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给特朗普补课:变暖减排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设的骗局

已有 2161 次阅读 2017-2-14 06:3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气候恐怖主义, 布莱尔骗局, 变暖减排, 北极争夺

给特朗普补课:变暖减排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设的骗局

                                   杨学祥

最近有评论说,我们距离北极夏季无冰还有多远?谁都不知道答案。不管从政治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保住北冰洋夏季的海冰都不会简单。石油天然气巨头们早已对海冰之下的资源虎视眈眈,更容易进入的北极也意味着渔业、旅游业的可能性和更好看的经济数据。

同时,人们面临着意见分歧。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便放言气候变暖是中国设下的骗局,让去年生效的《巴黎气候协议》变数横生。而让海冰重新回来所需要的全球减排力度,却远在巴黎协定之上。

http://news.163.com/17/0210/16/CCU7URLB000187VE.html

如此看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需要补课:因为设下变暖减排陷阱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的盟友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相关博文

布莱尔的两手策略压垮了美国经济巨人

已有 4871 次阅读2009-1-13 08:1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布莱尔,两手策略,美国    推荐到群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09851.html

                     布莱尔的两手策略压垮了美国经济巨人

                                  杨学祥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信奉这一教条的美国没有被敌人打垮,却被朋友压垮。这个朋友就是对美国政策言听计从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当金融风暴在美国华尔街骤然兴起,席卷全球,美国金融权威格林斯潘也手足无措,无计可施。布莱尔的两手策略:支持伊拉克战争消耗美国经济实力,倡导温室气体减排计划提高企业经济成本,最终导致世界油价上涨,美国现金短缺,信贷危机,银行倒闭,企业破产。

1、  托尼·布莱尔简介

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195356(金牛座)生于英国北部的苏格兰首府爱丁堡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法律系,1984年成为大律师,1994年被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封为枢密院的一名官员。1983年进入下议院,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任财政、贸工、能源和就业事务副发言人,1992年起任内政事务发言人。1994年当选工党领袖。19975月任首相,后兼任首席财政大臣和文官部大臣。20016月在大选中再次获胜,连任首相。2007510日布莱尔宣布将于627向英女王递交辞呈,结束长达10年的首相岁月。

2、  伊拉克战争的坚定支持者

表面上看,布莱尔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布莱尔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摩擦。布莱尔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

由于布莱尔在对外政策上对美国的政策一步一趋,而且和布什关系密切,所以英国民众以及媒体经常嘲笑布莱尔是布什的哈巴狗。2003717,美国决定授予“美国反恐战争中最坚定的盟友”布莱尔国会金质奖章。然而时至今日布莱尔仍没有领取该奖章。据称,布莱尔主要是出于害怕承担被人指责其是布什哈巴狗的骂名的考虑。还有分析人士称,美国授予布莱尔的国会金质奖章已经成为一个不幸的象征,成为套在布莱尔脖子上的沉重枷锁。后来的事实同样证明,“美国反恐战争中最坚定的盟友”布莱尔国会金质奖章也是套在美国经济上的沉重枷锁。

不管英国民众如何议论,布莱尔预擒故纵借刀杀人的政策直接效果是伊拉克战争严重消耗美国经济实力,导致共和党政府威信扫地,在2008年总统竞选中以失败告终。

美国为其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迄今已有超过三千美军士兵丧生。此外,美国在伊拉克的财政支出也达到天文数字。有人甚至说,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去年说,在四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总共投入了2500亿美元的费用。但一直批评布什伊拉克政策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说,如果算上对伤病员的护理费用、由战争而引起的油价上涨以及许多其它因素,这笔资金的总数应当是两万亿美元。斯蒂格利茨说,仅用这个数字的四分之一,就可以使未来七十年的美国社会福利系统得到充足的资金保障。尽管这种估算存在争议,但它起码说明,美国在进入伊拉克战争之前,对于自己将会为此付出怎样的财政代价毫无所知[1]

美国金融风暴爆发后,2008102,美国参议院74票对25票通过了布什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新版救市方案,美参议院投票表决的救市方案总额从原来的7000亿美元提高到了8500亿美元,增加了延长减税计划和将银行存款保险上限由目前的10万美元提高到25万美元的条款,目的是安抚紧张的美国公众及支持经济增长。所使用的费用还不到伊拉卡战争费用的二分之一。伊拉克战争对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不容忽视。

