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世界文明史》中的俄罗斯

已有 2935 次阅读 2019-6-22 07:30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俄罗斯, 历史, 札记

虽然过程远不像涅瓦大道那样平坦,结果是圣彼得堡似乎可以成行了。出发之前,看看俄罗斯的历史书。虽然对俄苏的历史略知一二,家里居然没有一部俄罗斯历史的纸质书。没有俄国史的原因,或许是我觉得俄苏史学家的书未必可以尽信,因为有些过于一致统一,当然这只是外行过时的印象。不同作者彼此冲突矛盾的历史叙述反而可信,因为有种健康的多元性多样性。竞争是质量的保证。

 

翻翻杜兰多卷本《世界文明史》的相应章节。其中多俄国的描述或许是西方的主流认识,与俄国主流历史未必完全一致。或许最突出的差别在于俄国历史的起点。《世界文明史》从莫斯科大公国开始。

 

俄罗斯大公国的历史叙述很简短,见于第七卷《理性开始年代》,第三部《理性的考验》第三章《北方的兴起》,第四节《神圣俄罗斯》,时间是1584-1645年。开始时“恐怖的伊凡”已经故去,他羸弱的儿子继位并失国。几经周折,该节结束时罗曼诺夫王朝开始,将一直统治到1917年。该节虽短,但关于俄罗斯教堂的说法,或许适用于整个历史。“在俄国那些图画式的教堂中,昂贵的装饰品闪烁着光辉,适度的幽暗烘托出宁静的气氛,庄严的仪式和宏亮的圣歌和祈祷令人神思恍惚。在这里,正教的僧侣们把俄国人民塑造成虔诚、顺服、怀抱谦卑希望的典型。很少有一个宗教如此密切的(地?)和政府合作。(p. 701)”我个人感觉,比较而言,清教的教堂最简朴,东正教的最奢华,天主教的居中。在雅典去过几个东正教的教堂,虽然不大,都有金碧辉煌的感觉。

 

第八卷《路易十四的时代》也有俄国史的内容。第二部《英伦、欧陆的兴革》第六章《波罗的海的争夺》后三节《俄国的西向》《彼得的学习》《查理十二与北方大战》是关于俄国的内容,还有第七章《彼得大帝》,叙述1645-1725年的俄国历史,主要是彼得大帝时代。1689年,17岁的彼得击败同父异母的摄政公主索菲亚,逼同父异母的弟弟低能伊万退位而登基。致力于向西方学习。联合波兰进攻瑞典,一度败北,瑞典军进入俄罗斯,孤军面临绝境而惨败。土耳其参战,彼得惨败,签城下之盟,献巨金求和。稍后俄国与英格兰、普鲁士、丹麦等结盟攻击瑞典,终结了瑞典的区域霸权。1721年俄国崛起成为强国。1724年,建立了彼得堡学院,聘请的数学教授是丹尼尔·伯努利。彼得大帝算是俄国历史上的改革家。他以高税收用国家力量发展经济,成效显著,问题也很多。尤其是贪污现象非常普遍。“上自王朝,下至农民的不诚实,摇撼着国家的经济、捐税的征集、法统的判决和法律的运用(p. 577)”严刑峻法,也不足以制止。他的改革把教会权力收到沙皇手中,而且竭力改变俄罗斯民间习俗,弄得怨声载道。连他本准备继位的儿子都反对他而遭到废黜。最吊诡的是,他本意是学习西方的开明,却用本土的强制手段。172552岁的彼得逝世,他的反对势力卷土重来。书中这样总结,“彼得是近史上比较不受人爱戴的人物,然而,他的成就是广泛的。他的失败,证明天才在历史上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是,他留给俄国的种种标志,却使人了解到性格作风在改变历史上的力量。(p. 586)

 

再有俄国史是在第十卷《卢梭与大革命》,第三部《卢梭时代的宗教》,第二章《俄罗斯的一段插曲》(1725-1762)和第三章《叶卡特琳娜大帝》(1762-1796)。“插曲”有些混乱。1725年彼得大帝逝世后,皇后叶卡特琳娜一世继位为女沙皇。她1727年逝世后彼得的12岁孙子彼得二世继位,几年后染天花而亡。1730年,彼得大帝弟弟被他废黜的伊凡五世女儿安娜继位,时年35岁。1740年安娜女皇去世,指定仅18周大的伊凡六世继位,为她侄女的儿子,带有日耳曼血统。在法国和瑞典支持下,1741年俄国贵族推翻了伊凡六世及其摄政者,伊凡六世在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治下被杀。彼得大帝和叶卡特琳娜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被拥戴继位,时年32岁。俄罗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罗蒙诺索夫是在伊丽莎白女皇时代登场。他是在德国受的教育,并且娶了德国小姐为妻。伊丽莎白无子嗣,选择妹妹与位瑞典公爵的儿子为继承人,就是后来的彼得三世,他其实对瑞典王位也有继承权。又伊丽莎白女皇做主,彼得三世娶了日耳曼公主索菲亚,其父亲是选候小国的王子,母亲是诸侯国的公主。婚后改名叶卡特琳娜。两人不睦,各有情妇情夫,叶卡特琳娜的情夫曾被伊丽莎白放逐到西伯利亚。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驾崩,彼得三世继位。不到半年,夫妻摊牌,叶卡特琳娜赢得胜利,囚禁了彼得(一个月后莫名死亡),放逐其情妇到莫斯科。

