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共济失调一类每个人都可能罹患的重大疾病

已有 4908 次阅读 2013-5-22 17:08 |个人分类:Science in action|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疾病, 重大

共济失调一类每个人都可能罹患的重大疾病    

 

    共济失调是一种累及运动能力的人类疾病。患有共济失调疾病的患者其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如此,但很多人却闻所未闻的。因此,共济失调的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明显被忽视。 

  “共济失调”这个词来自希腊语" a taxis ",意思是“缺乏秩序”。共济失调患者大多表现为运动不协调。人群中,共济失调患者的病情往往轻重不一,但表现出一个共性就是难以控制身体平衡和协调性运动。

 

共济失调最直观的症状常常表现为一种不平衡的步态,让人感觉像是醉酒。患有共济失调的患者在行走时为了维持身体平衡往往表现出前抢步。

同时,共济失调症状也可能会影响到手和手指的协调性,从而不能进行精细的手部运动,如写作等。除此之外,患者还表现出语音含糊不清,眼球运动比平时慢,并因此被人误解为“弱智”,更可怕的是,共济失调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吞咽和呼吸问题。
 

 共济失调可能源自感染,外伤,但更多地则是源于遗传因素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改变。由外伤等导致的共济失调症状通常被称为偶发性共济失调,这类型的共济失调并不多见。

 

   人群中常见共济失调一般源于遗传。造成共济失调的基因可能表现为显性,也可能表现为隐性。但是,目前发现的与共济失调有关的致病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并因此表现为男女风险相差不大的特点。

     临床上发现,显性遗传性共济失调通常病情较轻,大多数人并不显示症状,直到二三十岁,甚至是六十岁之后才表现出症状。隐性遗传性共济失调,如弗里德的共济失调(FA),更严重,通常在童年开始,最终可能会导致死亡。特别是 FA往往死于心肌衰竭等问题。
 

   所有共济失调患者都会表现出小脑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平衡控制和协调。人群中有一类共济失调属于纯小脑共济失调,不仅影响平衡和协调。有些形式也可能会影响基底节和脊髓。这些形式被称为小脑共济失调或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并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痴呆,四肢无力,僵硬,痉挛。
 

    直到最近,共济失调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运动障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也可能影响到认知和情绪。

小脑曾一度被认为只涉及与运动,现在发现它参与大脑内的许多过程。小脑与大脑皮质连接的神经纤维估计有40万条,参与包括感觉、运动、认知、语言和情绪等的控制。

   除了运动功能,小脑有助于控制熟练的心理表现。因此,任何损害小脑可能会导致记忆力减退和损伤“执行功能”,比如思维混乱,逻辑不清,同时病人还可能出现烦躁,焦虑,和抑郁症。
 

    受影响最严重的小脑共济失调的部分是浦肯野细胞。这类细胞是高度分支的树突收到数百成千上万的抑制和兴奋的冲动,处理。他们通过脑白质髓鞘轴突延伸皮层神经元突触小脑中央核负责处理从运动皮层的传出冲动。它是当这些细胞死亡或受损,小脑无法正常工作。
 

 治疗共济失调的药物到目前为止基本上都不算成功。一些的共济失调可以使用
维生素E和辅酶Q10治疗,比如FA。这些类型的药物治疗已被证明有效的。此外,金刚烷胺(治疗病毒性感冒药)已被证明对延缓一些人的共济失调进展有帮助,尽管这个结果不适用于整个共济失调人群。此外,GABA能药物可能会降低小脑震颤,但不是作为一个整体有效的治疗共济失调的症状。
 

      遗传学研究带来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遗传性共济失调的原因,但真正明晰共济失调的病理机制到开发出特异性的药品或治疗手段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1993年首次发现了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型,或SCA-1的基因。此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上,这种特殊的基因出现时引起共济失调CAG重复以上40个单位以上。 

 
对共济失调采取
干细胞治疗存在争议。干细胞治疗希望利用干细胞重新长出新的小脑神经元,特别是浦肯野细胞,这将有可能将治疗所有类型的共济失调。但非常遗憾,目前这个尝试没有成功。

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任何类型的细胞的能力,但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伦理问题局限很大。干细胞存在于成年大鼠海马,只要经过适当的化学信号,可以分化成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但目前还不知道人类的浦肯野细胞的化学信号。浦肯野细胞发育时,胚胎大约10天左右,之后一般停止发育,因此很难迫使成体干细胞分化成普肯野细胞。
 

另一个问题是,为了防止排斥反应。受体和供体之间的基因型最好相似,一种解决方案是使用兄弟的干细胞,特别是婴幼儿时,可以从脐带血中分离干细胞...虽然较具争议性,但这个方法属于治疗性克隆,因此受限制较少。

 在此过程中,患者的DNA被转移到她自己的卵细胞(或他或她的母亲),这个卵子随后长成一个“合成胚胎”,以收获干细胞。

 

现在的问题是细胞仍然含有原来的突变,比如frataxin的基因依然异常,但目前没有纠正这些基因突变的有效办法。
 

一位叫安吉。麦当劳的姑娘患有FA。在2005年,她接受了第一次干细胞治疗。治疗过程包括注射从脐带干细胞进入血液和颅底。但这种治疗并没有消除她的症状,也没有有效降低其FA的严重程度。

 

一年后她接受BBC记者采访时,她打算接受其他治疗。虽然这种方法非常新,但绝不能治愈共济失调,但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采取类似的方法治疗其他类型的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的研究面临资金不足,大多数国家的政府把它低优先级列表。

 

以至于很少有人听说过这类疾病,甚至包括许多医疗单位的专业人员。因此,人群中的很多患者都被医生误诊。与此同时,共济失调患者常常遭受偏见。



为了教育公众关于共济失调和研究的重要性,国际共济失调定于 9月25日为共济失调日。 

    共济失调是一大类严重的人类疾病。需要给以高度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692462.html

上一篇:有感于在美三中国籍科学家被控泄露研究成果
下一篇:似有所悟:大学不止要有课堂,还要有谈情说爱的所在
收藏 IP: 219.143.20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