3、  温室气体减排计划的倡导者

200578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格伦伊格尔斯宣布,为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更加有效地控制全球气候变暖,英国决定今年11月在伦敦召开一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控制气候变化方面的国际对话会议。

八国集团峰会7日至8日在这里举行。会议的两大主要议题是非洲发展和气候变化。峰会期间,八国集团专门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5个发展中国家参加对话会议。5个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在对话会议上表示积极参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并一致要求八国集团等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减排新技术,通过推广和使用高新技术共同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八国首脑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关于控制气候变化的宣言和一个行动计划,承认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影响气候变化,承诺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决定通过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对话,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布莱尔表示,发展中国家加入减排行动将使控制气候变化的努力更加有效,也将促使美国重新参加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谈判[2]

如果说布莱尔对美国的战争政策一步一趋,那么,布莱尔对美国的气候政策却采取背道而驰的相反路线。在美国总统布什以经济原因拒绝在京都协议上签字之后,布莱尔和欧盟决定在气候问题上掌控世界问题的话语权,重温大国引领世界潮流的昔日旧梦。布莱尔开创了气候问题政治化的先例,直接为美国的金融危机搭桥铺路。

   2007313,英国首相宣布了气候变化法案的草案。英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碳排放立法的国家。根据该草案,英国要在2050年削减60%的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的中期目标至少要减排26%。若没有完成计划,英国政府可能会被起诉。托尼·布莱尔说,这一计划可能会帮助英国说服其他国家的领导人,与英国携手应对全球变暖。英国环境部长戴维·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说:“这是革命性的一步,英国此举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建立了榜样。这一法案是国际性的里程碑。这是未来的环保方向。”环保主义者称该法案是“向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大步”[3]

200865,布莱尔撰文指出,新的环保技术已经推动着数十亿美元的产业。2007年,约有148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清洁能源技术上。从2006年开始,对清洁能源技术的投资增幅已达到60%。与此同时,对能源安全的担忧也是引发气候争论的原因。随着油价每桶涨到130美元以上,那些拒绝减排者就有更多的借口来回避对气候变化的关心。而减少对碳的依赖也是未来基本安全需求的核心。我一直认为,从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战略重要性而言,能源政策远不及防止气候变暖来得重要。如果没有美国的承诺,全球性协议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美国承诺本世纪中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减少50%碳排放量,并以立法的形式付诸实践,将可以有效改变减排的前景[4]。此时离2008102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布什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新版救市方案的事件不到四个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施瓦辛格日前决定,绕开布什政府,同英国政府合作建立共同温室气体市场,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变暖。施瓦辛格目前已经和到访的英国首相布莱尔达成共识,并在洛杉矶当地时间731日下午共同宣布,加州和英国计划建立共同的温室气体贸易市场。据了解,布什政府一直反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于2001年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加州州长施瓦辛格却跟布什意见相左,他已经呼吁加州到201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水平降到2000年的水平[5]。布莱尔大挖布什墙角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英国文化不愧是美国文化的最初源泉。

4、  美国共和党的新策略和温室减排计划对美国经济的伤害

近日《华尔街日报》刊载文章称现在共和党已经调整了他们的反对策略,将攻击重点放在了碳排放立法可能导致的最坏结果,即将碳排放税的收益用于补助前景不妙的可再生能源研发。

毫无疑问,美国新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及其民主党控制的美国国会将采取某些税收手段对碳排放加以限制,但是对立党派共和党人却指责全球变暖是一个谎言,声称不管是碳排放税还是碳限额与贸易体系,都会将难以接受的负担强加给美国经济。

  也许未来五十年里我们都无从得知全球变暖是否会成为现实,但是确实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迹象,例如北冰洋冰盖的融化、阿拉斯加日益温暖、全球气候发生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但是全球变暖的怀疑论者强调,从1998年以来,全球温度就再没有升高了,而且,近来的天气也变得不合时宜的冷了。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我们仍然能够无节制地向空气中继续释放数十亿吨的二氧化碳。

