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植物学的故事(84):
钻研古植物学要读《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
孙启高
2010年12月22日星期三
古植物学属于典型的跨学科的基础性研究。它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冷门中的冷门。古植物学是地质学(通常是地层古生物学)、植物学(特别是植物形态解剖学)、生态学以及博物馆研究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研究领域。初学者有必要进行多学科的专业训练,有必要学习一些“圣经”般的名著或优秀参考书。
第42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简述了耶鲁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概况,并浅谈了现代植物形态解剖学与化石植物生物学研究的联系。第51期《古植物学的故事》主要罗列了130年以来比较有影响的或有历史意义的古植物学英文教学参考书。作为这两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的必要补充,我想为热爱古植物学的青年朋友推荐一本好书--《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这部书原版为英文,也有中译本。英文版作者为美国著名植物形态解剖学家Adriance S. Foster (1901--1973) 和Ernest M. Gifford (1920--2006)[后者是前者的学生];中译本主要译者为中国著名植物解剖学家李正理先生(C. L. Lee, 1918--2009)。
一、《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英文版
第1版(1959年)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Vascular Plants
By Adriance S. Foster and Ernest M. Gifford, Jr. Drawings by Evan L. Gillespie.
Publisher: W. H. Freeman in San Francisco.
第2版(1974年)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Vascular Plants
By Adriance S. Foster and Ernest M. Gifford
Publisher: W H Freeman & Co.; 2 edition (July 1974)
第3版(1989年)
Morphology and Evolution of Vascular Plants (3rd Edition)
By Ernest M. Gifford, Adriance S. Foster
Publisher: W H Freeman & Co.
二、《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中译本
1963年版中译本
《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
作者:(美) A. S. 福斯特, E. M. 吉福德 Jr.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北京)
译者:李正理等
1983年版中译本
《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
作者:(美) 福斯特(Foster, A. S.),小吉福德(Gifford, E.)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北京)
译者:李正理等
三、有关认识与期望
1. 关于化石植物的分类鉴定
我在第65期《走近古植物学--掀开古植物学的神秘面纱》一文中谈过关于古植物学研究思想的一般认识。现将两段文字抄录如下:
古植物学最重要的科学意义是认识自然和理解自然,其灵魂性工作是化石植物的分类鉴定,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植物多样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发展过程以及古环境的演变过程,进而开展地层层序的对比和地质年代的厘定等研究。[显然,化石植物在地层对比上的应用是建立在对化石植物正确鉴定和分类的基础之上的。]
按照现代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我们在化石植物研究中首先要正确回答:“化石植物是什么?”然后,我们才有把握探讨“为什么?”要想准确地回答“化石植物是什么?”,我们必须采用严谨的工作方法、利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利用植物形态与解剖学知识对化石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和科学命名,进而确定化石植物的系统分类位置。缺乏严谨分类学基础的古植物学研究是没有灵魂的,往往带来肤浅的或错误的阶段性认识。不过,化石植物的分类鉴定工作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某种意义上说,古植物学可以被看作是化石植物分类学的同义词。
《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是我们进行化石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有力武器和重要法宝。毕竟,这是一本很严谨但很枯燥的学术专著!坦率地说,如果朋友们对这本书且对植物形态解剖学的其他著作都毫无兴趣,那么我建议你们最好不要轻易涉足古植物学的研究。
如果朋友们攻读古植物学学位的目的仅仅为了获得一般的科学训练和一纸文凭,那么我建议你们最好对这本著作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稍作了解。如果朋友们梦想成为优秀的古植物学家,那么我建议你们必须抽时间精读这本书,要把它当成永远的亲密朋友。从逻辑上讲,钻研古植物学需要严格的《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之学习和训练,也需要其他方面的严格训练。可是,学好《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未必有机会成为纯粹的职业古植物学家,变数很多。有位植物学专业的朋友曾在一所大学讲授《 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后来顺利地攻读了古植物学的博士学位,但最后改行从事别的专业研究了。这种情形也绝不是个案,以后专文另述。
2. 关于现代植物形态解剖学与化石植物生物学研究的联系
