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古植物学的故事(62):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历史概况(上)

已有 5346 次阅读 2010-7-29 04:08 |个人分类: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历史, 澳大利亚, 古植物学

古植物学的故事(62):
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历史概况(上)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62): Brief history of Australian palaeobotany (Part I) (by Qigao Sun) (in Chinese)
关键词:澳大利亚;古植物学;历史
 
孙启高
2010年7月25日完稿
 
澳大利亚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濒印度洋,四面环海,国土面积为7,60多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六(有人称它为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陆,该大陆属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气候类型和漫长的隔离作用造就了迷人的澳大利亚生物世界。澳大利亚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动物,如:袋鼠和鸭嘴兽。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提及鸭嘴兽,认为它是“活化石。”澳大利亚还拥有很多奇花异木,其中,有许多植物种类仅为澳大利亚所特有。例如,桉树是构成澳大利亚植被景观的特有树种。长期以来,澳大利亚的动植物在生物地理学上所呈现的古老性与特有性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毫无疑问,澳大利亚是研究生物地理学、地层古生物学及构造地质学的一个巨大而理想的“天然实验室”。就古植物学而言,化石植物为探讨澳大利亚植物多样性、系统性与复杂性的历史成因提供可靠的直接证据,也为解释澳大利亚古地理、古气候及古生态的历史变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简述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兴起与发展历史,使我们从古植物学的角度对澳大利亚自然历史研究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
 
一、前人工作和本文的叙述方法
 
关于澳大利亚古植物学与古孢粉学的研究历史, N. J. De Jersey于1968年协同澳大利亚诸多同行在国际古植物学专业期刊《古植物学与古孢粉学论评》(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澳大利亚古植物学与古孢粉学的历史回顾》(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 in Australia: a historical review)。该文按照学科内容的内在发展过程将澳大利亚古植物学与古孢粉学的研究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重要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从19世纪早期至20世纪40年,研究对象主要为植物大化石;“第二个历史时期”是自1945年以来古孢粉学研究开始兴起,并逐步显露它的优势。按照不同地区和不同地质时代,该文对澳大利亚的古植物学和古孢粉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叙述。因此,这篇历史文献特别适合专业人员参考。
 
我考虑本文的写作目的不仅要服务于古植物学领域内的专业人员,而且要服务于古植物学领域之外的较大范围的研究人员或社会公众。本文侧重于“第一个历史时期”,试图按照历史年代的顺序、通过介绍代表人物的方式简要介绍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研究历史的基本概况。我认为,这种叙述方法一方面有利于直接勾勒出澳大利亚古植物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另一方面有利于深入探讨澳大利亚古植物学与周边地区、印度地区和欧洲地区的历史渊源和密切联系。
 
二、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1. Adolphe-Théodore Brongniart (1801—1876)
 
有关澳大利亚植物化石的最早记录是法国植物学家和古植物学家Adolphe-Théodore Brongniart 1828年鉴定了产自新南威尔士的二叠纪大羽羊齿植物群的一些成分(Permian Glossopteris flora,如:Phyllotheca australis, Glossopteris browniana var. australasica)。尽管这是零星研究,但它具有历史意义。历史文献为:
 
Brongniart, A. 1828. Histoire des végétaux fossiles. G. Dufour et Ed. D’Ocagne, Paris, 1(1/3):488pp, 2:172pp.
 
关于“古植物学之父”Adolphe-Théodore Brongniart的介绍,参见:
 
2. Sir Frederick McCoy (1817—1899)
 
Frederick McCoy是著名古生物学家,博物馆行政管理者。1817年(也有人认为1823年)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1899年5月16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去世。1880年6月3日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世纪40年McCoy开始研究维多利亚地区植物化石。1854年,他担任墨尔本大学首位自然科学的教授。后来,他在墨尔本建立了自然博物馆。他进一步研究了维多利亚地区的植物化石,几乎涵盖各个地质时代。附件1Frederick McCoy的部分论著。
 
McCoy, F., 1847. On the fossil botany and zoology of rocks associated with the coal of Australia. Ann. Mag. Nat. Hist., 20:145.
 
McCoy, F., 1874, 1875, 1876. Prodromus of the palaeontology of Victoria. Geological Survey of Victoria Special Publication, 1:43pp, 2:37pp, 4:32pp
 
3. William Branwhite Clarke (1798--1878)
 
William Branwhite Clarke 1798年出生于英国,1878年在悉尼去世。著名地质学家和牧师,但主要在澳大利亚工作。1876年6月1日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地质学之父”。
 
1817年开始就读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分别于1821年和1824年获得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1839年离开英国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从此一边传教,一边“孤独地”从事科学研究(包括地质学和气象学)。
 
1841年,他在蓝山山脉(the Blue Mountains)Hartley 地区独立发现了含金矿物标本。 自1843年起,William Branwhite Clarke发表一系列文章,建立了悉尼盆地演替(Sydney Basin succession)的生物地层框架。他首次鉴定和描述了悉尼盆地以北石炭纪植物群中的石松之成分。他对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最重要贡献是研究了新南威尔士含煤地层的地质时代问题。
 
1867年成立“新南威尔士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New South Wales),William Branwhite Clarke是成立者之一。1878年,该学会设立“Clarke奖章”以赠誉William Branwhite Clarke,并纪念他所做的先驱性研究。
 
4. Sir Paul Edmund de Strzelecki  (1797 -- 1873)
 
Paul Edmund de Strzelecki 为波兰探险家和科学家。他曾到英国、北美、南美等地旅行。1839年4月造访悉尼。他曾在塔斯马尼亚煤河谷(Tasmania Coal River Valley)采集了侏罗纪植物化石。1845年出版了一本地质学著作:
 
De Strzelecki, P., 1845. Physical Description of New South Wales and Van Diemen’s Land. Longman, London, 501pp. [“Tasmania”也称“Van Diemen”]
 
                                                                                                                       [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48111.html

上一篇:古植物学的故事(61):澳大利亚古植物学和古孢粉学研究的才女--
下一篇:古植物学的故事(63):澳大利亚古植物学的历史概况(中)
收藏 IP: .*| 热度|

1 朱志敏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