  对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征收50美元的税额将使得每加仑汽油的价格上涨25美分,这将使我们加速转向电力混合驱动汽车,放弃进口石油。同样的税负还将使电力支出费用提高1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会促使我们少用化石燃料,另一方面也会鼓励我们保持节约。

  但是,共和党称,碳排放税不会将收益返还给消费者,民主党操纵的国会将会把税收补助给狂热的特殊能源开发,特别是风能和生物燃料。他们称,奥巴马政府在决定优先发展哪种新能源时,风能开发是最可能让人们走上歧途的一种,那种认为风力发电可以取代煤炭或天然气发电的想法就是白日做梦。

  共和党称,风力发电只能将25%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而且其输出电量随时都在改变。现在的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度协调的装置,其电压不能改变哪怕很少的百分点,否则就会导致电力设备无法运转或者损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风还只是一种麻烦,而远非一种能量来源。

  然而,风能却是现在发展最快的一种电力生产方式,因为从美国联邦到各州都在资助这种再生能源的开发,政府要求公用事业部门建设风力发电设施。过不了几年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像丹麦一样,遍地风力发电站,却没有关闭一家化石燃料发电企业。

  生物燃料也已经被证明是一场更大的灾难,它吞噬掉了我们30%的粮食作物产量,夷平了大片热带雨林,却仅仅取代了3%的石油需求。

  除此之外,太阳能则具有不需额外补助就能达到降低碳排放量的好处。但是除了零碳排放的好处之外,太阳能发电在最大程度上依赖于炎热的夏季阳光,所以在用电高峰,通常还是要靠昂贵的燃气电机来提供能源。

  碳减排体系下的最大受益者恐怕还是核能,共和党称。核电企业已经向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递交了18份申请请求新建28座核反应堆,核电复兴之日可期。虽然看来奥巴马支持阵营中的许多环保主义者会躺在推土机面前阻止新核反应堆的建设和核能复兴,但是奥巴马自己的态度却比较微妙,毕竟他来自伊利诺伊州,那里45%的发电量都来自核反应堆。

也许对于共和党人来说,比较谨慎的立场是:“碳限排,没问题;补助新能源?没门。”他们认为,启动碳排放税或者拍卖碳限额与贸易许可之后的收益如果用以削减其他方面的税收,那么就不会损害经济发展;需要避免的是野蛮的、国会操纵下的投机式的替代能源繁荣。正如洛克菲勒大学人类环境课题组主任杰斯·阿苏贝尔(Jesse Ausubel)所说:“可再生能源将会是下一个垮台的次级抵押贷款。”[6]

从美国共和党的最新策略,可以看到英国倡导的温室减排计划对美国经济的伤害。

5、  结论及2009年欧盟(EU)轮值主席国捷克政府的宣言

2009年欧盟(EU)轮值主席国捷克政府的宣言可以给本文一个精彩的结尾:

有一种普遍看法,认为捷克共和国是在一个相当复杂的时刻接任欧盟(EU)轮值主席国的,尽管几乎所有“时刻”最终都可以被称为“复杂”。我们不应该恐慌,而且必须对那些只想借此摆布我们的人(布莱尔?作者加注)——他们将当前这个阶段描述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刻——说不。

  当然,有一些被大肆宣传(如果不是过度渲染的话)的问题确实存在。全世界正处于严重的金融与经济危机之中。欧盟的问题也愈加严重:“民主赤字”日益显著,并且在自身的制度安排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全球气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那些散布全球变暖危言的人成功地让政治家们(还有一些普通人)相信,世界末日即将到来。凭借这一虚假的断言,他们试图束缚我们的自由、限制我们的繁荣。而长期存在,给数百万民众带来深重苦难的核心武装冲突——例如在阿富汗、伊拉克、巴以和一些非洲地区——也无望得到迅速解决。

  经济危机应被视作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是狂妄自大的政客们玩弄市场的结果,因此是我们必须付出的“合理”代价。这些政治家们试图将一切归咎于市场,而毫不自责,这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必须予以坚决抵制。捷克政府将——满怀希望地——不会把全世界和欧洲推向更加严厉的监管、国有化、去自由化和保护主义。在这个方面,我们的历史经验提供了强有力的前车之鉴。

