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12月16日早报:证实拉尼娜指数15日潮汐组合进入谷值

已有 2647 次阅读 2016-12-16 06:3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地球自转, 潮汐组合, 寒潮, 预测检验

1216早报:证实拉尼娜指数15日潮汐组合进入谷值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我们在28日指出,20161118-123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1129-122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我们在124指出,124进入新的波动峰值0.109,高于上一轮峰值-0.417,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201612 7-9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8627.html

事实上,拉尼娜指数在201612 7-9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5日下降到0.0816日下降到0.0467日下降到-0.1388日下降到-0.2679日下降到-0.39610日下降到-0.55011日下降到-0.5821112时下降到-0.6071118时保持-0.6071200时继续保持-0.6071212时继续保持-0.6071218时继续保持-0.6071512时进入新的谷值-0.628

1  2016121112拉尼娜指数为-0.607,比121100-0.582减速0.025,减速变得更慢,进入新的谷值-0.607117进入峰值(-0.643),9日出现次峰值(-0.664),17日再现更高峰值(-0.443),19日形成新的峰值-0.41721日出现新的谷值-0.59228日进入新的谷值-0.81729-30日开始新的波动,30日加速变为特快,124进入新的波动峰值0.152,高于上一轮峰值-0.417,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201612 7-9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5日下降到0.0816日下降到0.0467日下降到-0.1388日下降到-0.2679日下降到-0.39610日下降到-0.5501100时下降到-0.5821112时下降到-0.607,接近谷值。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121.html

2  2016121118拉尼娜指数为-0.607,比121112-0.607减速0.0,减速停止,进入新的谷值-0.607117进入峰值(-0.643),9日出现次峰值(-0.664),17日再现更高峰值(-0.443),19日形成新的峰值-0.41721日出现新的谷值-0.59228日进入新的谷值-0.81729-30日开始新的波动,30日加速变为特快,124进入新的波动峰值0.152,高于上一轮峰值-0.417,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201612 7-9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5日下降到0.0816日下降到0.0467日下降到-0.1388日下降到-0.2679日下降到-0.39610日下降到-0.55011日下降到-0.5821112时下降到-0.6071118时保持-0.607,进入新的谷值-0.607

3  2016121512拉尼娜指数为-0.628,比121118-0.607减速0.021,进入新的谷值-0.628117进入峰值(-0.643),9日出现次峰值(-0.664),17日再现更高峰值(-0.443),19日形成新的峰值-0.41721日出现新的谷值-0.59228日进入新的谷值-0.81729-30日开始新的波动,30日加速变为特快,124进入新的波动峰值0.152,高于上一轮峰值-0.417,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拉尼娜指数在201612 7-9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5日下降到0.0816日下降到0.0467日下降到-0.1388日下降到-0.2679日下降到-0.39610日下降到-0.55011日下降到-0.5821112时下降到-0.6071118时保持-0.607 2016121512拉尼娜指数进入新的谷值-0.628

我们在20161212指出,关注拉尼娜指数在13-15日潮汐组合的波动上升和双十二寒潮对拉尼娜的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121.html

事实证明,由于拉尼娜指数在13-15日潮汐组合的波动上升和双十二寒潮对拉尼娜的影响,拉尼娜指数谷值推迟到15日发生,16日以后开始进入峰值。

关注20161213-15日潮汐组合导致的拉尼娜指数上升。

 

预测对比

 

我们在28日指出,20161118-123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配合1129-122潮汐组合,拉尼娜减弱将会成为主要趋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7210.html

我们在20161018指出:

潮汐组合A1129为日月大潮, 122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8.90812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验证:124进入新的波动峰值0.152,高于上一轮峰值-0.417,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

潮汐组合B129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66度。127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拉尼娜指数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拉尼娜指数在201612 7-9日潮汐组合转入低谷,5日下降到0.0816日下降到0.0467日下降到-0.1388日下降到-0.2679日下降到-0.39610日下降到-0.55011日下降到-0.6071200时继续保持-0.6071212时继续保持-0.607,进入新的谷值-0.607。高于1128的谷值-0.817,拉尼娜减弱非常明显。

潮汐组合C1215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8.93661度,1214为日月大潮,1213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次拉尼娜指数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事实证明,由于拉尼娜指数在13-15日潮汐组合的波动上升和双十二寒潮对拉尼娜的影响,拉尼娜指数谷值推迟到15日发生,16日以后开始进入峰值。

关注20161213-15日潮汐组合导致的拉尼娜指数上升。

 

潮汐组合D1221为日月小潮,1221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 00047度,1225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次拉尼娜指数下降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潮汐组合E1229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8.95967度,1229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本次拉尼娜指数上升幅度关系到拉尼娜是否夭折。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增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20169-12月地震活动进入高潮。12月雾霾活动进入高潮。本月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利于拉尼娜发展,潮汐组合类型也不利于拉尼娜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094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0227.html 

 

厄尔尼诺指数存在13.6天月亮赤纬角变化周期

 

我们在2012-12-804:24指出:

地球自转确实存在13.6天和18.6年周期。李国庆发现月亮视赤纬角变化周期13.6天、27.3天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12]。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地震的激发原因之一。赤纬角变化周期13.6天、27.3天和18.6年周期对厄尔尼诺指数存在明显影响[3-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40384.html

 

参考文献

1. Li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atmosphericcirculation [J].Adv.Atmos.Sci. 2005, 22:359-374.

2.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

3. 杨学祥,杨冬红。2014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4. 杨冬红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

5.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

6.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028.html

上一篇:台湾台东县海域发生5.1级地震:关注12月地震高潮
下一篇:北极地区气温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初超级寒潮将再次上演?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