 

叶卡特琳娜有专制君主、情人、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战士和文学家等多个侧面。叶卡特琳娜是位继彼得一世之后的“大帝”,算起来其实她是叶卡特琳娜二世,为彼得大帝和叶卡特琳娜一世的外孙媳,伊丽莎白女皇的外甥媳。作为“大帝”,她无疑是冷酷的统治者,不断开疆扩土,不惜民生凋敝血流成河。不过,她也有文雅的一面,虽然是日耳曼血统,但更亲近法国文化,在皇宫中主要讲法语。她年轻时美丽老年时优雅,都颇有女性魅力,先后有二十余位情夫。爱好哲学,也有相当水准,推崇伏尔泰和狄德罗等世界顶级学者,给他们资助,邀请他们访问,无拘无束地交流。她对孟德斯鸠的著作下过功夫,试图通过编制新法典形成法治政府(虽然没有民主),其《训示》在荷兰翻译出版,受到知识界欢迎。她著述颇丰,有回忆录、《罗马皇帝史》《俄国史札记》以及大量文学作品,还匿名办文学期刊,发表自己的喜剧讽刺作品。1796年病逝。她无疑是伟大的君王,作者引用歌德的话结束该章,“她的失误乃是时代的感染使然,但是她的德业确属于她自己。(p. 759)”当然,在她任内失去2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周边各邻国未必这样看。

 

第十一卷《拿破仑时代》也有俄罗斯的内容,见于第三部《拿破仑与欧陆》的第十章《俄国》(1796-1812),时间上与前一卷连接。1796年叶卡特琳娜大帝去世后,她不喜欢的儿子保罗继位。保罗一世也反感自己的母亲,治国有些意气用事地反其道而行之,又缺乏足够的能力。1801年,军官发动政变,杀死保罗。其子亚历山大一世随后继位。他治国政策比较开明,虽然实际落实并不多。国内教育、艺术和文学都得到长足发展,被称为“文治辉煌的‘亚历山大的春天’(p. 751)”。已经有熟悉的作家登场,就是以写寓言闻名的克雷洛夫。国际上,与欧洲列强结盟关系不断改变,亚历山大一世的声誉以1812年战胜入侵的拿破仑达到顶峰。

 

《世界文明史》中俄罗斯故事到此为止。后面近百年中,知名的作家陆续登场,文学史这个侧面了解比较多。到1917年,就是另一段历史了,首都也从圣彼得堡迁回莫斯科。

 

顺便也说说圣彼得堡。1703年,彼得指挥炮兵攻占瑞典在涅瓦河口的尼斯肯斯,随后在那里建彼得堡。随后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首都,直到1917年。在1755年,意大利艺术家Rastrelli在涅瓦河左岸开始建造冬宫,直到1817年才全部完工。1782年法国雕塑家Falconet创作了彼得大帝骑马雕塑《青铜骑士》。该雕塑受力平衡方面很精妙,马前蹄腾空,重心应该在后蹄上。为使平衡稳定,雕塑至于有斜面的巨大花岗岩之上,还增加条咬着马尾的蛇。那条蛇,有人说象征着嫉妒,也有人说象征着反对彼得大帝是势力。还有些标志性建筑设计师已经是俄罗斯人,包括1801-1811年间建于涅瓦河畔供奉喀山圣母(Our Lady of Kazan)的喀山圣母大教堂(Kazansky Sobor),还有股票交易中心,海军本部,参谋本部等。

 

最后借用第十卷中的一段话结束。“总而言之,俄罗斯文明显示出一种奇妙的混合特性,既有违抗不得的纪律,又充满着冷酷无情的压迫,虔敬中夹带着暴力,祈祷神祗而又亵渎它们,充满着音乐但也非常粗俗,忠诚而又残忍,一副奴隶似的卑微却又时而表现出不屈不挠的英勇。这一民族无从发展出和平的美德……全俄人民仍然被禁锢在中世纪的一切束缚中。他们唯一能用以自慰的是,种族的骄傲和信仰的保证。但这并不是根植于土地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狂热的信心,他们坚信,当西方沉沦于科学、财富、异端学说和信仰的失落时,‘神圣的俄罗斯’对初始的基督教仍然忠心如昔,这当然会受基督的恩宠,有朝一日他们将会统治世界,解救世界。(p. 69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186266.html

上一篇:南园公园掠影
下一篇:南京明故宫石狮
收藏 IP: 116.232.209.*|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