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福岛震后7小时新西兰地震:关注强潮汐激发地震

已有 2704 次阅读 2016-11-25 13:22 |个人分类:科普文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厄尔尼诺, 地震活跃期, 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潮汐激发

福岛震后7小时新西兰地震:关注强潮汐激发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据新华社东京11月22日电当地时间22日5时59分(北京时间4时59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

参考消息网1123报道港媒称,新西兰北岛东部海岸于当地时间22日下午120分,发生里氏5.6级地震,5小时后南岛再发生5.3级地震。

新西兰北岛东部海岸于当地时间22日下午120分,发生里氏5.6级地震,在日本福岛地震7小时后发生,5小时后南岛再发生5.3级地震。

日本福岛和新西兰两地相距很远,它们之间没有构造上的关联。但是,时间差距表明是受到半日潮的激发作用。

半日潮即正规半日潮。潮汐的一种类型。对于地球上任何一个定点来说,从它第一次处于对月点的位置转到第二次又处于对月点的位置,所需的时间,比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24小时)长一些,先后两次对月位置的时间间隔约为24小时50分。这个时间间隔叫一个太阴日。在一个太阴日内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称为半日潮。其特点是两个高潮和两个低潮的高度都相差不大,而涨、落潮时也很接近。高潮和低潮的间隔时间为6小时12分。

海洋半日潮和固体半日潮的高低转换,导致地下断层构造起伏变化,激发了相应的地震活动。


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地震火山活动的机制: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

证据显示从19641987年南方涛动五个最低值和沿东太平洋隆起从20oS 40oS插入式的地震活动之间相关. 这个地区包含了地球上最广阔的山脉体系之一, 巨大的能源在那里通过海底火山和热液活动释放出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现象——厄尔尼诺和地震群——不顾它们无规律的循环速率和周期, 看上去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同样, Daniel A. Walker (1995) 发现, 在过去最持久的六个厄尔尼诺与最反常的插入式地震活动相一致, 它们在19641992年沿东太平洋隆起从15oS 40oS同时发生. 根据海底火山作用和热液活动, 东太平洋隆起从15oS 40oS地区是地球上有据可查的最活跃地区, 在这个地区微小相同的变化或大气压力范围的转移对引发厄尔尼诺的作用是公认的. 如果这个地区的热活动没有被海洋覆盖, 这些活动将被认为是引起厄尔尼诺的重要因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7202.html

周春平综合WyrtkiK.(1982)、王宗山等(1990)、张先恭等(1990)、林传兰(1991)、蔡亲炳等(1993)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的变化与El Nino事件的密切关系。在El Nino期间海平面高度变化一般有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El Nino前期由于信风加强,暖水在西太平洋堆积,斜温层变深,西太平洋海面高度一般可高出常年平均40~60厘米,相反东太平洋海水高度比常年平均低40~60厘米,形成“西高东低”的形势;第二阶段,El Nino事件爆发的当年,西太平洋海面高度迅速下降到正常高度以下,暖水以开尔文波的形式向东传播,而东太平洋的海面高度迅速上升到正常高度或以上;第三阶段,在El Nino盛行阶段,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强烈地降低,东太平洋海面高度强烈地上升,这时暖水仍以开尔文波的形式不断地向东传播,到达南美沿岸,然后反射,以罗斯贝波向西传播,整个赤道太平洋海面高度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式;第四阶段为海平面高度恢复阶段,在El Nino衰退过程中,西太平洋暖池海面高度逐渐恢复到正常高度,东太平洋海面高度则下降到正常高度。

赤道信风使暖水集中在赤道西太平洋,冷水集中在赤道东太平洋,温差为3~9oC,高差为40~60厘米。当厄尔尼诺到来时,情况发生逆转。由于地壳均衡原理和水均衡作用,东西太平洋地壳在厄尔尼诺前后至少分别升降13~20厘米,引发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厄尔尼诺引发的地壳均衡运动具有东西太平洋地壳反向升降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与南方涛动的气压变化跷跷板现象一一对应。它是微力放大的典型事例,即较小的东西赤道太平洋上空气压反向变化,增强或减弱赤道信风,引起东西赤道太平洋海面的反向变化和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

     

       

1 厄尔尼诺事件和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如图1 所示,当赤道信风使西太平洋海面增高和东太平洋海面降低时,西太平洋地壳下降,形成海沟处的消减带,挤压地下流体上喷形成西太平洋暖池,或向西部大陆和东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形成岛弧火山和大陆火山;东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东太平洋海隆和沿岸断裂带张开,岩浆和热气喷出,形成海底火山,加热海水及其上方空气,降低大气压,减弱赤道信风,使太平洋西部暖水东流,形成厄尔尼诺。信风减弱使东太平洋海面增高和西太平洋海面降低,东太平洋地壳下降,使东太平洋海隆闭合下降,挤压地下流体向东部大陆和西部大洋的地壳下流动,挤压新生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运动;西太平洋地壳相对抬升,使西太平洋岛弧断裂张开,岩浆喷出,形成陆地火山。若火山在中太平洋莱恩群岛一带喷发,则会出现中太平洋表面海水首先增温的情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5850.html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转换将导致更大规模的环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

