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杰出石油地质学家潘钟祥的古植物学贡献

已有 6356 次阅读 2011-3-20 21:55 |个人分类: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古植物学, 石油地质学家, 潘钟祥

古植物学的故事(109)

中国古植物学是如何兴起的?(之四)

杰出石油地质学家--潘钟祥(1906--1983)的古植物学贡献

 

孙启高

2011320写于北京

 

      潘钟祥先生(1906--1983)是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1931年,他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到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1932-1934年间先后4次到陕北调查石油及油页岩,发现油苗主要产于三叠系延长层及侏罗系延安组。1938年,到四川地质调查所工作。1940 年,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赴美国堪萨斯大学学习。1941年发表著名的《中国陕北及四川白垩系石油的非海相成因》论文,最早提出中国陆相生油观点。1943年获堪萨斯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旋即回国服务。潘钟祥先生为中国石油地质科研与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然而,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杰出的石油地质学家曾为中国古植物学早期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简述潘钟祥先生的古植物学研究成果。

 

      20世纪30年代,潘钟祥先生在古植物学领域发表论文如下:

 

1933

P’an, C.H., 1933. On some Cretaceous plants from Fangshan Hsien, Southwest of Peiping.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12(2):533-538,pl.1 [潘钟祥1933,河北房山之白垩纪植物化石,中国地质学会志,122):533-538,图版1,(英文附汉文题目)]

 

Chi, Y.S., P’an,  C.H., 1933. On the existence o the Shangchuan Series and its Triassic flora in Hsishan or the Western Hills of Peiping.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12(2):491-503, text-figs.1-3 [计荣森,潘钟祥1933,北平西山之双泉层及其三叠纪植物化石,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22):491-503,插图1-6(英文附汉文题目)]

 

1936-1937

P’an, C.H., 1936. Older Mesozoic plants from North Shensi. Palaeontologia Sinica, Series A, 4(2):1-49, pls.1-15 [潘钟祥1936,陕北古期中生代植物化石,中国古生物志,甲种,42):1-49,图版1-15(英文附汉文摘要)]

 

潘钟祥,崔克信,1936,无锡太湖附近下石炭纪地质略述,地质论评,14):451-455

 

P’an, C. H., 1936-1937. Notes on Kawasaki and Konno’s Rhipidopsis brevicaulis and Rh. baieroides of Korea with description of similar form from Yuhsien, Honan.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16:261-280, pls.1-5 [潘钟祥1936-1937,川奇繁太郎与今野圆藏所述之Rhipidopsis河南禹县之发现,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6261-280,图版1-5(英文附汉文题目)]

 

      斯行健先生曾这样评价潘钟祥先生的古植物学研究:“潘钟祥是我国最早从事古植物学的研究,并曾获得显著成就人员之一,从1933年到1937年,他发表过好几篇论文,其中的《陕北古期中生代植物化石》(1936)最为古植物学界所重视。” 斯行健先生说:“陕北延长层植物群自潘钟祥1936年的一本古生物志发表后,已引起各国植物学家的注意,因为就植物化石在各个地质时代沉积中的分布来说,三叠纪植物群是比较稀少的,曾经系统研究过的尤其不多。”延长层为我国西北各省主要含油沉积之一,开展延长层化石植物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

 

      1954年,潘钟祥先生在《地质学报》发表文章讨论陕北老中生代地层时代问题,参见:

 

潘钟祥1954,陕北老中生代地层时代的讨论,地质学报,342):209—215

 

      1956年,斯行健先生在《中国古生物志》发表专著《陕北中生代延长层植物群》,报道植物化石材料2662种,丰富和拓展了潘钟祥先生在1936年的研究。斯行健先生在其著作中阐述了我国中生代植物群演替规律,并提出了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方案。参见:

 

斯行健, 1956.陕北中生代延长层植物群.中国古生物志,新甲种,5号,总号139册,科学出版社

 

=================

附:潘钟祥先生生平简介

出处:

http://zh.wikipedia.org/zh/%E6%BD%98%E9%92%9F%E7%A5%A5

 

潘钟祥190681219831025),字瑞生,生于河南汲县,病逝于北京。中国石油地质学家,中国石油地质学开创者之一。

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41年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会志上发表《中国陕北及四川白垩系石油的非海相成因》一文,最早提出中国陆相生油的观点。1943年获堪萨斯大学硕士学位,1946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中山大学教授、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地质学院教授等职。

 

百度百科关于潘钟祥先生的详细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1259224.htm

 

[En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424584.html

上一篇:斯行健:中国古植物学之父
下一篇:胡先骕:从现代植物分类学走向“古植物分类学”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