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植物学的故事(115期)
历史因细节而生动------一套没有出版的古植物学文献目录
An unpublished catalogue of palaeobotanical literature compiled by Jen Hsü (1910--1992)
孙启高
2011年4月30日晚写于北京
全面而系统地研究中国古植物学兴起的历史与文化过程是一个有意义的专题。最近9期《古植物学的故事》均涉及这一专题研究,通过那些绕不过去的人与事勾勒出中国古植物学早期发展的基本脉络。然而,“历史因细节而生动!”我在第111期《古植物学的故事》里提到一套没有公开出版的古植物学文献目录,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向大家介绍这本文献目录。
1944年春,徐仁先生(1910--1922)取道缅甸飞往印度。他到印度勒克瑙(Lucknow )大学植物系跟随著名古植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Birbal Sahni (1891–1949)专攻古植物学。古植物学是传统学科,文献与标本几乎同等重要。在化石植物标本鉴定的过程中,有些研究者因为没有看到前人的研究论文而造成错误判断或认识。这种情形时常发生。从某种角度说,古植物学的文献目录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国家古植物学研究的历史概况。因此,古植物学的文献目录非常重要。过文献关是成为古植物学家的基本功之一。
1944年冬,徐仁先生通读了Birbal Sahni教授的单行本,并用钢笔逐条抄写的方式编纂古植物学文献目录。为了完成这项工作,徐仁先生前后共花费了9个月时间。这本古植物学文献目录伴随徐仁先生一生,但是一直没有公开出版。
文献目录所用纸张非常薄,均为空白纸,其宽度与中国的A4纸相近(约21.5cm);但是空白纸的高度为34 cm,比A4纸高5 cm。文献内容主要是英文,但也有德文、法文和日文等。徐仁先生抄写的文献目录很整齐,其英文cursive写得非常流畅而优美。[徐仁先生很小开始学习英文,他还在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念过书。根据我对美国教育的观察,美国小学教孩子们专门学习并练习如何书写优美的英文cursive,这属于基本的教学内容。这些是题外话。]
徐仁先生在其编纂的古植物学文献目录里首先整理了“一般目录”(general catalogue)。这一部分内容罗列了当时欧美古植物学界流行的若干古植物学文献目录。其中,第一条是美国古植物学家Frank Hall Knowlton (1860 --1926)于1919年编纂的《北美中生代和新生代植物目录》。我在第98期《古植物学的故事》里提到这个重要目录:
1919
A catalogue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plants of North America
然后,徐仁先生整理了一份古植物学教科书清单。这一部分内容罗列了当时欧美古植物学界流行的主要教科书。其中,第一本书是英国著名古植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Albert Charles Seward (1863--1941)于1931年出版的教科书----Plant Life through the Ages [这本书第二版于1933年出版,1959年重印] 。作者Albert Charles Seward是Birbal Sahni的老师,也就是徐仁先生的“师爷”。
徐仁先生编纂的古植物学文献目录的主体内容分3大部分,即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植物研究文献。我注意到,新生代部分收录了日本著名古植物学家S. Miki于1941年发表化石水杉的重要文献。
令人敬佩的是:徐仁先生设计了多种符号和英文缩写,对很多文献进行了标记,用于区分文献中植物化石的产地、地质时代、材料类别(叶、木材、种子、果实等)。他对教科书条目也进行了标记:如果北京大学图书馆或他自己的图书馆收藏有某种古植物学教科书,他就在该教科书条目旁边用一种符号给以注明。
特别致谢:感谢已故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的女儿徐竺声老师对本项工作的大力支持!
===============
相关资料:
古植物学的故事(111)
中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兴起的?(之六)
徐仁(1910--1992)—为了建立中国古植物学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29177
2011-4-2 22:30
古植物学的故事(98)
美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崛起的?(之五)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古植物学家Frank Hall Knowlton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1082
发表于 2011-1-5 0:26:09
古植物学的故事(51):
流行亦经典、经典亦流行---浅谈130年以来有关古植物学的英文教学参考书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6462
发表于 2010-6-18 6:20:52
[En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