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还是孤立主义的?

已有 3985 次阅读 2017-2-5 14:4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霸权主义, 孤立主义, 美国衰落, 中国机遇

中国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美国:霸权主义的还是孤立主义的?

                                杨学祥

   关键提示:美国总统奥巴马2015年在美国西点军事学校毕业典礼上说,美国的强大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与之相反,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6119报道,二战后,美国人第一次选出这样一位总统,他承诺推翻历任总统一直实行的国际主义,并建立实体与隐喻意义上的双重高墙。特朗普的获胜预示着一个更关注自身事务,让世界其余地方好自为之的美国。事实上,20160430特朗普外交政策演讲全文:愿与中俄和平相处,已经表明了强势美国的衰落。

奥巴马的霸权主义: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5年在美国西点军事学校毕业典礼上说,美国的强大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发表文章说,“美国世纪不会因中国崛起而终结”,“美国世纪仍将继续”。

美国霸权主义是全方位的,包括经济霸权、金融霸权、法制霸权等。其主要特点是以超强的军事实力,欺侮、压迫和支配小国;不尊重他国主权和独立;对他国强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把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复杂化、扩大化、国际化,从而为美国霸权插手“亚太”地区事务制造借口。其主要目的:一是用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手积极推行美国的价值观;二是为美国经济攫取市场和资源;三是为美国大资产阶级、大军火商、大金融家服务;四是为了遏制中国,制造“中国威胁论”。因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是对美国全球霸权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撼动了美国所主导的全球秩序。

美国《赫芬顿邮报》网站2014721发表《美国世纪的挽歌》一文,批评美国“9·11”已经过了近13年,仍然没有汲取教训;印度资深记者、作家普雷姆·尚卡尔·杰哈在《印度快报》网站发表文章:《美国世纪接近尾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41013发表吉迪恩·拉赫曼《美国、英国和帝国的险境》一文,揭示“美国正重蹈大英帝国的覆辙”等等。

http://opinion.huanqiu.com/plrd/2016-01/8474359_4.html

特朗普的孤立主义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016119报道,二战后,美国人第一次选出这样一位总统,他承诺推翻历任总统一直实行的国际主义,并建立实体与隐喻意义上的双重高墙。特朗普的获胜预示着一个更关注自身事务,让世界其余地方好自为之的美国。

这场将他推向统治高位的局外人革命,反映了国际政治的根本变化,这种变化从今年英国公投脱欧等事件已可见端倪。特朗普的胜利,对在欧洲已显而易见并逐步蔓延到世界其他地方的民粹主义、本土主义、民族主义和封锁边境运动来说,堪称火上浇油。

世界各地许多人纷纷思考周二的选举结果对自己所在的地方意味着什么。将自己的外交政策总结为“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承诺沿墨西哥边境建立一道高墙,暂时禁止穆斯林移民进入美国。他质疑华盛顿对北约盟国的长期义务,呼吁减少对外援助,他对俄总统普京称赞有加,发誓撕毁国际贸易协议。

特朗普对撤回军事力量与经济援助的承诺令许多国家开始提前思考,如果失去美国这个盟友该怎么办。日本前外交官宫家邦彦说:“美国在欧洲、中东与亚洲的所有盟国都要考虑如何保护自己。”

“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亨里克·穆勒称,“二战后,美国的核武器以及它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先是保护着西欧,然后又保护了中欧各国,如今这一切就要完结了。”

少数几个热情欢迎特朗普获胜的地方包括俄罗斯。俄专栏作家弗罗洛夫说:“美国将忙于自己的问题,不会来招惹普京……这有什么不好?”

