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古植物学的故事(52):走进南亚----让印度古植物学的故事在中国

已有 8842 次阅读 2010-6-24 06:51 |个人分类: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印度, 古植物学, Birbal, Sahni, “古植物学夫人”

古植物学的故事(52):走进南亚
 
让印度古植物学的故事在中国流传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52): Look at palaeobotany in South Asia---let the stories of Indian palaeobotany spread into China (by Qigao Sun) (in Chinese)
关键词:印度;古植物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夫人”
 
     孙启高
2010年6月23日完稿
 
亚洲地区的现代古植物学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南亚地区印度古植物学研究别具一格,在国际古植物学界颇有影响,尤其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总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的创立与印度Lucknow的古植物学协会是分不开的。1946年9月10日,该协会的行政管理机构决定成立一个古植物学研究所。迄今为止,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是印度古植物学研究的中心。194943日该所进行新楼建设之奠基,幸得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先生(1889--1964)之鼎力支持。中国已故知名古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徐仁先生(1910--1992)参与了该研究所的创建工作,为该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的学术建制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自1969年以来,该所已成为印度政府科学与技术部的一个自治研究所[An Autonomous Institute under the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overnment of India]。印度古植物学的发展模式为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与借鉴。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介绍印度古植物学的基本概况。
 
一、印度概况
 
印度的全称是“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位于亚洲南部,是印度半岛(也称“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其国土面积为居世界第7位。印度人口11亿多,数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要注意:印度半岛是一个地理学术语。]
 
印度南濒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印度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
 
印度全境自南向北可分为德干高原、恒河---印度河平原及喜马拉雅山地三大自然地理区域。印度有两大河流,即恒河和印度河。印度的气候在总体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也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一年可分为干季(10—5月)和雨季(6—9月)两季。
 
印度历史悠久,拥有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是佛教的发源地。18世纪初期,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东印度公司”,1757年印度开始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对印度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47年8月印度独立。1950年成立印度共和国,属于英联邦成员国。
 
[如果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地方,印度国土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但印度政府宣称其领土为328万7800平方公里。]
 
二、科学问题与印度古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印度半岛(也称“南亚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属于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其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3亿。印度半岛是世界第二大半岛。由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印度半岛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是我们在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从事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地层古生物学、全球变化等研究的重要区域之一。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看,印度构成印度半岛的主体,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
 
印度不仅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且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自新生代以来,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形成了地球的第三极。这是新生代地球构造运动的重大事件之一,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大气环流,进而对全球环境变化产生深刻影响;与此同时,对中国现代地貌格局和演变也产生重大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形成印度半岛的北部边界及其与北部大陆之间几乎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它在冬季阻挡来自北方的大陆冷空气进入印度,同时迫使湿润的西南季风在穿越山脉向北移动时形成降水,从而给印度一侧带来巨大降水量,却使西藏地区变得非常干燥。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孕育了印度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植物生态学角度看,印度植被属于热带类型,其植物种类多样与复杂。在印度南部的印度洋沿岸分布有大片红树林。印度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monsoon forest)有广泛分布,其分布区域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在德干高原分布有广袤的热带季雨林。但在印度东北部山地分布着亚热带和温带的植被成分。长期以来,关于印度植物多样性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如:
 
印度现代植被的热带类型是如何起源的?
印度现代植物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如何形成的?
印度植物多样性的发展与地质历史时期板块运动有何联系?
与热带季风和西南季风的活动规律有何关系?
与喜马拉雅山脉的抬升过程有何联系?
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地区---尤其与泛喜马拉雅地区的植被发展有何联系?
与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植被演替与全球变化有何关系?
 
印度各地层发育,植物化石丰富,为理解该地区植物演化及环境变迁提供了直接证据。因此,印度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对探讨上述科学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
 
三、了解印度古植物学发展历史的一串“钥匙
 
1. 印度很有名的古植物学家
 
Prof. Birbal Sahni (1891---1949),
Prof. K.R. Surange,
Dr. R.N. Lakhanpal,
Dr. D.C. Bhardwaj,
Dr. B.S. Trivedi,
Dr. D.D. Pant(1919---2001),
Prof. C.G.K. Ramanujam,
Prof. S.D. Chitaley,
Dr. U. Prakash,
Dr. Vishnu Mittre ...
 
