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了快30年理论力学,看过的教材应该有百多种。这次先从张旧书目说起。这个书目是我写在哈工大《理论力学(上册)》第四版序言后面,写不下的转到下页第一版序言前面和后面,以及再下一页第二版序言前面。当时我毕业留校,教学任务是理论力学课的助教。那本书是教材。除了听课改作业,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就把能找到的理论力学教材都翻翻,书名就记在教材上。
[1]和[2]是理论力学教材的经典,即使从国际范围看,也是最优秀的教材。该书常看常新,对我深入理解理论力学的内容帮助很大,不过当时学习未必很得要领。这套书是我快毕业的时候时候购买。当时已经知道要留校在理论力学教研室工作,于是在去武汉毕业实习路过北京时,去趟正好赶上的书市。在北大出版社的摊上,购买了许多力学书,还有武际可和王敏中先生的《弹性力学引论》、王仁先生的《塑性力学引论》和吴望一先生的《流体力学(上、下)》。
[3]其实不是理论力学教材而是数学专业用的经典力学教材,我比较喜欢该书的风格。这本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阅的。
[4]自然又是本出自大师之手的经典,莫斯科大学物理系四年级中国留学生译。先是从图书馆借阅,后来从上海书店花0.30元买了本。我一直把该书作为分析力学教材,因为开始就是最小作用原理。
[5]和[6]是套苏联的物理系教材,上册黄念宁译,下册钟奉俄译。我从鞍山的新华书店买了学习。当时大概只读懂了些比较容易的部分。
[7]到[10]是当时的机械、航空类教材。[7]和[8]是我读大学时候发的教材,但不是老师使用的教材。当时觉得写得比较严谨,例如加速度合成定理,有一般情形的证明。[9]和[10]是我读书的时候老师用的教材,但我们学生手里没有,只能从图书馆借,当然也不是人人能借到。因为要用的教材,手里却没有,不太高兴,稍带也不喜欢这套书。
[11]到[14]是苏联的工科教材,叶逢培、吴礼义黄克累等先生译。与国内的教材比较接近。这是我父亲看过的书,我在家里捡的,但只有上册的两个分册,下册还是到图书馆借来看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且也算通俗易懂。
[15]到[17]对我的教学帮助很大。该书的体系与当时用的比较接近,但许多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讨论,而且也很注意结题方法的指导,还有丰富的历史注记。中、下两册是教研室发的,上册是图书卡借阅。该书后来出过第四版,我借阅过。在学术会议上还向参与编著的李萍教授请教过问题。
[18]到[25]是当时能找到的美国教材的汉译本,其中[23]存目,因为书没有找到。事实上,那本书89年才出。后来金斯伯格教授来访,我弄到他的《静力学》和《动力学》汉译本送给他,他非常高兴。回国后寄赠我相应的英文版。
[26]到[30]和后面的[36]和[37]以及[51]到[54]都是从图书馆借阅的苏联教材。[26]和[27]好像还不是按教学大纲写的教材,比较有个人风格。[36]和[37]是理科的教材。另外三套现在没有任何印象了。
[31]和后面的[41]和[42]是从图书馆借阅北美的经典教材。不过,当时读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好处所在。我个人偏爱有理论深度的教材,北美教材总的来说都有些过于通俗易懂了。
[32]到[36]和后面的[55]和[56]都是物理专业教材。[32]综合大学用,[33]师范学院用,当时都是从图书馆借阅。[35]和[36]我在书店买了套,挺喜欢,或许是因为读的比较晚,准备知识好些,感觉比性质接近的苏联教材[5]和[6]好学。[55]其实基本是普通物理中的基础力学。[56]我买了一本。
[38]和[39]以及后面的[48]和[49]、[60]和[61]都是土木、水利专业的教材。[39]是教研室发的。该书的修订第二版到2011年才出版。
[40]和后面的[46]都是中学时课程的教材。[40]多次修订再版,后面的版本我曾用作教材。说实话,我不喜欢上中少学时的课程。后来基本是给机械、力学专业上理论力学课。
[43]到[45]还有[47]和[50]当时看都是老古董,繁体字,而且句式也有些不同。当时都没有仔细看。[50]由科学出版社用简体字重印,并统一了名词。我在书店见到,买了一本。到底是大家手笔,还是值得深入钻研。
[1] 朱照宣,周起钊,殷金生:《理论力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2] 朱照宣,周起钊,殷金生:《理论力学(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3] 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教研室:《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 [苏]朗道、栗弗席兹:《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5] [苏]涅符兹格利亚多夫:《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6] [苏]涅符兹格利亚多夫:《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7]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8]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学院、南京航空学院:《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9] 南京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0] 南京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1] [苏]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上册,第一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
[12] [苏]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上册,第二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
[13] [苏]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下册,第一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14] [苏]洛强斯基,路尔叶:《理论力学教程(上册,第二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15]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6]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7]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组:《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8] [美]希伯勒:《工程力学: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19] [美]希伯勒:《工程力学: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0] [美]马尔维恩:《工程力学: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21] [美]马尔维恩:《工程力学: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2] [美]金斯伯格、杰里:《静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3] [美]
[24] [美]黄子春:《工程力学:静力学》(科学出版社,1983)
[25] [美]黄子春:《工程力学:动力学》(科学出版社,1984)
[26] [苏]茹科夫斯基:《理论力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27] [苏]茹科夫斯基:《理论力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28] [苏]尼古拉依:《理论力学(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29] [苏]尼古拉依:《理论力学(下册,第一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30] [苏]尼古拉依:《理论力学(下册,第二分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31] [美]铁摩辛柯、杨:《高等动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32] 周衍柏:《理论力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3] 肖士珣:《理论力学简明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4] 郭士堃:《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5] 郭士堃:《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6] [苏]蒲赫哥尔茨:《理论力学基本教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37] [苏]蒲赫哥尔茨:《理论力学基本教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38] 西南交通大学黄安基等:《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39] 西南交通大学黄安基等:《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0] 郝桐生:《理论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41] [美]铁摩辛柯:《铁氏工程力学(上册)》(龙门联合书局,1952)
[42] [美]铁摩辛柯:《铁氏工程力学(下册)》(龙门联合书局,1952)
[43] 金一新:《应用力学》(龙门联合书局,1951)
[44] 赵国华:《应用力学讲义》(龙门联合书局,1953)
[45] 金宝桢:《应用力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46] 西安交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7] [德]普朗克:《力学概论》(中华书局,1952)
[48]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49] 同济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50] 周培源:《理论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3)
[51] [苏]伏龙科夫:《理论力学教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52] [苏]伏龙科夫:《理论力学教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
[53] [苏]柯斯莫节米扬斯基:《理论力学教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5)
[54] [苏]柯斯莫节米扬斯基:《理论力学教程(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55] 梁昆淼:《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56] 梁昆淼:《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57] [ ]奥尔森:《经典力学新编》(科学出版社,1981)
[58] 刘思汉等:《理论力学(上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9] 刘思汉等:《理论力学(下册)》(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60] 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61] 华东水利学院工程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