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与陆埮院士交往二三事 精选

已有 11297 次阅读 2014-12-29 08:29 |个人分类:学者风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怀念, 回忆, 天文学家, 陆埮

与陆埮院士交往二三事


我和陆埮院士从没见过面,但由于《科技导报》工作的缘故曾多次和他打交道,保持邮件通信近十年。他的学识和人品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第一次和陆院士打交道是2005年底。这一年是“世界物理年”,也是爱因斯坦关于狭义相对论在内的5篇不朽论文发表100周年,《科技导报》为此约了一组理论物理研究论文,准备以“世界物理年专稿”刊载在当年最后一;同期《科技导报》还创设了“诺贝尔成果奖介绍专题”栏目,约请相关专家从专业角度评介最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研究成果。这期《科技导报》“卷首语”文章,如能对世界物理年、爱因斯坦诺贝尔奖进行综合评论,将会十分圆满。我以前曾读过陆埮院士和内蒙古大学物理学系罗辽复教授合著的科普图书《从电子到夸克》,在网上看过陆院士关于天体物理方面的科普讲座报道,发现他不仅知识面非常广,人也很随和。于是,11月5日,我打电话约请他专门为这期《科技导报》撰写“卷首语”文章,并希望当月25日前交稿[1]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在2000左右的文字里涵盖如此多的内容,难度之大可以想见。令人感动的是,陆老师不仅爽快答应了,而且一个星期后就交了稿。这篇题为“世界物理年与诺贝尔奖”文章[2]文字优美,视野开阔,寓意深刻,与全刊相关论文紧密呼应。

陆埮院士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长期致力于粒子物理、伽玛射线暴、脉冲星、奇异星和宇宙学等领域研究2007930日,他给我发来邮件,说他与罗辽复教授合作写了一篇题为宇称不守恒发现半个世纪的回顾文章[3],打算投《科技导报》。该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宇称不守恒相关问题给出了物理诠释评论作为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调控者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可能触发者——弱作用是两位学者专门为纪念宇称不守恒定律发现50周年而写。陆院士发现,按照《科技导报》论文编排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如一一列出论文题目,不仅会给作者增添许多麻烦,还将占据很大篇幅,故建议不列论文题目。我俩为此进行了讨论,我强调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有国标要求,他认为参考文献只需标出刊名、年、卷、期、起止即可准确找到文章的出处,没有必要标论文题目浪费宝贵的版面。他举例说,《天文学报》、《物理学进展》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以及国际著名的《Nature》和《Science等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不标注原文题目。他甚至找到了《科技导报》一组也不在参考文献中标注原文题目的论文例证。陆院士不仅作风严谨,而且态度谦恭,“向您请教”,“顺便提个建议”“是不是合适”等谦辞,在讨论问题的邮件中随处可见,令我这个晚辈陡生敬意,深感不安。

2009722日,中国长江流域等地区观测到日全食天象,这是1814-2309年间中国境内可观测到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活动。日食从印度拉开帷幕,经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进入中国,掠过太平洋后从日本南侧列岛上空落幕,在地球上可见的全过程长达3小时25分,掩食带全长15150千米,平均宽度230千米,覆盖了整个地球表面的0.71%,成为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4]813日将出版的15《科技导报》为此专门策划了“日全食专题”728日,全部论文已落实,唯独“卷首语”文章还没着落我再次发邮件向陆埮院士求助,希望他就日全食天文学观察的科学意义,以及如何引导青少年热爱天文学发表评论,并恳请他争取84日交稿。陆院士当晚就回了信:“这次日全食是百年难遇的机会,而且地点正好又是在中国,确实值得集中报道。不过,就内容而言,我觉得由上海天文台前任台长赵君亮教授来写更加合适。我的研究领域不在这方面赵先生对此比较熟悉,且今年7月刚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专门讲这次长江日全食的书,应是合适的人选”我没跟赵君亮教授打过交道,怕时间匆忙不能落实,于是赶紧给陆老师回复邮件希望还是他来帮忙。83,见没有动静,我往陆老师家里打电话催稿,接电话的是老伴周精玉教授。周老师告诉我,已经有好几家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向陆老师约日全食的稿,他一天到晚忙个不停,不可能有时间给《科技导报》写稿,让我赶紧想别的办法。我心里一阵发凉,转念又想陆院士从不轻易应允写稿,一旦答应可谓一诺千金,心里又存了一分希望。果不然,85日,我接到了陆院士发来的附有“2009年长江流域观测到的特大日全食”文章的邮件[5],不禁欣喜若狂,激动不已。

我一直期盼当面向陆埮院士讨教,遗憾的是,2014年12月3日,陆院士不幸病逝,享年83岁。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陆院士2014年初身体就时感不适;910日,在准备去苏州和常熟作学术报告的路上,他突然跌倒,导致脑溢血,从此卧床不起。看到媒体的这些报道,我心里感到无比的自责,恨自己当初不该催命似地向年逾古稀的陆老约稿。

   写完这篇怀念文章已近凌晨,缅怀故人,睡意全消。拉开窗帘,抬望夜空,寻找2012年命名为“陆埮星”国际永久编号第91023号小行星,恍惚觉得这位慈祥的老者正在和我对视、对话尽管我从未和陆埮院士谋过面,但他却像明亮的星星一样永远闪耀在我的心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苏 青.《科技导报》转型三年  两院院士鼎力支持[J]. 2007, 25(17):  17-23.

[2] 陆 埮. 世界物理年与诺贝尔奖[J]. 科技导报, 2005, 23(12): 1.

[3] 陆埮罗辽复. 宇称不守恒发现半个世纪的回顾[J]. 科技导报, 2007, 25(21): 23-31.

[4] 苏青,朱宇. 诠释日全食[J]. 科技导报. 2009, 27 (15): 4.

[5] 陆 埮. 2009年长江流域观测到的特大日全食[J]. 科技导报. 2009, 27 (15): 1.



陆埮院士在做学术报告




陆埮院士夫妇自制的电子贺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7-854654.html

上一篇: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读《直面危机》有感
下一篇:愿天空中的翅膀健康飞翔
收藏 IP: 101.254.188.*| 热度|

18 俞云伟 杨玉鹏 李志俊 史晓雷 武夷山 张潇 李泳 冯磊 周飞 杨正瓴 黄永义 米永振 梁进 董全 任磊 王德华 hao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