而以色列领导人则担心,美国会进一步从充斥战乱、恐怖主义和动荡不安的中东抽身。

据法国《费加罗报》1110文章,作为国际政治新手,世界第一大国的新总统可能主张某种形式的孤立主义,这在盟友中引起担忧。

如果人们还记得特朗普的讲话,那么他进入白宫很有可能在国际关系中引发一场真正的海啸。法国驻美大使热拉尔·阿罗说:“世界在我们眼前坍塌。令人晕头转向。”

东欧开始刮起恐慌之风,那里曾是前苏联盟友的国家如今一直都靠美国保护,它们担心被送到俄罗斯熊的利爪下。波罗的海沿岸小国更加忧心忡忡,因为特朗普曾表示,如果普京在它们边境发起新的军事冒险行动,美国不一定会前去相救。西欧同样感到不安,因为自二战以来,西欧的防御和安全都依靠美国。

在特朗普的所有主张中,孤立主义似乎是最认真且最可能实现的。他已开始了以“美国优先”为主旨的运动。他要中断美国耗资巨大的军事干预行动,他将让美国的盟友为自己的防务花费更多和担负更多责任。特朗普的胜利很可能预示着一个新世界的到来。

http://news.163.com/16/1111/13/C5JJFP73000187V8.html

相关报道

正在得到证实的预言:美国无力支撑重返亚洲政策

2016-10-17 15: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经济危机美国衰落战争代价盟国负担

正在得到证实的预言:美国无力支撑重返亚洲政策

               杨学祥

我们在2016615指出,尽管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有许多石油富国的支持,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应运而生,伊拉克战争成为美国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被庞大的军费和伊拉卡战争拖入困境,美国在国防预算上的“大出血”也是美国经济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预测也得到证实:大国有大国的忧虑。

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远不及石油富国,不可能为美国的南海政策买单。美国南海巡航需要的庞大军费,将加剧正在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

美国本土远离南海,航母作战群消耗日出斗金,不可能长期持久;而中国坐拥南海,以静制动,可以持久地消耗美军。

如果战争暴发,没有赢家的战争将使美国的衰落不可避免。

牢记历史的教训:和则共赢,战则两伤。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882.html

1991年前苏联解体,2016年欧盟分裂,如果美国坚持与中国为敌,下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美国解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9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8984.html

热门视频汇总20161017报道,南海局势降温专家:美或在中国其他领域制造麻烦。报道要点是,美国无力支撑重返亚洲政策。

http://video.sina.com.cn/news/spj/topvideoes20161017/?opsubject_id=top1#250800301

事实上,20160430特朗普外交政策演讲全文:愿与中俄和平相处,已经表明了强势美国的衰落。

特朗普指出美国外交政策中的五大缺点。

  第一,我们的资源过度开支。

  奥巴马使经济不景气,连带着削弱军事力量。浪费性支出、巨额债务、低增长、巨额赤字以及开放性边界,这一切都已经将我们拖垮。现在,每年我们的生产贸易赤字已经接近约1万亿美元。我们在不断重建其他国家,而自己却在下滑。非法移民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机会,结束这一局面可给我们提供很多的资源,来重建军事,恢复经济独立与强大。总统竞争者中,我是唯一一个知道问题并清楚如何解决的人。

  第二,我们的盟国并没有承担公平的份额。

  对于沉重的安全负担,我们的盟国应该就经济、政治以及人力成本作出贡献,但很多国家什么都不做,他们认为美国很弱,感觉不需要和我们一起履行协定的义务。

  如果我们的盟友能尽到他们的责任,支持共同国防和安全,整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安全。

  特朗普政府将引领一个合理武装、合理资助的自由世界。

  第三,我们的盟友开始认为他们不能依靠我们。

第四,我们的敌人不再尊重我们。

最后一点,美国现在不再理解我们的外交政策。

http://roll.sohu.com/20160430/n447002588.shtml

所谓世界警察的美国,其巨大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正如特朗普所说,我们在不断重建其他国家(如战后日本,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及其重建),而自己却在下滑。

正如我们在2016615指出的那样,尽管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有许多石油富国的支持,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是应运而生,伊拉克战争成为美国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被庞大的军费和伊拉卡战争拖入困境,美国在国防预算上的“大出血”也是美国经济倒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预测也得到证实:大国有大国的忧虑。

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实力远不及石油富国,不可能为美国的南海政策买单。美国南海巡航需要的庞大军费,将加剧正在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26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1681.html

上一篇:2017年2月5日午报:3日拉尼娜指数再次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2017年2月5日晚报:3日拉尼娜指数再次进入上升区间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2 钟炳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5: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