  我们的历史经验提供了一条清楚无疑的教训:我们所需要的总是更多的市场、更少的政府干预。我们还认识到,政府失灵比市场失灵的代价更大。

  捷克政府不至于成为全球变暖危言的支持者,这一点也是我们可以指望的。捷克人认为,自由与繁荣遭受的危害要远甚于气候。有关当前全球变暖程度的唯一性并没有得到证实。对于那些引发全球变暖因素的解释既不清晰,也不能让人信服。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缓解气候变化的举措是无效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人类已经证明自己完全能够适应气候的渐进变化。我们应该将注意力转向其它真正令人畏惧的问题[7]

参考文献

1.  布什又要增兵伊拉克战争巨额军费在美国引发争议。时间:2007-01-11星岛环球网。http://www.stnn.cc/america/t20070111_441847.html

2.  卢苏燕,曹丽君。布莱尔宣布今年在伦敦召开全球气候变化会议。2005070902:07 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w/2005-07-09/02076388372s.shtml

3.  王淏。英国可能第一个为碳排放立法。2007031613:17人民网。http://env.people.com.cn/GB/5480189.html

4.  Tony Blair。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全球化。2008060508:39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http://star.news.sohu.com/20080605/n257293523.shtml

5.  绕开布什施瓦辛格与布莱尔合作减排温室气体。2006-08-01 GMT星岛环球网。http://www.stnn.cc/america/t20060801_290748.html

6.  常旭旻。“碳限排,没问题;补助新能源?没门!”2009010411:34  来源:人民网-环保频道。http://env.people.com.cn/GB/8617813.html

7.  胡娟。我们应该给市场松绑。200919 832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金融网。http://active.zgjrw.com/News/200919/index/476947677110.html

[转载]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

已有 1490 次阅读 2011-9-18 04:0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气候恐怖主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7539.html

http://gb.cri.cn/9083/2007/03/20/1965@1505175.htm

http://news.sina.com.cn/o/2007-03-20/100911452633s.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9345.html

                        气候恐怖主义能维持多久?

                                 杨学祥

  新快报讯“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前天在由广州市科协和英领馆联合举办的论坛上,来自英国的资深环保记者保罗·布朗语出惊人。他更指出,在2050年后,如果广州的气温再上升3摄氏度,没有空调难以生活。保罗·布朗曾是英国《卫报》的资深记者,此次他来到中国时,就带来了国际权威机构的最新研究结论:如果人们仍不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的话,到2050年时,全球平均气温将再上升2摄氏度,而至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5摄氏度[1]

布朗为中国描绘出一幅可怕的远景:中国经济上最发达的两个地区都将首先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是致命一击。气候恐怖主义者的恐怖袭击手法远远高于一般的恐怖主义,以预言50年内的世界末日来胁迫世界进入其布下的经济陷阱!经济基础影响人们的政治观点,布莱尔不是为了世界利益而是为了英国的经济利益而成为控制全球变暖的领头羊。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欧洲各国的利益并不一致。

今年1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新能源政策提案,提高可再生能源在欧盟能源消耗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5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各成员国代表仍未能弥合分歧,使得这一问题成为即将举行的欧盟春季首脑会议的一个难点。这已经是最近一个月欧盟部长级磋商在此问题上的第三次失败。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对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这些新型能源的探求正在不断升温。虽然欧盟各成员国基本认同应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是否设定强制性目标问题上分歧严重。以核能利用大国法国为首的几个国家认为,环保型新能源并不仅仅局限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因此法国建议,把低二氧化碳排放型能源纳入可再生能源强制性比例目标内,从而使占到本国发电量三分之二的核能涵盖在内。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因在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基础较好,因此不同意法国等国的意见。实际上,欧盟早在10年前就以自愿实施为原则,提出要在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到12%。不过,由于目标缺乏强制性,有专家认为,从现在情况看,到时恐怕连10%都达不到。由此来看,如果欧盟各成员国在这一问题上继续争执不下,欧盟在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消耗比例提高到20%的宏愿将难以实现[2]

大国博弈的基本目标就是经济利益,文化、外交、政治、战争都是为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和途径。欧洲发达国家开发较早,资源和能源不足是其软肋。与其高价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受中东和俄国的制约和限制,不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兼得改善环境的目的。没有尾巴的狐狸提倡大家都割去尾巴,可惜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因为欧洲的说教而丧失其经济价值。如果欧洲找不到让大家都割去“石化燃料”尾巴的强有力的理由,缺少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大国支持的减排计划就必然失败。气候恐怖的宣传就会变成没有结果和没有救星的恐怖末日。美国花费倾国之力打造的石油基地,怎能因为欧洲一句话就一文不值?未来90亿人口能靠可再生能源生存吗?欧洲都办不到,发展中国家还能生存吗?