植物形态解剖学已成为了一个冷门学科。现在,有些同行将这一学科称作“结构植物学”。关于现代植物形态解剖学与化石植物生物学研究的联系,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相信,中国植物学界的很多同行都熟知学术前辈张景钺教授(1895—1975)的名字,他是中国植物形态解剖学的“祖师爷”。张景钺教授对古植物学也有兴趣,他对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影响。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1910--1992)曾是张景钺先生的学生和助手。李正理先生也是张景钺先生的学生和助手。据我所知,李正理先生为中国古植物学的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有一年,我专程到北京大学找有关同行索要了几本《张景钺文集》:
Compiling Committee of Chang Ching-Yue’s Works, 1995. Chang Ching-Yue’s Works.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1-319 (in Chinese and English)
早在1924年,张景钺先生曾撰文介绍了植物化石重要研究材料--“煤核”(coal balls)在美国的新发现。1929年,张景钺先生发表了一篇木化石(fossil wood)的形态解剖学研究论文。有关文献如下:
Chang, C. Y. 1924. New discovery of American palaeobotany. Science (in China), 9:809-810 (in Chinese)
Chang, C. Y. 1929. A new Xenoxylon from North China. Bulletin of Chinese Geological Society. 8(3):243-255
《维管植物比较形态学》的英文原著作者和中译本译者都是20世纪国际植物学形态解剖学的著名学者。我期望细心的读者可以通过这些重要线索了解有关学术传承的历史渊源和内在联系。
相关资料:
古植物学的故事(42):
耶鲁大学---美国古植物学的一个摇篮
----兼谈现代植物形态解剖学与化石植物生物学研究的联系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1226
发表于 2010-6-2 9:50:00
(关键词:耶鲁大学;古植物学;植物形态解剖学;化石植物生物学)
以下3段文字引自第42期《古植物学的故事》:
1962年Theodore Delevoryas(1929--)到耶鲁大学Peabody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工作,成为该馆古植物学的“掌门人”,Theodore Delevoryas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古植物学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的代表人物之一。Theodore Delevoryas于1950年在UMas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t Amherst)获得学士学位,于1951年和1954年在UIUC(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植物系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值得注意的是:UIUC植物系具有古植物学研究传统,收藏大量煤核(coal balls)标本。
自1929年至1951年John Theodore Buchholz(1888--1951)在UIUC植物系担任教授。John Theodore Buchholz曾在芝加哥大学植物系师从于植物形态解剖学大师Charles Joseph Chamberlain (1863--1943),分别于1914年和1917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John Theodore Buchholz是中国张景钺教授(1895—1975)的师兄。经张景钺先生推荐,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形态解剖学家王伏雄(Fuhsiung Wang,1913—1995)曾在UIUC植物系跟随John Theodore Buchholz学习,于194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李正理先生(C. L. Lee, 1918--2009)曾在UIUC植物学系留学,学习植物形态解剖学,分别于1950年和1953年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这些史料很重要,对深入理解中美两国在植物学与古植物学的交往历史及学术传承非常有用,尤其对解释现代植物的形态解剖学与化石植物生物学研究的内在的历史联系也很有用。
受过现代植物形态解剖学严格训练的Theodore Delevoryas到耶鲁从事古植物学研究,符合化石植物生物学发展的历史潮流。Theodore Delevoryas在耶鲁至少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位是David Dilcher(1936--),他自1962年至1964年在耶鲁跟随Theodore Delevoryas学习古植物学,获得博士学位(David Dilcher于198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另一位是Thomas N. Taylor,他于1964年从UIUC植物系获得博士学位,然后到耶鲁跟随Theodore Delevoryas从事博士后研究,钻研古植物学。Thomas N. Taylor于1994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Thomas N. Taylor与其同事编写了古植物学教科书《古植物学--化石植物演化生物学》(Paleobotany: The Biology and Evolution of Fossil Plants),该书是目前国际古植物学界最受欢迎的教科书。
古植物学的故事(51):
流行亦经典、经典亦流行---浅谈130年以来有关古植物学的英文教学参考书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36462
发表于 2010-6-18 6:20:52
古植物学的故事(65)走近古植物学
掀开古植物学的神秘面纱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495
发表于 2010-8-13 2:27:56
[En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