Birbal Sahni和Divya Darshan Pant都是20世纪国际著名的古植物学家。1911年,Birbal Sahni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曾跟随A. C. Seward(1863--1941)学习古植物学。1936年Birbal Sahni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1937--1939以及1943—1944年担任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India院长。曾被遴选为1950年第7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名誉主席(瑞典斯德哥尔摩),因病逝而未履职。
 
D.D. Pant因现代苏铁和化石苏铁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国际植物学界和古植物学界。
 
2. 印度科学院的古植物学院士以及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印度古植物学家
 
印度科学院的英文名称为“The Indian National Science Academy”(简称“INSA”),总部在新德里。该院原名为“National Institute of Sciences of India”,成立于1935年。1945年印度政府认可该院代表全印度科学与技术的各个分支学科作为顶尖科学社团。1975年改为现名。印度科学院拥有三种院士,即Foundation fellows(创建科学院的资深院士)、 Fellows(院士)以及  Foreign Fellows(外籍院士)。印度科学院的官方网站,参见:http://insaindia.org/index.php
 
维基百科有关印度科学院(“INSA”)的词条,参见:
 
迄今为止,有6名印度古植物学家当选为印度科学院院士,他们是:
 
Prof. Birbal Sahni (1891---1949),
Prof. K. R. Surange,
Dr. R.N. Lakhanpal,
Dr. B.S. Trivedi
Dr. D.D. Pant (1919--2001)
Mahendra Nath Bose (1925-2011)

其中,Birbal Sahni,K.R. Surange和Dr. D.D. Pant等5位院士已去世。
 
由于印度系英联邦成员国,印度科学家有资格参加英国皇家学会院士的遴选。1936年5月7日Birbal Sahni成为第5位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印度公民。有关资料,参见:
 
四、了解印度古植物学概况的一个窗口
 
印度Lucknow古植物学协会是了解印度古植物学概况的一个好窗口。1946年5月19日,在印度Lucknow 工作的八人委员会(Prof. Birbal Sahni, Prof. K.N. Kaul, Dr. R.N. Lakhanpal, Dr. S.D. Saksena, Dr. R.V. Sitholey, Dr. K.R. Surange, Dr. B.S. Trivedi与Dr. S. Venkatachary)签署了一份备忘录,目的是建立一个古植物学协会。同年6月3日,该协会正式成立。
 
该协会的首届行政管理机构(Governing Body)由以下人员组成:
Birbal Sahni夫人---Mrs. Savitri Sahni (1902--1985) 担任会长;
Dr. A.N. Singh, Prof. S. Ranjan, Dr. R.D. Misra和Dr. M.R. Siddiqui为成员;
Birbal Sahni担任秘书。
 
1946年9月10日,古植物学协会的行政管理机构举行会议,决定:拟筹建一个古植物学研究所。

值得注意的是:Mrs. Savitri Sahni在1946---1968年间一直担任该协会会长,为协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于这个协会的历史沿革、重要活动等情况,请参考该协会的官方网站:
 
五、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
 
1. 创建初期
 
迄今为止,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植物学研究所。该所的创建一方面归功于Birbal Sahni及其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得益于时任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先生( 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的大力支持。尼赫鲁1905年就读于举世闻名的英国哈罗中学(Harrow),1907年就读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910年毕业,获得自然科学荣誉学位(honor degree in natural science)。Birbal Sahni于1911年就读于剑桥大学Emmanuel学院。Birbal Sahni和尼赫鲁为剑桥校友,他们在剑桥选修过同一位老师的植物学课程。
 
1949年4月3日尼赫鲁总理参加了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新楼建设之奠基。一个星期后,也就是1949年4月10日Birbal Sahni积劳成疾,因心脏病与世长辞。1949年10月28日,Prof. M. R. Siddiqui在古植物学协会行政管理机构会议上提议:将“古植物学研究所”更名为“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以赠誉病逝的Birbal Sahni教授。
 
