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Meirovitch的振动教材:个人回忆 精选

已有 6618 次阅读 2021-6-1 22:56 |个人分类:教学行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1983年,我自学振动理论。启蒙教材是Timoshenko等的《工程中的振动问题》,胡人礼先生译自该书第四版(Vibration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4th ed.) by S. Timoshenko, S. H. Young, & W. Weaver, John Wiley & Sons, 1974),学校自行重印,删去了弹性体振动那章。后来知道第二版还有不同的汉译本。那本书偏结构,对材料力学要求比较高,学习有些费力。所以免修考试没有达到优秀。不过正常上课时教材改用张维屏主编的《机械振动学》,编者中有闻邦椿院士。

 

1984年本科毕业留校,教研室发了批书,其中有Meirovitch的《振动分析基础》,是上海交通大学吴镇先生等译自该书第一版(Elements of Vibration Analysis by L. Meirovitch, McGraw-Hill, 1975)。这本书我认真读过,感觉真正理解了模态、解耦等概念。为了应用英语,到图书馆找该书的英文版,有国内影印的第二版(Elements of Vibration Analysis (2nd ed.) by L. Meirovitch, McGraw-Hill, 1985)。因为看过中文的第一版,很难说重读有多大收获,但知道了Meirovitch还写过本高级教程《振动分析方法》。Meirovitch的《分析动力学方法》当年境内有影印本。振动分析方法似乎没有,至少我没有找到,包括交大图书馆也没有。

 

2002年,我到Jean的实验室工作时,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振动分析方法》 (Analytical Methods in Vibrations by L. Meirovitch),具体版本记不清了。我借来看过,但也没有特别仔细看。毕竟第一次出国,想做的事情很多。Jean送给我一批教材,振动教材中有作者为Thomson & Dahleh, Inman, Tongue, Rao等几种,但不包括《振动分析方法》。这本书我终究没有纸质版,后来需要查阅用的是电子版。

 

Jean的实验室,还看到了Meirovitch的新书《振动原理和技巧》(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of Vibrations by L. Meirovitch, Prentice Hall, 1997),书没有放在Jean的办公室,而是在学生的工作室。那本书读着感觉很好,因为系统地应用线性代数,让我读来很亲切。我在物理力学等书中看到当年学过的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等,如遇故人,很开心。具体内容已经忘了,恍惚记得有些特征值性质的定理很有意思。作者是想作为《振动分析方法》的更新版,但似乎大家还是更喜欢原来的《振动分析方法》。《振动原理和技巧》后来就没有再见到过,连电子版都没有。

 

Meirovitch又推出了《振动分析基础》的更新版,《振动基础》(Fundaments of Vibrations by L. Meirovitch, McGraw Hill, 2001)。那时候境内也可以买到原版书,我买了本平装本。价格还是挺贵,是百元的量级。因为是买的书,比较仔细地看了,还写过篇短文,《MeirovitchFundamentals of Vibrations评介》,稿酬比书价少多了。

 

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层次上的振动教材Meirovitch写过,每种教材又有新老两种版本,总共就是四种。总体特点是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起点比较高,全是干货。与通常的欧美教材相比,应用背景讲得少,例题也不多。从更高的标准说,启发性还是有些欠缺。这是我个人喜欢的风格,就像布尔巴基学派的数学书。读起来比较费力,但没有读懂时知道不懂。有些教材可以让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糟糕的是,往往在看热闹时就以为看出了门道。

 

Meirovitch还有本与振动有关的书,汉译本为《结构动力学中的计算方法》。我在书店减价处理时遇到过,价格非常便宜近于白送,但那本书太破,封面都没有了。有些嫌弃,就没有要。现在后悔,当时还是应该拿了,聊胜于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289257.html

上一篇:看3D电影《速度与激情9》(无剧透)
下一篇:崇明岛某小区大草坪
收藏 IP: 119.123.241.*| 热度|

5 黄永义 周忠浩 王安良 李学宽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0: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