美国独霸石油资源的计划是实实在在的,欧洲可再生资源的计划是虚无缥缈的。有人以为,通过温室效应,人类就可以控制气候,就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只是天方夜谭而已。对大多数人而言,乘亚诺方舟要比改变气候实际的多。天热到两极,水来上高山。我们为什么要和老天爷较劲?人类有战胜自然的历史吗?

历史上,海平面有100-200的大幅波动,遍地可见的海岸阶地就是证据;气温变化幅度在10摄氏度以上,冰期和间冰期的转变已经历了数次。即使人类将地球积蓄数亿年的石化燃料消耗殆尽,地球的温度也不会超过历史的水平,气候恐怖论只能恫吓没有历史知识的人,世界不会因气候危机而走向末日。沧海桑田的变迁是自然规律,城市的兴亡,民族的荣辱,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阻挡不了风沙侵蚀的人类,居然想阻挡海水的进退。布莱尔的幻想即使戴上“科学”的面具也恫吓不了整个世界。

2007313美联社报道,英国政府于313建议进行一次大胆的,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此举将促使美国、中国和印度也出台同样的立法。按照该立法的草案,英国到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60%。“这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而采取的一项革命性举措。”托尼·布莱尔说:“它为全球其它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近几个星期以来,英国的政治党派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纷纷进行了“绿色”表决以展示他们的环境态度。无论是布莱尔的工党还是反对党保守党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他们把更多的媒体时间放在了臭氧层问题上而不是英国在伊拉克的驻军问题。来自伊拉克的坏消息已经让布莱尔的阵营受到打击,他们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可以使布莱尔掌握主动权的问题上,比如环境问题。布莱尔计划于9月份离任,如果他能够在离任前成功促成一项全球二氧化碳协定,这将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政绩[3]

如果把竞选的宣言当成行动的纲领,那么你就一定会上了机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贼船。布莱尔在为世界人民画饼充饥!如果布莱尔能把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由能源和资源化为负担和债务,那么,人类就可以靠热情、愿望和幻想解决一切物质的危机。布莱尔只给出发达国家可接受的极限,他没有给出发展中国家离开低价的石化燃料如何生存的方法。在将石油和天然气驱逐出国际燃料市场的表决中,美国、澳大利亚、中东和俄国决不会投赞成票。

王乃仙最近指出,气候变化是地球气候史的正常现象,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得比较和缓,有时则比较急剧。尽管近年来天气和气候出现了世界性的异常,但这种异常并没有超出历史上的变动尺度和界限。根据已知的气候演变史料,气候变化是有特点和规律可循的,天气冷暖交替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只向一个方向发展。所以,人们应当从已经发生的变异中寻求因果关系,探索出未来的可能趋势,并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在突变中切勿惊慌失措,更不能以眼前局部的、偶然的变异作为依据,贸然判断世界今后的气候将更趋“恶化”[4]

气候恐怖主义的纲领就像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以机会主义的损人目的开始,以自由主义的害己结果告终。自然规律不是由国际决议来改变的,尊重自然规律,适应气候变化,优化自然环境,构造和谐社会。这才是人类正确的选择[5-8]

参考文献

1.  刘正旭,李莹,刘萍。英国环保记者:全球气温再升2上海将被淹没。20070318 13:54 金羊网-新快报http://tech.sina.com.cn/d/2007-03-18/13541421472.shtml

2.  尚军。可持续发展要走“低碳”路线  欧盟力推新能源政策。  科技日报网。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7-03/15/content_643993.htm

3.  英国政府建议制定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法。气象港2007317http://qxg.com.cn/n/?fc=nd&cid=0&nid=11318

4.  王乃仙。气候变化究竟何去何从。发布时间: 2007-03-19 07:48 来源:光明日报http://www.gmw.cn/01gmrb/2007-03/19/content_573814.htm

