜居住土地,使土地供应增加。2005年,美国科学院警告,如果全球气候变化持续下去,它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外,没有任何事件可以与之相比。经济变动即意味着既有赢家也有输家,有人日进斗金,有人倾家荡产。气候变化会扭曲世界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人、全球经济和国际权力结构如何去适应气候变化,将影响到数代人的生活[8]

将发表在4月份英国《环境与城市化》杂志上的报告称,全世界共有6.34亿人生活在海拔10米以下的地区,遍及全球180多个国家。如果全球气温升高趋势不被有效控制的话,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将更频繁地受到飓风、地陷、海岸线侵蚀和海水倒灌等灾害的影响。报告还特别对中国进行了案例研究,称不仅中国“受灾”人口最多,而且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影响。报告称,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中国体现得最为明显。由于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沿海地区发展超过内地,带来内地人口大规模向沿海地区迁移。以19902000年为例,沿海低地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倍,大部分都是来自内地的外来人口。“除非采取措施,不然就存在这样一个可能性,即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沿海地区的人口安全都会被置于风险之中。”除中国外,印度、孟加拉国、越南、印尼也位于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但改变这一现象则并非易事。亚洲国家不同于荷兰这样的富裕欧洲国家,荷兰、丹麦等国可通过高投入的沿海工程阻止海平面上升,而亚洲国家则只能通过改变人口走向来阻止危机。麦克格兰纳汗说:“从低地地区迁移走人口十分必要,但耗资巨大,因此需要政府做更多努力,如以激励措施鼓励人口朝高海拔地区迁移,对人口迁移做长期规划等。”据了解,这份得到其他科学家审议的报告是对低地国家受气候影响的第一次肯定性研究。除这份报告外,国际最权威的气候变化评估机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在下周发表另一份全球气候评估报告,据称,这份报告的内容将更惊人[9]

据韩小妮报道,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将决定中国受灾程度。昨天晚上,晨报连线采访了报告的作者之一、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的戈登•麦克格兰纳汗博士。在谈到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将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时,麦克格兰纳汗说:“中国人口从内陆向沿海迁移的速度非常快。因此,中国在低海拔地区(海拔低于10米)的人口已经是世界上最多的了,而且还在迅速增长。这使得中国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因为在哪里建设沿海基础设施将决定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并且决定在下个世纪,这一地区是否更易于受到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袭击。”

据田辉报道,现在,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的后果被夸大了。对此,麦克格兰纳汗说:“我的观点是———这并不是权威意见———一些环境学家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夸大了对一些事情的判断(或者是媒体夸大了他们的发现),同时,另一小部分对气候变暖持怀疑态度的人又得到了过多的关注,这导致了误解,实际上,科学界的争论并没有人们认为的那么多。另一方面,关于气候变暖还有许多不确定性,所以没有人能够确切地知道在今后的几十年里海平面会上升多少或者风暴潮会有多严重。一定程度的共识是,海平面在下个世纪会上升很多,当然我重申这不代表我们是这一领域的权威[9]

我们关于沿海投资过度的环境安全和经济风险预警正在被证实。根据季林的潮汐调温说,潮汐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3-5]。在此期间,仍会出现潮汐短周期的小规模冷暖变化,如,60年周期潮汐变化导致的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温期,但是,近300年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海平面的迅速上升将侵蚀海岸,增大海岸土质的流变性。过度城市建设和地面载荷增加都会导致地壳均衡的破坏,形成规模巨大的地壳均衡运动。厦门东渡港区内巨型铁矿山将地面压沉6米的突发事件是一次典型的地面均衡运动,它敲响了沿海经济发展过度的警钟!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252.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5165.html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威胁世界的海平面上升。《海洋世界》19905 22-23页。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252.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8122.html

上一篇:7月25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7年7月26日早报
下一篇:7月25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17年7月26日午报
收藏 IP: 221.9.97.*| 热度|

3 苏德辰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