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fossil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vingfossil

博文

中国科学院的古植物学院士(学部委员)名单

已有 7373 次阅读 2009-9-15 11:59 |个人分类: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国, 院士, 古植物学, 学部委员

古植物学的故事(8):中国科学院的古植物学院士(学部委员)名单
发表于 2009-9-15 11:59:18
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ies (No.8): A list of academicians (member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palaeobotany [In Chinese]
 
中国;古植物学;院士;学部委员
 
迄今为止,中国古植物学界诞生了4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均属地学部。1955年斯行健先生(1901—1964被选聘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80年 仁先生(1910—1992)和李星学先生(1917----)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95年周志炎先生(1933----)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孙启高(Qigao Sun)
2009914
 -------------------------------------------------------------
斯行健个人简历
1920年 考入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预科。
    1926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26—1928年 任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助教。
    1928—1931年 在德国柏林大学作研究生,攻读古植物学。
    1931年 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
    1931—1933年 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古植物学。
    1933—1937年 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1937—1950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47—1948年 赴美国,在华盛顿美国地质调查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从事学术交流。
    1951—1964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代所长、所长。
   古植物学家
     1901年3月11日生于浙江诸暨。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1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7月19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我国古植物研究的先行者。描述古植物3000多种,创立新种100多个,基本阐述了我国古植物群的面貌、时空分布和特征,总结了演替规律中的一些问题。对华夏植物群的研究尤为详尽,阐明了与世界其他植物群的关系。代表作有《陕西、四川、贵州三省植物化石》、《中国中生代植物》、《陕北中生代延长层植物群》、《鄂西香溪煤系植物化石》、《中国古生代植物图鉴》和《内蒙古清水河地区及山西河曲晚古生代植物群》。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仁个人简历

    
古植物学家
    1910
822日生于安徽芜湖。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6年获印度勒克瑙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118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孢粉学会理事长。国际古植物学及孢粉学权威之一,早期从事植物形态解剖学研究。中国古孢粉学研究创建人。推论出中国古、中、新生代含煤岩系和中新生代含石油地层的地理分布规律;解决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地层时代及对比问题。为青藏高原隆起原因、过程提供古植物学证据。1983年提出北美与东亚植物区系存在相同属,是原地有孑遗分子,不是迁移的结果,解决了140年来植物地理学领域中悬而未决的问题。代表作有《中国卷柏苗尖的解剖和发生》、《希夏邦马峰高山枥化石层的发现及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和《吊丝球竹苗端的结构和生长》。
    198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李星学个人简历

    
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
    1917
48日生于湖南郴县。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古生物研究工作,尤以研究古植物与非海相地层见长。对华夏植物群,包括大羽羊齿类植物和东亚晚古生代的煤系研究在国内外享有颇高的声誉。代表作有《华北月门沟群植物化石》、《中国晚古生代陆相地层》、《华南大羽羊齿类生殖器官的发现》、《东亚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北祁连山东段纳谬尔期地层和生物群》和《中国与邻区晚古生代植物地理区划》。
 
---------------------------------------
周志炎个人简历

    
古植物学家
    1933
111日生于上海,籍贯浙江海宁。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196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早年参加中国各纪地层中国各门类化石综合性论著的编写,主持东北、中南等地中生代含煤地层及古生物群的综合研究。首次系统研究我国南方早侏罗世早期植物群;阐明满江红大孢子壁超微结构的方向性及其潜在分类意义;研究最古老的银杏和罗汉松科植物并系统总结我国掌鳞杉科化石;参与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晚白垩世及早第三纪真蕨类和松柏类研究。关于中生代银杏目化石的系统研究被誉为在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代表作有《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中生代银杏目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趋向》、《化石和现生银杏科植物大孢子膜比较超微结构》。
    1994
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931-255714.html

上一篇:古植物学的故事(7):中国与美国古植物学的交流与合作历史(简
下一篇:古植物学的故事(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古植物学家的一条生命
收藏 IP: 159.226.89.*| 热度|

1 王力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9: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