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sismine 40岁,追求卓越,却走进平常

博文

匿名评审制的来源

已有 4792 次阅读 2018-10-30 08: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唐萍.艺术期刊匿名评审之我见[J].美术观察,2016(12):25.


 据说, 匿名评审制的雏形早在宋代(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就已出现,在当时称为“糊名”、“誊录”即在审阅前将举子试卷上的名字用封条糊住,避免因弟子门生请托而引起的人情舞弊。然而, 隐去姓名的做法却难以杜绝在卷面标注记号的现象,直到采用专人将文章亲抄一份再进行评阅。这种“糊名“、誊录制,的确将唐人的“公卷通榜”制因“公荐“、誉望(社会美誉度)) 而潜藏的可人为操作的舞弊现象基本杜绝。对于挤去人情水分,确保文章质量有其存在的意义。但另一方面, 在宋后期, 因“糊名” 而造成的“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也造成文章越来越走向刻板教条。举子失去了除考试之外展示自己才华的途径,考官对举子的文采也能全面了解,这时,试卷成为度定输贏的唯一载体。各种规则、条目限定随之兴起。更有甚者,诗赋落韵、不压官韵或有失平仄、犯了庙讳都将落选。由此可见, 匿名评审虽有利于二级于公正却会陷人过分注重文体程式的误区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5715-1143528.html

上一篇:学者的自省和自醒:为梁莹点赞
下一篇:哈佛撤稿事件
收藏 IP: 111.187.6.*| 热度|

1 黄育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