1949年12月至1950年1月英国古植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院士T. M. Harris教授担任研究所的顾问。1950年5月,Dr. R.V. Sitholey被任命为所长助理,在Mrs. Savitri Sahni督导下履行所长职责。
 
195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纳入技术资助计划,聘任挪威奥斯陆大学O.A. Høeg教授为该所所长 [聘期为:1951年10月---1953年8月初]
 
1953年1月3日,尼赫鲁总理亲赴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见证该所新楼正式启用之历史时刻。
 
2. “古植物学夫人”---妻承夫业
 
1920年Birbal Sahni与Savitri Suri结婚。Savitri对Birbal Sahni的研究工作感兴趣,一直陪伴着他,并投身于印度的古植物学事业。Savitri是一位了不起的“古植物学夫人”!
 
古植物学研究所奠基不久,Birbal Sahni不幸去世。负责研究所创建等艰巨任务落到Sahni夫人--- Madam Savitri Sahni (1902-1985)的肩上。
 
Madam Savitri Sahni 把年轻的古植物学研究所比作她年幼的孩子。Madam Savitri Sahni像呵护孩子一样关心研究所的成长和命运,竭尽全力推动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
 
Madam Savitri Sahni不知疲倦地工作,妻承夫业,决心完成Birbal Sahni教授未尽的事业19494---19505Madam Savitri Sahni担任研究所名誉所长。自195910月,Mrs. Savitri Sahni还担任研究所的President,负责研究所行政管理。
 
1946—1968年她一直担任印度Lucknow的古植物学协会会长,主持协会行政管理机构(Governing Body)的工作,始终以振兴研究所的发展为自己的使命,用她的坚韧与自信为研究所奉献一切。1969年,Madam Savitri Sahni被提名为协会行政管理机构的终身成员。Madam Savitri Sahni与她同时代的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交往,她访问过前苏联、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1985年,Madam Savitri Sahni去世。
 
纵观“古植物学夫人”不平凡的一生,我们与其说她“为古植物学家而生”,还不如说她“为古植物学而生”!
 
3. 学术建制
 
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的创立与印度Lucknow的古植物学协会是分不开的。1946年9月10日,该协会的行政管理机构决定成立古植物学研究所。在1946—1968年,协会行政管理机构实际上负责研究所的运作。1967年底,古植物学协会与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开始分开,前者定位为纯粹的科学社团,后者定位为单独的学术机构。1969年7月9日,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注册为单独的学术机构,开始隶属于印度政府科学与技术部,但实行学术自治。经费由政府资助。[An Autonomous Institute under the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Government of India]
有关资料,参见:http://www.bsip.res.in/
 
4.研究所目标与学术宗旨
 
强调植物科学与地球科学的整合:
An integration of plant and earth sciences in the pursuit of palaeobotanical researches is the primary aim of Birbal Sahni Institute of Palaeobotany, Lucknow. Researches on various broad topical aspects, applied and basic both, supported by state of the art instrumentation, computational technology, well-equipped laboratories with qualified experts give a true meaning to this Fusion-Science. Interaction throug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different research projects are operational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s.
 
To develop palaeobotany in all its botanical and geological aspects.
 
To constantly update data for interaction with allied disciplines.
 
To co-ordinate with other palaeobotanical and geological research centres in the areas of mutual interest, such as diversification of early life, exploration of fossil fuels, vegetational dynamics, climatic modelling, conservation of forests, and
 
To disseminate palaeobotanical knowledge in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organisations. [传播古植物学知识]
 
 
5. 馆藏标本情况
 
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有一个收藏化石植物的博物馆(Museum)和一个收藏现代植物的标本馆(Herbarium)。
 
目前,博物馆收藏化石植物的模式与图版标本(Type & figured specimens)6,600多份,模式与图版载薄片(Type & figured slides)12,700多份,底片(Negatives)17,500多份。博物馆还珍藏着由Birbal Sahni教授亲手制作的研究所奠基石。
 
标本馆建于1959年,已积累51,400多份标本,这些现代植物标本主要用于化石植物研究的对比分析,包括4个部分:
 