2015-2016年发生了超强厄尔尼诺,2016年发生了拉尼娜。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频发表明,地震能量积累已经接近爆发水平,强潮汐激发地震现象越来越明显。

日本福岛、新西兰、阿根廷、中美洲萨尔瓦多地震频发值得特别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16-621

2.    周春平. 大洋暖池及其影响[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01. 1, 84.

3.    张丽欣. 厄尔尼诺——来自天道的警告[J].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1999. 315~316.

4.    高庆华, 胡景江,徐炳川等.地壳运动问题[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 131, 135.

5.    战淑芸. 厄尔尼诺事件和地震活动[M].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编, 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集(1990).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02~305.

6.   Walker, D. A., MoreEvidenceIndicates Link Between El Ninos and Seismicity. Eos. 1995,76 (4):33,34,36.

7.   郭增建, 郭安宁,周可兴. 地球物理灾害链.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7. 111~114, 146~158

8.   郭增建. 海洋中和海洋边缘的巨震是调节气候的恒温器之一. 西北地震学报, 2002, 24(3): 287

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10.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11.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J]。世界地质。198871):43-48

相关报道

福岛震后数小时新西兰地震网民猜与超级月亮有关

2016-11-23 11:11:00 来源: 参考消息网(北京) 举报

   参考消息网1123报道港媒称,新西兰北岛东部海岸于当地时间22日下午120分,发生里氏5.6级地震,5小时后南岛再发生5.3级地震,暂未有伤亡报告。由于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仅相隔数小时,且同处环太平洋火山带,惹人揣测两者是否有关系,但专家一般相信只是巧合。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123报道,新西兰第一次地震起初定为6级,其后修正为5.6级,其震中位于首都威灵顿东北约200公里,震源深度为10公里,估计方圆500公里的人感震动。新西兰南岛在5小时后亦发生地震,震央位于基督城东北约75公里。当局无发海啸警报。


   专家估计巧合


   曾在日本研究地震的专家陈先生受访认为,日本与新西兰地震没有太大关连,而日本地震仍存很多不确定性,预料强烈余震或陆续有来。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陈龙生表示,两国地震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不过牵涉两个不同的断层,相信只属一场巧合。澳洲地球科学局高级地震学家格兰维尔亦指出,没有证据显示福岛地震引发新西兰地震,只是巧合而已。


   网民质疑“超级月亮”所致


   在本月14日全球出现“超级月亮”天文现象之前一周,有阴谋论者曾预言“超级月亮”前后数天会有大地震,结果一语成谶,新西兰于13日发生大地震。

   月亮接近地球时的引力,会导致海洋及地壳变动。日本有网站分析指,22日福岛地震是“超级月亮”的8日后,网民猜测地震或与“超级月亮”有关。

http://news.163.com/16/1123/12/C6IC1CCU000187V8.html


日本福岛7.4级强震引发海啸

2016-11-23 05:55:55 来源: 南京日报(南京) 举报


   日本福岛7.4级强震引发海啸


   据新华社东京11月22日电当地时间22日5时59分(北京时间4时59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福岛县有两人受轻伤。日本气象厅发布海啸警报。

   日本气象厅说,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7.3度、东经141.6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日本关东地区和东北地区多地有较明显震感,福岛县和茨城县部分地区观测到5度弱的地震烈度。

   日本气象厅发布海啸警报,称福岛县、宫城县、岩手县等沿岸地区可能观测到1米至3米的海啸,提醒当地居民向高处避难。7时左右,福岛县相马港、小名滨港和岩手县大渡船港等地相继实际观测到高度0.3米至1.4米的海啸。

   福岛县应急部门说,受地震影响,福岛县一家工厂发生火灾。福岛县和新潟县两地约1100户停电。途经当地的新干线一度停运,现已恢复。东京电力公司说,福岛第二核电站三号机组的一处冷却设施一度停止运行,现已恢复。福岛第一核电站等当地其他核电设施未出现异常。  

日本气象厅22日上午召开记者会称此次地震是2011年“3·11大地震”的余震。虽然大地震已经过去5年多,但由于是9.0级的大地震,因此影响时间长、余震仍然活跃。

南京龙虎网-南京日报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http://news.163.com/16/1123/05/C6HKVV0E000187VI.html#from=relevant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16712.html

上一篇:25日午报:拉尼娜指数将进入新谷值
下一篇:25日晚报:拉尼娜指数将进入新谷值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李颖业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