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j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lj21

博文

目前的研究论文发表模式和中国的激励模式对0到1创新的逆筛选

已有 1285 次阅读 2020-3-13 17:1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在这里首先要明确什么是0到1的创新。如果以一株树来比喻,我们可以把已经公认的知识作为树的主干,而目前还在研究进展的知识作为树的主要分支。那么0到1的创新,在笔者来看,应该指的是越接近主干的创新,越具有0到1创新的潜能,因为0到1的创新代表的是一个新的树枝的生长。还是以树作比,0到1的创新是重要,但是也不能说任何一个枝节末端生长出来的树叶不重要。


研究论文作为创新的主要载体,是获得国际认可度的最重要手段。目前的论文发表,至少在生物医学领域,存在不少的弊端。首先,所谓好的论文,首先要求观点要新颖。这是第一个矛盾产生之处:该新颖的观点最好是对过去发现的升华,而不是推翻。往往编辑和审稿人都是同一个领域的专家,对过去的观点耳熟能详,也可以说是深谙其道。如果一个新的观点新颖到要推翻过去的观点,无论证据有多么的充分,都有可能被毙。其次,好的论文还要证据充分。同理,如果是维护过去观点的论文,拿证据要容易的多,往往只是重复过去的研究即可,在此基础上阐发自己的新观点,甚至尽量取得和过去报道的一致结果。但是,如果论文本身代表了0到1的创新,除非所创新的是一个无人涉足的领域(这个可能性很小,如有,一定是诺奖级),否则就面临将过去的论文证伪的难度。之所以心脏干细胞领域去年发生番天动地的变革,也是因为有少数该领域的科学家一直没有放弃,从而实现了把数十年执该领域牛耳的哈佛大牛拱下了宝座。我想其中的艰辛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事实上,在实际操作中想去重复别人的结果虽然也是挑战重重,但是比起证伪别人的结果还是要容易不少。第三,好的论文还要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再好的论文,即便发表了,也不代表已经完成使命。只有当国际会议,讨论,学术活动等开始邀请论文作者进一步对论文的发表背后的故事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并获得国际同行的认可,才能说你这个论文确实有价值。当然价值的体现还有就是正面引用。这里我们不说影响因子的事,我们只强调这个论文是否在别人的研究中起到了支撑作用。试想,当一篇叛逆的论文出来,所面临的打击可能会是不被引用,或者直接就是负面引用。由于引用这个事是个长期的过程,没有5到10年体现不出来价值,所以如果有评价机构用文章刚发表后的引用数来参考,这是极其不合理的 (这还不算有些越老越香的文章)。所谓酒是陈的香,其实研究论文和酒在这一点上有点像。 越是重要的论文,越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被提及。遗憾的是,目前的出版制度导致文献综述在提高作者他引率方面贡献更大,反而是好的研究论文不能得到重视。另外,研究方向的复杂性,也使得任何外行人很难评价某个人的工作是否获得了更高的声誉。 对于研究论文来说,目前还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干一行,行一行,发展为干哪行,哪行行”。这个现象不止是国内存在,国外的某些大牛也是类似,同一个实验室可以出不同方向的顶尖论文。

即便目前开始出现类似plos one这样的开放杂志,甚至出现archive在线这样的网站,由于不能准确判断发表到这些途径的论文的水平和重要性,迄今并没有对科研生态带来实质的改变。

显然,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内外多种条件齐备才有可能,至少目前,还看不出什么有效的方案。最为接近的解决之道也许是应该向日本学习。 现在很多中国人喜欢到日本旅游,主要的一个吸引力不排除是喜欢日本那种静谧,温顺,安排得当的社会氛围。 虽然不排除这种模式的社会会导致某些个人发生抑郁,低落,没有上进心等等现象,但是整体社会的氛围的宽松却给创新带来了好的环境。前几天看某视频,讨论中国还落后的十大技术,同时指出哪个国家在这十大技术方面领先,其中日本在这十大技术方面都占鳌头。这说明日本的确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秘门绝技。我们平时看研究论文,会注意到来自日本的论文并不多。日本有自己的日文杂志,那个据说是他们非常主要的阅读内容。另外,英文杂志上的文章会被翻译为日文拱研究人员阅读。我国所强调的是阅读英文原文,着重培养提高学生和科研人员的阅读能力。 当然这个属于见仁见智的讨论,具体孰优孰劣很难判断。 不过,可以预料的是,即便日本的高中毕业生都不存在阅读被翻译好的研究论文的困难。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某个中学生对某个专题感兴趣,也许他通过自学就能解除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如果翻译版不存在,那至少该学生必须英语好到能在英文文献中找到要找的内容,并可以看懂。这其中的差距应该是非常大的。当然,这种翻译的事,一定也是费功夫的,而且你并不知道那些资料的翻译才是有用的。所以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让各个行业满意。 如果把翻译的任务交给各个行业自己,可能会事半功倍,目前国内微信推送里常有一些网站对国外重要的文章进行要点介绍。这种行为属于自发,而且着眼于所谓顶尖论文,对于国内学术的发展并不能形成根本上的改变。


日本能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一定还有其他的独到之处,甚至不排除日本人性格使然。好在中国与日本都是儒家文化的继承者,中国还有举国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如果能够将这些优势都结合起来,找到符合中国人的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那么我们实现科技飞跃应该有日可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99015-1223346.html

上一篇:自动化机器生产税
下一篇:有没有答辩失败的博士论文
收藏 IP: 125.31.3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