(1) 上台纸的植物腊叶标本22,800多份 [Herbarium]
(2) 木材标本及其切片 [Xylarium]
Wood Blocks = 4,153, Wood Discs = 68   ,Wood Cores = 6,832 ,Wood Slides = 4,180 ,Palm Slides = 3,195                      
(3) 花粉与孢子载薄片12,200多份以及含有花粉的材料3,000多份 [Sporothek]
(4) 果实与种子标本约 4,500份 [Carpothek]
 
关于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的其他详细资料,请访问其官方网站: http://www.bsip.res.in/
 
六、印度其他从事古植物学研究的学术机构
 
除了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之外,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学术机构从事古植物学研究,主要有:
 
Botany Department, Lucknow University
 
Botany Department, Allahabad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cience, Nagpur as well as Nagpur University (那格浦尔)
 
Botany Department, Science College, Kolkata University
 
Agharkar Research Institute, Pune (浦那) ,Maharashtra
 
Botany Department, J.M. Patel College, Bhandara
 
Department of Botany, Annamalai University, Annamalainagar
 
French Institute of Pondicherry
 
Wadia Institute of Himalayan Geology, Dehradun
 
 
七、The Palaeobotanist (《古植物学家》)期刊
 
由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主办的英文学术刊物The Palaeobotanist (《古植物学家》)是国际古植物学界一个知名的专业刊物。该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由Birbal Sahni教授主持的出版物---Palaeobotany in India(《印度古植物学》),后来更名为正常出版的The Palaeobotanist。1952年,The Palaeobotanist第一卷作为“Birbal Sahni纪念号”正式出版。1952—1955年该刊每年出版一期,1956---1961年每年出版两期,自1962年以来每年出版3期。有时该刊也不定期出版专著、目录、图册、国际会议论文集等。
 
八、中国与印度在古植物学领域的交往和意义
 
地处亚洲的印度与中国这两个大国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先后进行了各自的11个五年计划。1951--1956年印度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2007---2012年进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国于1953---1957年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2006---2010年实行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具有战略意义。
 
古植物学是20世纪中印两国在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一个纽带。40年代中印两国的学术交往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总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著名古植物学家徐仁先生于1944年到印度Lucknow University跟随Birbal Sahni FRS (1891--1949)学习古植物学。1946年徐仁回国。1948年徐仁第二次赴印度工作。徐仁参与了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
 
有一件事情鲜为人知:1951年1月12日至15日中国科学院派遣陈焕镛(植物分类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890---1971)、吴征镒(植物分类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16---)、侯学煜(植物生态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12---1991)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南亚栽培植物的起源及分布”学术讨论会。这是中国科学院自1949年11月成立以来首次派遣代表团到非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学术会议。吴征镒先生在出发前领受了一项高层领导交待的任务---负责协调徐仁先生回国工作。徐仁先生随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并参加了有关学术活动。
 
1952年5月初,徐仁先生离开印度,到中国科学院地质南京古生物所工作,1954年调往北京工作。徐仁先生志向远大,为推动中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0年代末,Birbal Sahni夫人----Mrs Savitri Sahni曾访问中国,她在北京访问了徐仁先生和有关学术机构(具体时间需要核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印度在古植物学领域里的学术交流日益增多。1983—1984年杜乃正到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指导老师是Dr. U. Prakash。1995年孙克勤到该所开展为期半年的研究访问。1996年4月底—5月初印度著名古植物学家、苏铁研究专家、印度科学院院士Dr. D.D. Pant访问北京,并赴四川攀枝花参加第四届国际苏铁生物学会议。2000年7月底---8月初印度著名古植物学家S.D. Chitaley 和M. Banerjee访问中国,参加第六届国际古植物学大会。
 
近年来,中印两国古植物学家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努力推动亚洲地区古植物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与长远发展。
 
致谢: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印度Birbal Sahni古植物学研究所 Dr. Rakesh C. Mehrotra的热情帮助,在此特别致谢!
 
主要参考资料
 
 
[En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338233.html

上一篇:古植物学的故事(51):流行亦经典、经典亦流行---浅谈130年以来
下一篇:古植物学的故事(53):瑞典著名古植物学家Thore Gustaf Halle (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1 李世晋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