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植物学的故事(112)期
中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兴起的?(之七)
一代名师张景钺(1895—1975)与古植物学
孙启高
2011年4月9日写于北京
张景钺先生(1895—1975)是中国著名的植物形态解剖学家,教育家,系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1955年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1925年,张景钺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系,获博士学位。他是中国形态解剖学研究的先驱,也是中国第一位从事化石植物研究的现代植物学家。张景钺先生为20世纪中国现代植物学和古植物学的兴起与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如:植物形态解剖学家王伏雄[1913—1995,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和李正理(1918--2009)、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1916--,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以及古植物学家徐仁[1910—1992,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等。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简述张景钺先生对中国古植物学兴起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张景钺与《美国古植物之新发现》
早在1924年,张景钺发表了《美国古植物之新发现》之短文。长期以来,中国古植物学界对这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没有给予充分重视。文献参见:
张景钺, 1924. 美国古植物之新发现. 科学, 9:809-810 (中文《科学》期刊)
1922年张景钺到芝加哥大学植物系学习,1923—1925年跟随著名植物形态学家Charles Joseph Chamberlain(1863 --1943)攻读博士学位。1923年,供职于芝加哥大学的著名古植物学家Adolph Carl Noé (1873--1939)在SCIENCE期刊上正式报道了煤核在美国的重大发现,文献参见:
Noé, A.C. 1923. Coal Balls. Science, 57:385
古植物学的故事(99)
美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崛起的?(之六)
传奇古植物学家Adolph Carl Noé(1873--1939)与煤核在美国的重大发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1443
发表于 2011-1-5 23:55:05
煤核是非常重要的植物化石材料,所含植物化石的形态解剖学结构通常保存较好,因而倍受古植物学家重视。煤核在美国的重大发现为美国古植物学研究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带来一个持续多年的研究热潮,一方面产生了许多优秀成果,另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优秀古植物学人才,从而为推进国际古植物学的向前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当时为芝加哥大学植物系博士研究生的张景钺先生非常敏锐地注意到煤核在美国的重大发现。他在《美国古植物之新发现》一文中介绍了英文术语“Coal Ball”,将它翻译为“煤球”。张景钺介绍了Adolph Carl Noé在伊利诺斯州石炭纪煤层中发现了“Coal Ball”,芝加哥大学拥有“化石切片术”的各种切片机。张景钺还介绍了Adolph Carl Noé的学生John H. Hoskins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之后,术语“Coal Ball”在中国逐渐被翻译成“煤核”。20世纪70年代,中国地区最早发现煤核的化石点是贵州水城汪家寨煤矿,地层为晚二叠世晚期的汪家寨组。
二、张景钺与中国化石木(fossil wood)研究
1929年,张景钺在《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etin of Chinese Geological Society)用英文发表《河北异木之新种》,参见:
Chang C. Y., 1929. A new Xenoxylon from North China. Bulletin of Chinese Geological Society. 8(3):243-255
这是中国古植物学早期研究的经典文献之一,它是中国最早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方法研究化石植物的经典之作。此项研究开拓了中国地区化石木研究之新领域。
三、张景钺与徐仁
1916年张景钺毕业于安徽芜湖圣雅格中学,同年,考入北平清华学堂。
1920年,张景钺从清华学堂毕业,徐仁(时年10岁)曾跟随其父亲到清华学堂参观和道贺。张景钺自清华学堂毕业后到美国留学,先赴德克萨斯农工学院(现称“Texas A & M University”),后于1922年转赴芝加哥大学植物系学习。
1923年,徐仁考入芜湖圣雅格中学初中三年级。徐仁曾回忆,“圣雅格中学为教会学校,是美国人办的。学习内容除英文圣经外,还读英文文法、数学、生理卫生和修身(good manner)。”
1929年徐仁在报考大学时,因羡慕张景钺而考清华。徐仁如愿以偿考入清华生物系。1933年,徐仁从清华生物系毕业后到北京大学跟随张景钺做助教。张景钺有意让徐仁采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原理及方法研究古植物学,当时徐仁并不明白这种学术思想。后来,张景钺推荐徐仁出国专攻古植物学。在张景钺先生的引领下,徐仁逐步成长为著名的古植物学家,并在中国地区开创了用生物学思想与方法研究化石植物的新天地。参见:
古植物学的故事(111)
中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兴起的?(之六)
徐仁(1910--1992)—为了建立中国古植物学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5931&do=blog&quickforward=1&id=429177
2011-4-2 22:30
启高博士曾感言:一位学生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很幸运的,一位老师遇到一位好学生也是很幸运的。
附:张景钺先生生平
1895年10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光化县。
1916年毕业于安徽芜湖圣雅格中学,同年,考入北平清华学堂。
1920年在北平清华学堂毕业,赴德克萨斯农工学院(现称“Texas A & M University”)。
1922年转赴芝加哥大学植物系学习。
1923年在芝加哥大学植物系获得学士学位,同年开始跟随Charles Joseph Chamberlain攻读博士学位。
1925年在芝加哥大学植物系博士毕业,其博士论文信息如下:
Author: Zhang, Jingyue
Titl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issues in the rhizome of Pteris aquilina L.
Imprint: 1926.
Description: 1 v.
Notes: Thesis (Ph.D.)--University of Chicago, Dept. of Botany
Includes bibliographical references.
Subjects: Plant cells and tissues
[以上英文资料引自芝加哥大学图书馆]
1925年秋—1931年供职于东南大学(1928年该大学该名为中央大学)。
1930年8月—1931年7月访问英国利兹(Leeds)大学植物学系J.H.Priestley实验室,从事被子植物韧皮部分化的研究。
1931年10月—1932年6月访问瑞士巴塞尔(Basal)植物研究所Otto Schoepp实验室,开展实验形态发生的研究。
1932年9月—1945年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主任。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5年访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期1年。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兼任理学院院长。
1949—1975年任北京大学植物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改为生物系)教授、系主任。
“文革”期间,张景钺患有重病,卧床不起,四肢活动极其困难。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景钺仍惨遭批斗抄家之辱。
1975年4月24日一代名师张景钺在北京大学燕东园38号、在无比迷惘与悲痛的夜晚悄然离世。
[En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