5.  杨学祥.地球已开始进入变冷周期 (2004-3-23) .光明网.光明观察. 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3/23/1122001.htm

6.  杨学祥.冷静看待气候变暖. 2007-2-11光明网 - 光明观察学术观点. 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3439

7.   杨学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科技潮,2006,(9):20-22 http://www.bestinfo.net.cn/wcm/bjkw/ztrd/ztrd_wz.jsp?art_id=39833&mag_id=153&year=2006&issue=9

8.  杨学祥. 面对危机的正确抉择:改变气候还是适应气候? 2007-3-1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2412

相关报道

图解|全球减排变数横生,世界海冰面积却创新低

2017-02-10 16:44:00 来源: 澎湃新闻网(上海)
38

2016年是全球气候充满极端状况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连续第三年打破历史纪录,又一次成为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已经超过400ppm警示线(1ppm为百万分之一),甲烷浓度也飙升破纪录,气候变化的长期指标上升至新水平。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 NSIDC ),一月份的全球海冰覆盖面积达到有数据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这一异常趋势从去年10月延续至今。

图片来源:Twitter @kevpluck
每年,北极的海冰覆盖面积会在夏季结束时的9月达到最低点,随后逐步回升。然而去年,北极冬季的海冰回升幅度远不及往年,这是因为环绕北极的气流减弱,本该被“圈”住的冷空气南流到了西伯利亚,而暖气流入侵北极,造成气温异常,甚至一度升温20摄氏度,进一步影响海冰面积。
下图中,2016年9月10日,北冰洋的海冰面积为当年最低、历史第二低。美国宇航局用金线代表1981-2010年间海冰面积的平均最低值,却还比9月10日当天数据多了236万平方公里,将近四分之一个中国的面积。
图片来源:NASA
图片来源:NASA
海冰面积减少意味着什么?
对南北两极的动物来说,生存问题迫在眉睫。例如,北极熊狩猎、繁殖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浮冰,海冰消融让它们需要耗费更多体力寻找食物。研究者认为,未来三四十年内,北极熊的数量极有可能减少30%。而南极的阿德利企鹅本来分布于整个南极大陆,但在气温迅速上升的地区,这种企鹅的生活习性受极端多变的气候影响,族群数量持续下降。
图片来源:NASA
面临异常天气的显然不只是南北极的动物。2016年已经连续第三年成为史上最热的一年,全球变暖可能会让我们越来越习惯极端天气的到来。这几年,干旱几乎成为了美国西南部的“标配”,而中国去年夏天频发的洪涝灾害也和全球变暖脱不了干系。据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 Munich RE ) 发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四年来最高,达1750亿美元,其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占34%。据其估测,去年六七月份的洪水至少给中国造成了203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我们距离“北极夏季无冰”还有多远?
谁都不知道答案。不管从政治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保住北冰洋夏季的海冰都不会简单。石油天然气巨头们早已对海冰之下的资源虎视眈眈,更容易进入的北极也意味着渔业、旅游业的可能性和更好看的经济数据。
同时,人们面临着意见分歧。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竞选期间便放言“气候变暖是中国设下的骗局”,让去年生效的《巴黎气候协议》变数横生。而让海冰重新“结”回来所需要的全球减排力度,却远在巴黎协定之上。

参考文章:
-《新科学家》杂志: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13493-global-sea-ice-has-reached-a-record-low-should-we-be-worried/
-《自然》:http://www.nature.com/news/arctic-2-0-what-happens-after-all-the-ice-goes-1.21431
-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http://nsidc.org/arcticseaicenews/charctic-interactive-sea-ice-graph/
- 美国宇航局:https://www.nasa.gov/feature/goddard/2016/climate-change-may-shrink-adelie-penguin-range-by-end-of-century
-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https://www.munichre.com/us/property-casualty/press-news/press-releases/PressRelease-2017/natcat-2017/index.html

http://news.163.com/17/0210/16/CCU7URLB000187VE.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3482.html

上一篇:2017年2月14日早报:11日拉尼娜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2016年印度空气污染持续爆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惹的祸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5 钟炳 周少祥 蔡小宁 张学文 蒋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